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汙水罐坍塌事故”背後:工貿城鎮難以走出的環保困境

12月3日下午5點多,海寧龍洲印染公司一個汙水罐的突然坍塌,造成9人去世。災難背後,是一個工貿城鎮難以走出的亡羊補牢式環保困境。

記者 | 董冀寧

實習記者 | 李曉潔

生產高峰的致命事故


12月份的浙江海寧正處在一年當中最冷的季節,但許村鎮的窗簾生意趕上年前國內外的幾個購物節,正是最紅火的時候。下午4點半,接待完一天重要的客戶後,張初把海寧國際家紡城裡窗簾門市的生意交給了店員打理,穿過那條縱貫上海和雲南瑞麗的國道滬瑞線,準備回到家紡城西側一公里的家中給自己上小學的兒子準備晚飯。

這是典型的許村鎮家庭婦女的一天,家紡是全鎮的支柱產業,據海寧市政府官方網站介紹,常住人口約11.2萬人的許村鎮超過半數人從事家紡的生產銷售行業,目前家紡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35%。

和往常的景象沒什麼不同,國道上滿是準備發貨的大車。“這邊一般都是小企業,廠房面積不大,大部分公司都是挑員工們離開後院子相對空曠的時候發貨,大多數企業下午5點半下班,因而這個時候等待的大車最密集。”張初告訴本刊。

不到5點,她買好了菜,回到家中。就在切好了菜準備炒的時候,她聽到外面傳來“砰”的一聲悶響,緊接著家裡停電了。她剛開始以為是距離家裡更近的一家熱電廠出事了,因為此前總是能見到這家廠偷排黑煙,但走出門外,她很快注意到一片蒸汽從另一側的空地上升騰起來,接著一股臭雞蛋的氣味撲過來,整個街道馬上亂了,“往家趕的,打電話的,接小孩的,都動起來了。”

她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股股的蒸汽從田野盡頭升起,並不斷傳來轟鳴聲。然後她看見微信群裡有村民說,“好像是龍洲廠炸了。”

張初起初並沒琢磨明白是怎麼回事,龍洲印染是當地最大的一家印染企業,其前身為創辦於1983年的村集體企業許村印染總廠,現在是一家員工超過500人,年產值3億的大企業,“出事的也是汙水處理廠區,離著生產車間那個園區有500米,按道理鍋爐什麼的也不在那邊,怎麼會爆炸呢?”然後就看見有那邊的居民跑過來,說是汙水罐坍塌碰到了蒸汽管,蒸汽不打緊,但“汙水罐壓著人了,趕緊去救人”。

對於龍洲印染園區裡的人來說,災難是突然間發生的。

陳鋒當時正在這片園區給一個小廠裝貨。因為海寧市前兩年打擊沒有生產資質和環保設施的家庭小作坊,很多規模較小無法自建廠房的企業只好選擇租用大企業閒置的廠房,龍洲印染的汙水處理園區內,還有閒置廠房租給了另外三家布藝廠。大約下午5點15分,正在倉庫裡搬布料的陳鋒也是聽見“砰”的一聲,“然後不到一秒鐘,十五米高的汙水罐連帶著汙水就從房頂劈頭蓋臉直接砸下來了,氣味非常噁心。”他被壓在木板下,自己用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把木板推開爬了出來,但是已經十分難受,感覺站不起來了。

劉群的弟弟以及懷孕的弟妹也在廠裡打工,他說起初聽說是汙水處理廠區出事的時候,本來以為不會出多大的事,但很快就在微信群裡看到越來越多的失蹤人口連同現場照片被彙總起來。人們逐漸意識到,是一個15米高、寬度超過4間廠房、存水量據稱可達數萬噸的不鏽鋼水罐,徑直砸向了園區。

“海寧汙水罐坍塌事故”背後:工貿城鎮難以走出的環保困境

海寧倒塌的汙水罐殘體覆蓋河道


趙宇是最先到達現場的救援村民之一,他描述了現場艱難的救援狀況,水深及膝,地面滿是粘膩的汙泥和破碎的磚瓦,兩棟廠房都被壓垮了,空氣也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大家靠肩背手挑進展得很慢。”海寧潮鄉應急救援隊副隊長沈寺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稱,當天救援主要有幾個難點,一是現場斷電後,救援隊照明設施不太夠用;二是因為樓房垮塌嚴重,只能一點一點往外搬。

救援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3點,劉群的弟弟最終在3點時被發現,夫妻二人均不幸遇難。據浙江省應急管理辦通報,截至12月4日早晨,22名失聯人員已被全部找到,事故造成9人死亡,另有4名重傷員在醫院救治。



處罰不斷、升級不斷的印染廠


事故現場,被撕裂的厭氧汙水罐罐體鋼板約有2釐米厚,一位老人說:“這麼厚的罐體怎麼會出事呢?”

網上一份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5月,海寧市龍洲印染有限責任公司的汙水及鍋爐改造項目申請,此次出事的厭氧汙水罐,正是在這次投資中興建的。在省發改委組織的專家評審會上,一致通過,成為浙江省內印染行業唯一通過2017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項目,來源全部為企業自籌。龍洲印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黃高榮2017年在接受海寧當地媒體採訪時稱:“這個調節池原來的容量是800噸,通過改造,現在是4500噸;而厭氧池也從原來的六千噸增加到三萬噸。”兩個池子容量均擴大了五至六倍。

附近另一家印染廠的負責人徐凱告訴本刊,印染企業最主要的汙染物就是水汙染,印染的汙水處理是一項系統龐雜的工程。從生產線流出的汙水,通過管道,進入汙水處理區,首先流入調節池裡。從調節池出來之後,汙水便流進了厭氧池,進行沉澱、生物和化學降解,達標後才能排入市政管網系統進入城市汙水處理站進行二次處理。

“這幾年環保高壓,所以龍洲廠要不斷擴建環保設施。”徐凱說。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引入窗簾生產開始,當地人一步一步將許村鎮建設成浙江省家紡出口基地、全國重要的家紡產業集群,也是全球最大的大提花面料生產基地。僅僅是一個鎮,但憑藉著距離杭州40公里不到的車程,這裡的房價將近2萬元一平米。

在地圖上,以村為單位,紡織廠、布藝廠、印染廠星羅棋佈,張初告訴我,村裡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土地管理不規範時,就已經把大量土地變更了土地性質,長租給了這些企業主,她們家門口的土地幾乎是村裡唯一仍然保留為耕地的土地,然而這些分散的企業同時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帶來了困難,比如,村裡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產業園區,也沒有集中的汙水處理設施,部分企業要擠在龍洲的汙水處理園區生產。

“某種程度上,環保投入與經濟效益對於民營企業來說是矛盾的。”徐凱說。村裡小型的印染廠,這些年因為環保關掉了60%以上,而對於龍洲這種規模的企業雖然暫無關閉擔憂,但他們的問題是,“大型環保設施,在已經發展了20年的鄉鎮上沒有建設的空間了。”

徐凱稱,厭氧處理時有厭氧池和厭氧罐兩種處理方式,他知道原來龍洲廠是有一個厭氧處理池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這次改造中拆除了,最終選擇了厭氧罐的方式。

他推測,最大的可能性是因為園區總面積有限,“達到同樣的處理容量,厭氧池很顯然佔地面積要更多,而厭氧罐可以則有機會向天空要空間,但是它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罐體重心偏高,如果有設計或者建造的問題,就會有倒塌風險。”

徐凱同時稱,像龍洲這樣的公司,“環保設施從設計到審批都是需要環保部門批准的,都是一些經過資質評定的部門參與,按道理不應該出現類似事故。”12月5日,海寧市環保局接受本刊採訪時稱,他們只負責環評,以及對排汙情況進行監測,具體的環保設施建設和使用無法做到全程監管。

“海寧汙水罐坍塌事故”背後:工貿城鎮難以走出的環保困境

浙江海寧汙水罐體倒塌引發事故,現場汙水四溢



在此次事故之後,有媒體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注意到,龍洲印染有限責任公司此前曾多次受到行政處罰。其中,2015年6月,其因“貨物經營者不按規定維護和檢測運輸車輛”被海寧市道路運輸管理所處罰;在2017年10月和2018年7月,該公司又相繼因超標排放廢氣、超標排放廢水被海寧市環境保護局處罰;2018年8月,因未如實記錄劇毒化學品、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數量和流向被海寧市公安局處罰。

在採訪中,不少當地居民表示,儘管在此次事件之前沒有出現過大型安全生產事故,但是當地企業偷排的事情在持續不斷髮生,空氣中即使在平常也能聞到化學品的味道。張初展示給本刊的一張地圖顯示,在一家幼兒園周圍,遍佈著一家火電廠、兩家印染廠和兩家紡織廠。當地居民曾經依靠致富的紡織業,如今成了這座現代工貿城鎮的環保困境。

(除趙宇、沈寺傑外,文中人物為化名)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

新刊【非洲誘惑】


“海寧汙水罐坍塌事故”背後:工貿城鎮難以走出的環保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