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無用人群”陷阱

未來的“無用人群”陷阱

美國近幾十年,經濟持續發展,股市也在08年金融危機後創造了十年牛市。萬億美元的公司已經出現,蘋果、谷歌、Facebook、奈非、微軟、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高速發展,市值不斷創新高。大公司們都忙於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太空技術、腦科技、基因生物工程等改變未來世界的技術。不斷憑藉其龐大的財力開疆拓土、佈局未來,收入越來越高,財富越來越多。無論是華爾街巨頭,科技巨頭,獲取財富的速度都在加快,而對勞動力的依靠卻在不斷降低。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在2015年,美國前1%的人均年收入為132萬美元,其餘的年平均人收入為5萬美元左右,相差26.3倍,最可怕的是這種差距是從70年代開始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已經成為美國人非常關心的問題之一。但這個問題還不是最核心的,最核心的就是現在的美國社會,在互聯網及高科技發展的推動下,只要很少一部分人,就能通過技術創造大量的財富。像上面提到的科技巨頭,公司人員不算多,但卻創造了萬億美元的公司。

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中國2017年的GDP是12.8萬億美元,相當於十幾家蘋果公司的市值。美國2017年的GDP是20萬億美元左右,大約20個蘋果公司市值。蘋果公司人均產值186萬美元,Facebook人均產值162萬美元,而同為高科技,但較為傳統的英特爾和AMD,人均產值只有50多萬美元,而美國全國人均產值只有5萬多美元。這個差距可以說明,未來,財富會向著更少的人、更少的巨頭們集中。剩下的大部分人對經濟發展基本沒什麼關係,更加沒什麼貢獻。

未來的“無用人群”陷阱


也就是說,他們對社會、經濟發展是沒什麼大的作用的,無用人群就此出現。以前是有生產和消費兩種功能的,但現在只剩下消費一個功能了。沒錢就去領失業救濟金就好了,巨頭們會為政府提供稅收或者借款,讓他們維持著消費者的基本功能。等這個功能沒有了,那就真的無用了。其實,根據80/20原則,這部分人的消費能力也是很差的,真正佔80%消費額的人群,是那比較富裕的中上階層,那突出的20%才是消費的主體,無用或許是真的。

美國之所以在人工智能沒有普及的時候就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主要是由於去工業化的政策,或者是由於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引發的。

美國的去工業化、發展創新產業、服務產業的政策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第三產業得到飛速的發展,無論是金融、文化、信息技術、互聯網、醫療、材料、能源等各種高科技創新行業,正在如脫韁的野馬般飛速向前。而工業這個本來龐大的體系,現在的就業人口只佔美國總就業人口的20%左右。這種繁榮的表面下,卻隱藏著暗流,一種讓美國社會坐立不安,感覺到恐懼的暗流,那就是貧富差距。

這種貧富差距是以普通人、甚至是大部分主流的中產家庭收入增長緩慢,而那些科技巨頭、華爾街巨頭們、富人階層的財富增長卻在加速上升,佔據了大部分的新增財富。大部分的普通美國人享受不到美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比如美國的家庭總資產在2017年突破100萬億美元,這是一筆無比巨大的財富。其中,約有50%的底層家庭,佔了這筆財富的1%;最富有的10%的家庭佔有這筆財富的76%;所謂中間階層,中產,已經有衰落的跡象,他們有40%的家庭,佔有23%的財富。

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大企業、高科技巨頭們、創新產業的大鱷們,這些人的財富正在急速增加。這類人只佔美國人口的極少數。卻佔據了美國新創造財富的絕大部分。包括這些高新技術行業的從業人員、技術人員等,都是這波經濟和技術發展的最大的受益者。很多時候,程序員都已經成了高收入人士的代名詞。

而另一方面,美國傳統的中產階級群體和從事普通服務工作的群體,像各種營業場所的服務員、司機、藍領工人、那些非高科技企業的技術人員卻在經歷失去的二十年、經歷近十幾二十年收入沒有增加,生活沒有改善的困境。這些人發現,自從美國的製造業逐步外移後,學歷不高和缺乏專業技術的人員,只能從事低端服務業,就像剛才提到的服務員、銷售員、物流工人、房地產施工工人、互聯網非技術從業人員等。美國男性最多人就業的行業是卡車司機,女性最多人就業的行業是護士。

可以說要成為中產階級,門檻越來越高,以前高中畢業,然後在工廠就業,掌握一些技術後,就能成為中產。但現在的高科技行業,需要更高的學歷和更高級更專業的技能。否則你根本連門都進不了,有學歷,一旦進入高科技、金融行業、互聯網行業等,成為技術人員、骨幹等,很快就能成為富裕階層,而非中產階層。這種機會可能是很多,但要求卻很高。

這些情況究竟有多嚴重,從這十幾年來美國主要的社會事件中可以看出:

第一、佔領華爾街運動顯示出來的深層次問題其實就是窮人對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們不滿,認為那些巨頭、大公司太貪婪,沒有底線,不遵守法律。通過不勞而獲的方式,獲取了社會上的大部分財富,普通人卻還要通過稅收補貼大公司。惹出了大禍,攤上大事的時候卻撂挑子,靠政府那群眾的血汗錢來救濟他們。

這裡也顯示,不斷財富巨頭們佔據了大部分的財富,還能佔窮人的便宜,不斷通過各種方法收割韭菜。窮人則遭受雙重掠奪,更加沒有希望。

第二、底特律等工業城市和小城市破產事件顯示出來的問題:其實就是上面說到的,去工業化引起的,也可以說是國際貿易體制引起的。美國的各種工業萎縮,已經沒有多號人從事工業行業的工作。就像巨頭曹德旺介紹的那樣,美國現在已經很難招到工廠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了,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多少工廠了。沒有了工廠,就等於沒有經濟基礎,城市也只能破產。

第三、特朗普上臺及貿易糾紛顯示出來的問題,其實也是底層社會問題的一個表象。美國人不滿意那些不為底層人民提高收入、創造高工資工作崗位的總統。他們希望有人能為他們的利益著想,而不是隻為那些科技巨頭、華爾街巨頭著想。所以,他們就選了一個搞事情的川普出來當總統,希望他能改變現狀,為那些正在失去社會地位和價值的人群做些事情。

兩次工業革命,其實最大的受益者是底層的人們,他們工作的雖然是血汗工廠,但起碼有工作的,有收入的。這是可以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發展的最好的機會。雖然待遇差,但對比農業,已經好很多了。而且他們是可以反抗的,可以聯合起來和資本家鬥爭的,是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力作為籌碼,與資本家進行談判,從而改善自己的地位的。

但當社會和科技發展到現在的水平,再加上全球化的發展。美國的資本家已經越來越不依靠勞動者的勞動力了。他們依靠技術和很少的人,就能完成他們前輩無法做到的事情,就能獲取更多的財富。他們開始擺脫普通人的制約,已經不是和普通人站在同一個維度了。當你還想著要一個更好的工作崗位的時候,資本家已經不創造工作崗位了。這時才發現,原來資本家真的挺壞的,居然不肯持續提供越來越好的工作崗位,直接撂挑子不幹了。

而且資本家們根本不用和普通人上談判桌,勞動者的籌碼已經完全失去作用。所以只能通過僅剩的選票,開始搞事情,開始幻想重回黃金時代,最起碼也要把資本家們逼回到談判桌上,讓自己的籌碼發揮作用。不至於成為無用的人群。

以上純屬個人猜想,為了鞭策自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