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這其實是一個比較主觀的話題。

紫砂業內有句略虛無主義的話:“茶無定味,壺無恆型,適者為珍。”

說白了就是:請根據實際情況自己看著辦。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攤開來一一分析

主觀上:

一、你喜歡什麼類型的壺:光貨?花貨?筋瓤?
二、你喜歡喝什麼茶:綠茶?紅茶?功夫茶?

客觀上:

一、泥的考量

二、茶的種類

三、型的因素

四、實用性


主觀上沒什麼好說的,各人有各人的愛好,請自行選擇;

客觀上就有許多可以聊的地方了!

一、泥的考量

灌漿壺、手拉壺和機車壺能不能用來泡茶?

1、灌漿壺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首先灌漿壺肯定是不可以用來泡茶的!

眾所周知因為紫砂泥缺乏黏性,所以是不能單獨用來製漿灌注,獨立成壺的。

灌漿壺的泥料大多是陶土加調色料配比而成,長期使用會存在有害物質析出,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目前由於灌漿壺的外觀相對容易辨別,現在基本已經退出了市場,除了某寶、某多多等還有幾十元甚至十幾元的灌漿壺,正常情況下壺友一般是買不到的。

2、手拉壺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手拉壺又分如坭興陶、潮州手拉壺以及宜興本地的手拉壺。

坭興陶、潮州手拉壺和宜興紫砂壺相比最大的特性是隻有圓壺,手拉成型,用的泥並非紫砂泥,不具備紫砂泥的特性。

而宜興手拉壺不同於坭興陶和潮州手拉壺。用的是部分紫砂泥加入大量高嶺土,再加入水玻璃,方便手拉成型。

水玻璃俗稱泡花鹼,是一種水溶性硅酸鹽,其水溶液俗稱水玻璃,是一種礦黏合劑。其化學式為R2O·nSiO2。

目前尚無科學論據表明,添加玻璃水的手拉壺是否有有害物質析出,進而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3、機車壺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機車壺與手拉壺的成型方式有差別,但同樣需要用大量的高嶺土去拼配紫砂泥。

但是化工色釉料和水玻璃的拼配並非是必備工藝。

因為機車壺也分低中高三檔,最差的用陶土加水玻璃拼配,最好的會用50%的紫砂泥拼配50%的高嶺土,略微加一點化工色釉料。

對於高檔機車壺而言,其紫砂壺性能當然要低於半手全手,但未必會損害人的身體健康。

全手壺、半手壺如何選擇?

這個我在其他文章裡寫過,全手工普遍要比半手工貴一些,但也要看真正的工藝水平,我們無需“談模色變”。

如果預算幾百塊買把壺,就老老實實買半手。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半手和全手只是成型工藝的區別,在市場沒有變化之前,比如2005年以前,美術員、助工甚至包括很多工藝師都在製作半手壺,那時候很多半手壺都達到了現在全手壺的精細程度。

隨著市場對於紫砂壺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多有追求的制壺老師,摒棄了追求數量的半手,開始了全手紫砂壺的製作。到今天基本上全手紫砂壺的工藝細節都要遠遠超過半手紫砂壺。

當然全手半手也不僅僅是制壺工藝上的差別,科學的講全手工藝是有好處的。

這體現在全手製作的紫砂壺泥門普遍比半手製作的紫砂壺更疏鬆(這是成型工藝上決定的),雙氣孔結構的兩條氣孔鏈更大,從而讓保溫性、透氣性、吸水性都要高於半手壺。

同理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的析出也會比半手壺要高。

全手壺的泥料是不是會比半手壺的泥料好?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因為紫砂壺市場的價格機制,導致全手壺的單價較高。

一般制壺老師都會從泥商手裡買中高檔次的本山料製作全手工壺,製作出來的紫砂壺燒製之後,水色、砂感更好。

而半手壺的泥料選擇浮動比較大,從低中檔的外山料到低檔的本山料都是選擇的範圍區間,唯一能夠保證的是紫砂泥,而非陶土加化工色釉料的拼配。

二、茶的種類

常見茶葉和壺型以及泥料該如何選擇呢?

中國七大茶類:綠茶、黃茶、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黑茶七大類。基本可以分為發酵茶和未發酵茶。

從紫砂壺的角度出發,紫泥、朱泥、紅泥百無禁忌,但綠泥和段泥則適合未發酵茶和輕度發酵茶。比如綠茶、黃茶、白茶和生普。

因為在紫砂泥中,同樣的煉製方法,同樣的製作工序,不同的窯溫燒製,在成壺以後,段泥和綠泥的泥門比朱泥、紅泥、紫泥要松的多。

如果段泥壺和綠泥壺用發酵茶,比如紅茶,烏龍茶,黑茶或熟普泡茶,不僅茶油會吸附在氣孔內,茶葉內裡的天然色素也會吸附在段泥壺和綠泥壺裡,這樣養出來的壺很不雅觀。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從泡茶的角度出發,未發酵茶、輕發酵茶也應該用段泥壺和綠泥壺來泡,因為段泥壺和綠泥壺的透氣性最好,而透氣性越高,茶葉裡維生素C的損失就越少。

三、型的因素

紫砂壺造型千變萬化,花器、光器和筋紋器不一而足,具體到喝茶這件事情上可以很負責的說每把紫砂壺的器型、容量實際上是會影響到沖泡效果的。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網絡上比較熱議的話題“一茶侍一壺”,那到底有沒有道理?

必須承認:有的器型(大部分傳統器型)就是泡茶特別好用,有的器型泡茶簡直就是災難。

而且,不同茶類的投茶量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備幾把器型、容量不同的壺,分別對應不同的茶,是比較妥當的做法。

比如:一把200毫升的壺,用來泡紅茶和泡熟普(在相同投茶量的情況下),出水的速度就完全不一樣。

用一把個人熟悉的壺來泡茶,尤其是等級較高的茶,就不容易失誤。

另外,壺本身的氣質和茶的“氣質”也要相搭。

比如,大部分巖茶,都給人一種鐵骨錚錚的感覺,那用偏女性化的西施、美人肩、思亭等器型來泡,感覺就有些“怪”。

而如果用石瓢、桑扁、君德這類陽剛氣質的壺來泡,就很搭。

所以“一茶侍一壺”是有道理的。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以茶為例:

烏龍茶:烏龍茶在一些茶友的沖泡手法中,講究的是沖泡7-10秒,不留餘湯。

所以可以選擇小品的一手壺,泥料選擇朱泥、紅泥、紫泥。

再比如熟普:熟普講究的是悶泡,就需要選擇大容量高容積的紫砂壺。

倒出茶湯後,餘下部分的茶湯可以繼續悶泡。有利於茶中茶氨酸,咖啡因等其他有效成分的析出。

從實用角度,比如清理茶渣方便出發,如果是鐵觀音等茶葉,按照過往的使用經驗,小口的紫砂壺比較難以清理,所以可以選擇敞口的紫砂壺。

從生活方式的角度來說,如果只是一個人或一兩個朋友一起喝茶,那麼只需選擇小品或中品紫砂壺。

如果很多朋友經常一起喝茶,那麼也可以選擇大品或者超大品紫砂壺。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最後要注意的是,花器在日常使用中比其他壺型要顯得略微繁瑣一些,這體現在後續的清理以及養壺上。

養壺的過程就是紫砂壺的氣孔內積聚茶油的過程,每次喝完茶都需要清理茶渣,以及壺體表面的茶垢。

光器和筋紋器的清理相對較為簡單,用茶巾擦拭即可。

但花器的表面因為裝飾中會有如蛤蟆松鼠等雕塑,所以必須用養壺筆或軟毛牙刷去清理。這對於經常喝茶的壺友而言,顯得過於繁瑣,但又不得不清理的耗時工序。

四、功能性

紫砂壺歸根到底還是實用器,而壺在使用過程中,除去容量大小,出水、斷水是最容易影響到使用感受的因素。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紫砂壺出水、斷水和氣密性?

我們在使用紫砂壺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兩個問題,即俗稱的“尿腚”和“流哈喇子”。這兩個名稱頗不雅緻,卻也算形象生動。

“尿腚”即是在出水時,由於壺身傾斜,茶水從壺蓋與口沿之間的縫隙處溢出,沿著壺身流到壺底,滴滴瀝瀝弄得茶桌上滿是茶湯。

“流哈喇子”指的是斷水不利落,在出水結束後,會有一兩滴茶湯附著在壺流的最末端,然後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壺流的下緣一直流到壺底,久而久之,會在壺流的下方形成一道顯眼的茶色痕跡,泥料顏色越淺的壺,痕跡越明顯。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尿腚”和“流哈喇子”兩種問題都不一定是真的問題。

尤其是“流哈喇子”,即斷水不利落的問題,是所有的炮流壺都有的。炮流即是壺嘴短而直,嘴的最末端圓而鈍。

典型的炮流有石瓢、德鍾、巨輪珠、容天等。

這類炮流壺,如果在出水的中途中止出水,那麼一定會有“流哈喇子”的現象出現,當然如果出水手法極高明的壺友,亦有可能做到乾淨利落地斷水,但顯然大部分壺友是沒有這個功力的。

再說“尿腚”,如果一把壺在出水時傾得過急,比如從端平狀態很迅速地轉到與桌面垂直,那麼幾乎所有的壺都會出現茶湯從壺口溢出的現象。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氣密性好的紫砂壺才是好壺?

氣密性是一把好壺的必要不充分條件。翻譯過來就是,一把好壺氣密性一定好,但氣密性好不一定就是好壺。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所謂“氣密性”的形成,並不是蓋子和壺口嚴絲合縫,倒過壺身以後,由於摩擦力導致的蓋子掉不下來,而是壺身注滿水之後,蓋子和壺口之間,由於水的張力作用,形成一層相對穩定的水膜,這層水膜就把壺蓋與壺身之間的縫隙完全填滿,把壺身倒過來之後,由於空氣完全無法進入壺身,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把壺蓋“壓”住了。

但是為什麼要說這個“氣密性”檢驗是一把好壺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原因有二:

一是所謂的“氣密性”對泡茶來說沒有任何影響。大家可以注意到,蓋鈕的中間,有一個通氣孔,這個通氣孔的作用就是在蓋子蓋上之後,保證大氣仍舊能夠進入壺內,這樣茶才能倒出來。所以壺蓋與壺身之間的氣密性好也罷,不好也罷,反正蓋子中間的通氣孔是通著的,大氣總是會進入壺身的。從壺蓋與壺身的縫隙間進入和從蓋子中間的通氣孔進入,也沒啥差別。

網絡上常見一些壺商關於氣密性的表演:他們會在出水的時候,時不時地按住蓋子上的通氣孔。“氣密性”好的壺,由於空氣只能從蓋子上的通氣孔進入壺內,一旦按住通氣孔,壺內失去氣壓,這樣壺嘴就立刻斷水,甚至可以涓滴不漏;鬆開氣孔後,水流就恢復,再次按住氣孔,水流又會斷開,如是反覆,看起來很是專業的手法。但是,這個手法對於泡茶實踐來說也毫無意義,首先,每一道茶在出水的時候,必須毫無猶豫地把茶湯倒乾淨,壺內不能留有茶湯,無論哪種茶類用紫砂壺泡都是如此要求,沒有例外,所以根本不需要在出水的時候把出氣孔按住來斷水,其次,在泡茶的時候,果真在出湯到一半時有什麼情況需要停止出水,把壺端平就可以了,沒有人會用按住氣孔的方式來斷水。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第二個原因,所謂的“氣密性”是近年來才發明出來的“選壺”伎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紫砂壺是一遍燒成,壺蓋、壺口之間打磨比較粗糙,經常有蓋子蓋上之後無法通轉(就是蓋子只能以一個特定的角度蓋到壺上,如果轉動九十度,就蓋不上了)或者曠量太大導致的蓋上之後亂晃盪的情況。現在紫砂壺每年都有好幾場大的拍賣會,拍賣會上那些清代、民國及建國初期的老壺,沒有一把“氣密性”好的,按照現在壺商那個把壺身倒過來的花樣玩,基本百分之百的老壺壺蓋都會瞬間砸地上。

所以從實用性的角度講,氣密性好是現代紫砂壺工藝下(多一道整口工序)本該具備的素質,而並非決定性的指標。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三山齊平的實際意義?

三山齊平其實是紫砂壺實用中的一個硬指標,很多壺商會說,三山齊平不是特別重要。因為有些壺型的藝術性要求,需要突破這個限制。這個限制可以被突破,但突破的同時也意味著實用性的降低。

按照物理法則,當壺嘴低於壺口,水線就會以壺嘴為基準線。當沖泡熱水時,水線一旦高於壺嘴,就會從壺嘴流出,那麼壺身高於水線部分也就沒有了意義。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如果壺嘴高於壺口,壺口的最高位置就是水線。當沖泡完倒茶的時候,茶水會優先從壺蓋處溢出,浪費茶水。

如果是壓蓋或者截蓋,可以用拇指頂一下。如果是卡蓋且蓋面較小,拇指頂則不方便,這時茶水有可能會將卡蓋頂出紫砂壺,讓卡蓋跌落破損。

在實際的選購中,如果遇到做工精緻、價格實惠,且自己中意的紫砂壺壺型,可以適當放寬三山齊平的要求。甚至可以允許壺嘴水線略高或略低於壺口,但不可過大,除非你純粹買來當做觀賞壺。

壺蓋內孔是圓柱形還是圓錐形?

在以往的紫砂壺壺蓋內,通常做壺老師都是直接開一個圓柱控了事。但是在近幾年的全手壺製作中,很多制壺老師都把圓柱孔改成了圓錐孔。

喝過瓶裝水的都知道,並不是瓶裝水的口開的越大,出水就越快。需要空氣的流入,才能有水流出。所以氣孔直徑越大,出水就越快。

外觀決定了氣孔的直徑,但是圓錐形氣孔也則可以增加空氣的流速,來提高紫砂壺出水的爽利程度。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獨孔、網孔、球孔和出水的因果關係?

紫砂壺出水效果的關鍵點在於壺內壁的出水孔處理。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出水孔可分為獨孔、網孔、球孔三種。

紫砂壺在清中之前,大多為獨孔壺,這是出水相對有力的設計。它的優勢在於出水有力,缺陷是在使用時會把茶葉和茶水一起倒出。不僅僅是影響茶湯的觀感,也讓品茶的人不能盡興。

到了清代中期,經過制壺老師的改良就換成了網孔,且沿用至今。

現在常見的網孔是七孔,九孔,十四孔,見下圖。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網孔的好處,是能過濾大部分的渣葉,缺陷是水流的通路面積大幅減小,而且沖泡膨脹舒展程度較大的茶類時,容易被展開的茶葉擋住出水孔。

此外,網孔出水面積一定要大於壺嘴出水的橫截面積。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比如上圖這一種搭配,出水一定不會爽快。因為進水網孔的過濾面積小於壺嘴的開口面積,導致了單位時間內,進水量要小於出水量,這是水流的物理特性導致的。

有些制壺老師沒有考慮到水流的物理特性,致使做的紫砂壺開孔過濾面積不足,直接導致了紫砂壺的出水不爽,大大降低了所做紫砂壺的實用性。

球孔出水是不是低端壺的象徵?

日本一直具有陶瓷藝術體系,日本的陶藝家制壺時,普遍使用球形濾網。

在70年代,由於外銷日本的特定要求,宜興紫砂壺便有了球孔。

即在壺身裝飾部位的內壁,黏上一個滿布小孔的半球,可更好地過濾茶葉,還能增加出水量。細密的濾孔和凸起的球面,保證了充足的水流通過面積,又提供了高質量的過濾。

若論缺陷,就是工藝難度較大,且壺的容量不能太小。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現如今因為批量機制的紫砂壺基本選用球孔出水(模具批量製作,粗糙不堪),所以普遍會給人一種“低端壺都用球孔”的印象。

所以很多制壺老師為了區別,紛紛放棄了球孔的製作,繼續沿用網孔。

壺海茫茫,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而也有一些制壺老師,並沒有這種漏見,直接用手工球孔替代了傳統網孔。在保證了進水面積大於了出水面積,而更細的圓孔也保證了可以過濾更小的茶葉,保證了茶湯的清澈。

相信各位壺友看過本文之後,結合自己的想法,應該能選出一把符合自己意願的、實用性高的、有品質的紫砂壺了。

願您心有所喜,早日得成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