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皖南,徽州地區的古村落很多,而且大部分都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徽派建築獨樹一幟,加上這裡絕美的自然環境,如詩如畫。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座千年歷史的古村落,宣城績溪龍川,龍川村距今一千六百多年,村子裡居住著胡氏家族後裔,全村都是親戚,胡焱是龍川村胡氏始祖。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東晉建武二年,公元318年,胡焱在歙州,也就是古徽州任職散騎常侍,這是一個軍隊的官職,鎮守當時的歙州。胡焱退休以後於鹹康三年(公元337年)到華陽鎮旅遊,見龍川這個地方山清水秀,便帶領族人在此定居,《龍川胡氏宗譜》中記載:“東聳龍峰,西峙雞冠,南則天馬奔騰而上,北則長溪(登源河)蜿蜒而來,羨其山水清麗,便赴龍川之口荊林裡,聚族而居”。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一千多年前,龍川村這裡還是一片長滿黃荊條的荒河灘,因盛產黃金(荊)蜜而被稱為荊林裡,胡氏家族在此開荒種田、繁衍生息,到如今已是一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的世外桃源。白牆粉黛的古民居錯落有致,徽派建築特有的石雕、磚雕、木雕在這裡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明代是龍川村歷史發展中的鼎盛時期,村內人口眾多,經濟發達,重教興文,胡氏家族人才輩出,成為著名的“進士村”,先後曾有十多人中進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中戊戌科進士、官至太子少保和戶部尚書的胡富,以及六十年後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中戊戌科進士官至太子太保加兵部尚書的胡宗憲。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官職的升高也振興了家鄉,當時的龍川村建築覆蓋了龍川“船形村”的全部範圍。進入清代,龍川村逐漸衰落,村民仕途不再像明朝那樣顯赫,人口逐漸減少,很多民居及古建築坍塌,村落建築範圍也漸漸由整個船形村縮減為龍川河北部為主的聚居區。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胡氏宗祠,是龍川村最重要的古建築之一,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清光緒四年(1878年)重修。坐北朝南,前後三進,以山帶水,氣勢飛動。胡氏宗祠是胡氏家族幾位最顯赫的人物: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和清朝紅頂商人胡光鏞的族祠。祠內裝飾精美,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各類木雕最為精美,有“徽派木雕藝術寶庫”的美譽。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之美稱。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有木雕精品,當然也有石雕藝術品,奕世尚書坊是徽派石雕之最。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由四根柱、四根定盤枋和七根額枋組成,高十米,寬九米。用花崗石和茶園石搭配鑿制而成。整體結構採用側腳做法,向內收斂,四大柱子抹去稜角,立柱的南北兩向各有抱鼓石護靠。坊頂為歇山式,用茶園石石板砍鑿而成,由斗拱支撐並挑簷。主樓正中裝置豎式“恩榮”匾,四周盤以浮雕雙龍戲珠紋。下方花板南北兩面分別鐫書“奕世尚書”和“奕世宮保”,為明代書法大家文徵明手書。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龍川水街,長約五百米,水街的水源於石金山麓,南流經嶺裡至嶺外,折向東流,在龍川村鳳山下入村,穿村匯入登源河,枯水期流水潺潺,汛期河水奔騰,盪滌村中的一切汙泥濁水。河岸由青石和花崗岩石砌成。河岸陡直,設有石踏步下河,以方便居民漿洗取水,另有一處下河處,形同小碼頭,用青石和花崗岩砌成,為清代早期所建。水街及沿街兩邊建有許多文物古蹟、歷史建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龍草澄心,龍川“龍鬚十景”之一,所謂“龍草澄心”,龍草指龍鬚草,龍鬚山上到處都是龍鬚草,草狀如龍鬚,細長柔韌,極富彈性,拉扯不斷,是造紙的極好原料,龍鬚山因為盛產龍鬚草而得名,它是製造澄心堂紙的主要原料。“澄心”則為存放龍鬚紙的澄心堂,澄心堂古造紙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澄心堂紙體驗坊向遊客展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