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全面推行中心戒毒社區幫扶戒毒人員

武漢全面推行中心戒毒社區幫扶戒毒人員

被毒品侵蝕的青春重見彩虹

武漢全面推行中心戒毒社區幫扶戒毒人員

常虹在她的工作室展示她手工製作的包包

□楚天都市報記者 吳昌華 通訊員 馮威 餘志浩 王輝

戒毒者通常忌諱面對鏡頭,面對記者採訪往往要求隱去姓名,但40多歲的女子常虹是個例外。她情真意切地對記者說:“我是真人真事,就要真名實姓。我的青春被毒品耗盡,曾經8次被強制戒毒,像我這麼慘的人都能夠擺脫毒魔,我願意用我的故事讓戒毒者看到希望。”

近年來,武漢市全面推行中心戒毒社區,幫扶救助戒毒人員,常虹,是其中的一員。昨日,記者在礄口區漢水橋街中心戒毒社區看到,這裡專設了一間常虹手工工作室。明媚的陽光灑進室內,眼前的常虹氣色紅潤,中氣十足,很難想像她從24歲就開始大劑量吸食海洛因。

中心戒毒社區是戒毒者的依靠,是擺脫毒魔的心靈家園,常虹說,禁毒民警、社區幹部和禁毒社工給了她堅持戒毒的勇氣和毅力,她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心懷感激。

當年被初戀男友誘入深淵

礄口區漢水橋街中心戒毒社區是一棟兩層小樓,設有毒檢室、診療室、心理諮詢室、會議室等,還有一間常虹手工工作室。一張工作臺佔據了室內大部分位置,牆角的貨架擺放著五顏六色的手工布藝包包,這些都是常虹的手工作品,常虹說:“純手工的包包市面上很少見,有不少人喜歡,像這種工藝簡單的賣百把塊錢一個,最貴的那種雙肩包能賣到388元呢!”

常虹快人快語,笑聲朗朗,記者問:“你介意你的名字和照片曝光嗎?”常虹說:“我一點也不介意。如果我的往事能帶給其他戒毒者一些力量,我會感到高興。”

常虹祖籍黑龍江,6歲那年隨父母來到武漢定居,住在礄口區,不幸的是,附近就是皮子街,住著不少癮君子。

1998年前後,手機還很少見,尋呼機是時髦之物,青春活潑的常虹在一家尋呼臺上班,拿著讓人羨慕的工資,月薪400多元。

那年她24歲。一天,年輕人一起玩的時候,常虹見到妹妹同學的男朋友小Z,沒想到小Z對她展開熱烈追求,還沒交過男朋友的她很快淪陷了。“他長得帥呀,嘴甜,會哄人,”常虹說,“當時年少無知,吃他那一套,擱現在騙不了我了。”

沒多久,常虹住到小Z那裡。一天下夜班回家,她看到一張錫紙,問是什麼。小Z說,這都不知道,這是白粉,海洛因,毒品。“後來有一天我肚子疼,他拿出白粉騙我,說是頭疼粉,治百疼。結果一發不可收拾,我染上了毒癮。”

僅僅幾個月時間,常虹發展到每天離不開海洛因,與小Z一起每天吸幾包,一小包400元。小Z沒錢,常虹上班幾年積攢的2萬多元錢花光了,只剩下1000多元,那天,小Z被警察抓走,送去強制戒毒,常虹說,“後來我意識到,小Z追我是他的套路,靠女朋友養他吸毒。”

“我的青春被毒品耗盡”

因為吸毒海洛因上癮,常虹常常無心上班,隨意曠工,不到半年時間多次受到嚴厲警告,她索性懶得理會,丟掉了尋呼小姐的工作。

小Z被警察抓走之後,她失去了毒品來源,“記得那天毒癮發作了,揣著身上僅剩的1000多元錢,像瘋子一樣去小Z說過的皮子街巷子裡,見到人就問誰有‘貨’,傻乎乎的,沒想到還真的被我問到了,400元買了一包,但沒兩下就沒有了。再後來認識了一個販毒的矮子,就跟他在一起,靠他提供毒品。”

常虹清晰地記得,1999年11月份,她第一次被警察送進強制戒毒所,被關了3個月,長胖了。出來之後,常虹決心重新開始新生活,在家裡宅了兩個月,奈何難忍心魔,空虛,痛苦,渴望,一股邪惡的力量驅使她要往巷子裡去。父母把她鎖在家裡,她鑽窗逃出,找到販毒的矮子,又通過矮子結交更多的毒友。沒多久,她第二次被抓,進了強制戒毒所。

“一日吸毒終身戒毒,真的太艱難,我這20年先後8次被強制戒毒,戒毒,復吸,我的青春被毒品耗盡。”常虹不無傷感地告訴記者,這20多年,她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朋友,錯過了婚姻。曾經愛過恨過的初戀男友小Z,從吸食海洛因發展到注射,大約七八年前,一針下去,死了。基本上,這是海洛因上癮者的宿命。

2007年9月27日,父親意外遭遇車禍去世,常虹突然失去了最疼愛她的人,心如刀割,想起父親的教誨和期盼,她深感悔恨,再次痛下決心戒毒。

採訪中,礄口區公安分局治水橋街派出所專職禁毒民警史開宏告訴記者,戒斷毒癮是很難的,尤其是像常虹這樣,既沒有強有力的家庭親情關懷,也沒有經濟實力支持,而且仍然生活在從前生活的區域,只靠她自己,戒斷毒癮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找到心靈家園重見彩虹

戒毒者不是在孤軍奮戰,多次被強制戒毒的常虹,一直在禁毒成員單位幫扶的視線內,礄口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女民警謝玲就是常虹的老朋友之一,女民警史開宏如今轉任專職禁毒民警,從前她是常虹的責任區民警,她們之間,就像姐妹一樣親熱。

鼓勵常虹學習一技之長,日常交心談心,逢年過節上門看望慰問,既是鼓勁,也是提醒和督促,幫她買來書籍,常虹開始學做手工包。她記得,第一次帶著幾個小包包去擺地攤,沒想到還真有人買,那天賣了80多元錢。

2014年起,市、區禁毒民警與常虹對口幫扶。2016年底,禁毒支隊組織戒毒人員座談時,常虹提出開網店、自主創業,禁毒支隊贈送筆記本電腦、照相機等設備,鼓勵她堅定戒毒信心。

戒毒需要頑強的毅力,毅力需要時時提醒督促和鼓勵,常虹拿出手機對記者說:“你看,禁毒幹部們專門為我建了一個微信群,叫彩虹橋,裡面有22個人,有禁毒民警,我的管段民警、社區幹部、禁毒社工,還有市區婦聯的大姐,每天聊,有時候很熱鬧,就像家裡親戚朋友一樣,還幫我賣了好多包包。”

這些年來,常虹製作的手工包已有1萬多個。在婦聯鼓勵下,她每年參加武漢市婦女博覽會,每次帶去的手工包都被搶購一空。此外,她經常參加各種志願活動,展示勞動成果並介紹戒毒經驗。

2017年,武漢市、區兩級建立黨政同責、齊抓共管的立體化禁毒工作體系,配備1700餘名專職禁毒社工。2018年武漢啟動中心戒毒社區建設,礄口區漢水橋街中心戒毒社區專門開設了這間工作室,現在,常虹帶著5名戒毒女學員學手藝。

“我挺幸運的,走到今天我尤其珍惜,否則太對不起大家,太不是人了。”常虹動情地說,“這裡就像我的一個家,這裡面有太多恩情,帶給我快樂,給了我存在的意義。”

■ 鏈接

今日,武漢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礄口區召開,會上介紹了礄口經驗。近年來,礄口區公安分局探索“共管、專管、嚴管、情管、教管”並舉的毒品治理新路徑,構建了領導專責、民警專崗、社工專職、輪值專扶、場所專用“五專並行”禁毒新模式,搭建了“民警、社工、網格員、家屬”“四位一體”管理幫扶新體系,形成提升治理能力的“礄口標準”。

今年6月份,《武漢市禁毒條例》頒佈實施以來,武漢禁毒部門以貫徹實施《條例》為抓手,堅持鐵腕治毒、創新管控,特別是深入推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落實吸毒人員管控,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涉毒警情下降9.8%、吸毒肇禍案事件下降8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