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影響拼多多關鍵詞權重的核心因素

深度解析:影響拼多多關鍵詞權重的核心因素

大家好,歡迎來到多多說電商。

當你的推廣數據在更新的時候,質量分相當於是商品在這個關鍵詞裡面的數據反饋。

影響質量分的因素

深度解析:影響拼多多關鍵詞權重的核心因素

第一個階段:

新品剛上架的時候,商品在關鍵詞的數據表現是空白的,這裡會根據關鍵詞跟商品的相關性做一個初步判斷,獲得一個初始分。

如果這個商品不是新品,就會借用商品在自然搜索的數據反饋。比如商品在自然搜索的表現是怎樣的,前期在推廣的時候,老款和新款同於開新計劃的時候,初始質量分是不一樣的,顯然是根據商品的歷史數據來獲得一個初始分。


第二個階段:

當商品完成與關鍵詞人群的匹配之後,並不是純粹按天數據來計算,而是按點擊量和時間綜合計算,就比如說當你的點擊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它就會根據你的點擊率和消耗穩定性給你一個質量分,數據越多這個分值就越豐滿,也就是越穩定。

而且質量分是有獨立性和時效性的。

首先,某些主力詞在表現比較好的情況下,它會給這個詞的相關詞一個比較高的初始分,但是相關詞還是一樣根據你的商品在這個關鍵詞的表現,來跟競品競爭的。


時效性指質量分並不是說到了十分就永遠都是十分,它是根據最近的數據表現來判斷的,具體是多久,測試的結果無非就是還是1/3/7/15/30天,當然一天和前三天的數據肯定是比較關鍵的(這個結論是通過大量的數據案例分析得出來的)。


影響質量分的因素有哪一些?

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可以把質量分約等於商品在關鍵詞的點擊率。前面講場景算法,是直接拿點擊率來計算的,可以推算點擊率相當於是場景的商品質量分,搜索推廣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個比例是根據看過的大量數據案例總結出來的,點擊率佔了70~80%,已經是很保守的比例了,還有一個是消耗的穩定性。穩定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比如說你的商品在關鍵詞裡一天有一千個點擊,點擊率10%,那對比別人連續一個月每天一千個點擊,點擊率都是10%的商品來說,肯定他的質量分會更高。所以在保證點擊率足夠高的情況下,還要有足夠的穩定消耗,也就是剛才提到的數據越多質量分越豐滿。


誤區1:

有些人覺得每天投放2k-3k個點擊,質量分就能“養”高,並非如此,點擊率也得夠高,不然投放量再大質量分也是起不來的。跟商品的相關性和其他,主要就是轉化率和ROI,還有DSR或者商品的評分這些,都會有影響,但只佔了很小的比例。

誤區2:

ROI對質量分的影響很大,這種說法是錯誤的。ROI再怎麼高,跟平臺有啥關係呢?但點擊率高,是跟平臺的廣告營收直接掛鉤的,除非平臺對全網GMV存在KPI的時候,那麼會權衡對推廣帶來的營收和GMV之間比例,但也是考核商品的曝光產值,並作出部分加權。


拓展匹配下的質量分

深度解析:影響拼多多關鍵詞權重的核心因素

小技巧:


1.直接選擇熱度相對低的一級詞進行投放,可同時獲得高熱度的二級詞曝光。


2.錯開競爭大的詞也可拿到不錯的流量。

因為質量分的載體是關鍵詞,產品在關鍵詞的數據是獨立的。有一些二級詞比一級詞的熱度還高。結合前面的關鍵詞拓展匹配,熱度高的二級詞也會被匹配,因為質量分的獨立性,直接選擇熱度相對低的一級詞進行投放,同時可以獲得高熱度的二級詞曝光。

如圖:商品的一級詞出價和分值獲得了一個比較高的排名,這時二級詞A和B還有三級詞C這三個詞會被相關聯,把其他的詞都拉到比較高的一個排名。

錯開競爭大的詞同樣可以拿到理想的流量。不過就是需要對數據比較敏感,包括前面提到的搜索工具裡面的關鍵詞表,仔細研究,會發現很多關鍵詞的熱度比較高,而且轉化率也有優勢,但它的平均出價反而比較低,那是因為拓展匹配,也可能是因為部分商家對搜索推廣玩得並不是很溜,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局面。

卡位動機及原理

深度解析:影響拼多多關鍵詞權重的核心因素

來到阿強最愛的卡位,聽起來就很舒暢對不對?很多商家對卡位都有特殊的情結和陰影。卡位的動機和原理,這裡要特別鳴謝明哲送的數據大火箭,可以很直觀地解釋卡位的動機。


先看中間這個數據表,在搜索結果的第1到55名,也就是廣告位的前10位,點擊率區間是在3.5%到7.5%;第10到30名,它的點擊率又有一個下滑的趨勢。那到了第30名以後,點擊率就比較差了……整理出來就是左邊這張二維數據表,上面是點擊率,下面是廣告排名,我們可以看得到,隨著排名的增長,點擊率呈現次方函數增長,可以推算在此處的商品的質量分也越高。


原理是買家在挑選商品的時候,越往下翻就會越挑剔,耐性也會隨之消磨,在標品裡面尤其突出;比如你買個垃圾桶,翻了幾十個之後就不想繼續翻了,大不了就翻到五十名,八十名,如果還找不到滿意的,可能你是想找個帶把的垃圾桶。

誤區3:


不是拿起鍵盤就開始卡位的,需要以瞭解競爭環境和優異的商品內功為前提。

但實際操作並不是這樣的,得看競爭環境和商品內功。也就是說,在卡位之前必須要做好商品內功,要確定現在這個商品的點擊率已經做到完美。包括主圖、價格、銷量,要有足夠優勢,轉化率要達到同行均值或以上,再做出推廣的規劃。

因為卡位一般是卡前三或者前十,一般的類目這些位置的曝光量是比較可怕的,哪怕是小類目的關鍵詞在拓展匹配之後,一天也可能會蹦出幾十萬的曝光出來,你能不能hold住,要不要這麼多的點擊量,是需要權衡的。而且在關鍵詞的質量分不豐滿的情況下,(捫胸自嘆,真不是一般地貴)。

卡位的操作:

通過控制關鍵詞的出價,讓商品長期保持在某個位置,比如說第一名或者第五名。這時需要頻繁調整出價,因為對手的出價一直在變。

基礎操作相對容易理解一些,我們所有的推廣操作都離不開這三個點:增刪關鍵詞或創意圖、調價及分析數據。

關鍵詞調整

1、選詞刪詞

深度解析:影響拼多多關鍵詞權重的核心因素

增加關鍵詞攤開細講還是這個工具,這個工具出來之後,其他所有的關鍵詞分析工具都坐上冷板凳了。包括下拉詞或者流量數據裡面的商品熱搜詞,甚至是搜索推廣裡面直接彈出來的詞表都見了馬克思,反正不管什麼詞,要分析都得在這裡驗一下身,先看看詞的表現怎樣,再判斷適不適合推廣的商品。

刪詞主要看關鍵詞的數據是否達標,這個要根據不同情況、不同需求來詳細講解。

初期一個關鍵詞該怎麼出價呢?

要根據初始質量分和需求表現來出價。比如女裝類目大詞一天要三五百個點擊,如果初始質量分比較高,就保持平均出價;分值比較低,就建議出價比均值偏高一點。一般十分詞按照按照市場平均出價,再根據你的數據反饋,最好是半個小時或是一個小時觀察一次,前期出價太高可能會燒炸。

創意圖沒啥好說,商品上架的時候儘量準備完善,避免修改主圖導致活動資源位被下了。

2、關於調價

誤區4:

調價影響權重,這是錯誤的認知。

凡是推廣,都是通過調整出價來控制的,特別是在大促期間,可能一天調個幾十次,高價卡第一的土豪燒法,我也不敢多說什麼,對吧?

關於新計劃調整幅度,新計劃一般是在24小時之內才能完全匹配,跟場景一樣。 價格在匹配時間裡可以稍微往上調一點點。偶爾有異常比如說有兩三天都匹配不上,那可能要找找客服聊聊人生的意義。

日常推廣的調整幅度一般不超過行業均價的20%,這個值不是絕對的。比如三毛錢就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點擊時,調整可能是幾分錢;如果有對手剛起來了,可能就要一毛一毛加了;如果說是行業均價去到一塊多兩塊,可能就要一次調一兩毛錢。

如果你調到對手的臨界點,比如分值一樣的情況下,對手出價五毛錢,你出價四毛九,你加個一分錢,你也可能直接就把它幹下去,然後就拿到了大量的曝光,這個是正常的,所以沒有具體調多少的說法。

正常的推廣都會套個模板,然後再手動微調,從接觸的商家來看,有70%以上的都是用了模板,別人都用你不用,那曝光可能就不太穩定了。套上之後還可以再撿漏,畢竟這個行業模板是平臺根據大數據做出來,商品可能在某個時間點表現會更好一點,在這個時間點去加價,效果會更好。

3、均勻消耗

深度解析:影響拼多多關鍵詞權重的核心因素

分時折扣跟場景講的是一樣的,包括均勻消耗之前也說過了,正常情況是讓投放盡量消耗均勻一點,除非說某個時間點的效果太差了,那就掐掉,設置成0%或直接停止。如果你需要測款一類的,那一定要保證消耗的均勻。

像上面錯誤示範,只拿到了7點到8點鐘這兩個時間的點擊,是沒有參考價值的,下面這個圖的點擊變化就是全天比較均勻的。

多詞多計劃:

每個關鍵詞對應的都是搜這個詞的人群,對應的消費時段會有一定的出入,所以考慮可以分開管理。特別注意至少每天有個3000-5000個點擊才考慮把商品多做幾個計劃。前面說到場景的多定向分時折扣,有一些商家每天就幾百個點擊,沒必要多開計劃,只有消耗量比較大才需要開,但關鍵詞也需要錯開。

操作方法:

不同的計劃投放不同的主力詞,再通過分時折扣控制,這方面比場景要更靈活一些。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對大家的店鋪有所幫助,我做了多年的電商了,也深深的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電商行業也是一個不學習不接觸新玩法就會退步的行業,所以我可以分享很多我實戰經驗總結的拼多多學習運營資料給大家學習。

深度解析:影響拼多多關鍵詞權重的核心因素

對於想要提升自己店鋪的,隨時都可以私信我“資料”我就分享給大家啦,覺得我文章還可以的話,也能給我來個關注,或者點贊,都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多多說電商,感謝你來聽我叨一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