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久:煤矿搞现代化势在必行


口述史 | 何永久:煤矿搞现代化势在必行

何永久(右三)与神府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工作

何永久,1983年4月一1988年8月任陕西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煤炭部陕西煤管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89年5月一 1995年4月任华能精煤神府分公司总经理,1990年8月一1995年4月任华能精煤神府分公司党委书记(兼)。

怀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梦想,我来到神府公司工作

  上世纪80年代,中央刚开始对神府煤田开发的决策是“国家修路,群众办矿为主,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当时由于资金不足,搞现代化比较困难。

  群众办矿挖煤,打眼放炮一个人的产量是1吨煤/天,劳民伤财,人员伤亡也多。我不愿意这样搞。而且陕北煤田开发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把煤田破坏了,到处打眼放炮,以后就不可能大规模开发了, 对这块煤田来说就太可惜了。1985年,我陪煤炭部部长于洪恩去过陕北,陕北煤煤质好,但是没钱,煤炭部不想参与。

  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央有了对煤矿搞现代化的思路,这是鼓舞人心的大事。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1989年5月组建华能精煤神府公司时,陕西省决定我担任总经理,省里对开发神府煤田非常支持,尤其是张斌副省长很支持。我就怀着建设现代化煤矿的梦想,离开省煤炭厅来到神府公司。

  当时,大柳塔很落后,没有几户人家,就有几个小煤窑,主要用于群众做饭取暖,交通不发达,没有铁路公路,煤炭价格还没有运费高。

  矿区吃饭是个问题。没有青菜,有一些土豆,辣椒多,也是外边运进来的。改善生活就是吃羊肉,羊肉价格不高。主食没有问题,副食是个问题,人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没有房子住。初期人员在神木县城居住,离大柳塔60公里,交通很不方便,从神木县城到大柳塔,从早上到晚上,不顺利还到不了。好长一段路在河道里走,没有桥,河里发水汽车也会被冲走。

  困难不是一天能解决的,首先是抓党的工作,把党员动员起来。党员都是骨干力量,掘进队有党支部,党员带头。困难时期大概有两年多,党员都有思想准备。当时的人员是从几个矿务局抽调,大家写申请,然后领导研究,看过去表现,选的人都是各个矿务局的主要力量,还选了一些懂得现代化煤矿生产工艺的骨干。

  大柳塔煤矿是重点,选的人是最早来的、有基础的些带头人。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很快。白天晚上下井,一天下井不止一次。矿长樊治国因压力大、强度大都晕倒过。

  当时的矿区建设是摸索阶段。中央很关心,煤炭部主要领导也支持。要求买不到菜买粉条,多买些肉让大家吃,后来实在没办法,就多买点罐头吃。肖寒来了很多次,看看大伙吃住。当时大家住农民的简易窑洞,没有取暖设施,没有医院,没有办公场所,啥都没有。我负责全面工作,后勤是刘汉武负责,生产技术是戴绍诚负责,副书记是刘曰谦,负责党的建设。

  神府公司按要求召开党代会,选举产生了党组织负责人,健全了党的组织机构。当时职工不到1000人,党员300多名。随着时间推移,现代化建设开始后,人员逐渐增加,我离开的时候,职工人数已达3000多人,党员数量也增加到500多名。

现代化煤矿建设势在必行

  煤矿现代化建设要慢慢搞,先试点,然后在全国铺开。就因为神东公司成功了,有了先例,全国才下决心搞煤矿现代化,矿井生产安全、效益好,职工工作环境也改善了,人们就愿意到煤矿来工作。

  煤矿搞现代化,有个过程。之前大家不知道它的好处,认为是劳民伤财,实践证明不是那样。不搞现代化,煤炭产量上不去,生产安全没有保障,是一个死伤人数比较大的行业。我当陕西省煤炭厅副厅长的时候,分管过安全、生产、基建,所以就感觉,煤矿不搞现代化真的不行,没出路。

  我在学校学过煤矿现代化相关知识,虽然很落后、很浅显。在韩城矿务局工作时,局里为了培养我,推荐我到煤炭干部培训学院学了半年的煤矿现代化知识。回来之后,任桑树坪煤矿党委书记、矿长,当时压力也很大。那时桑树坪煤矿有13个采煤队、20多个掘进队,熟悉队长都费劲。陕西省煤炭厅让桑树坪煤矿跟铜川矿务局结对,我基本不回家,盯着井口和井下。在学校学的知识也没有白学,确实起到作用。我重点抓综采,当时全国缺煤,唯独桑树坪煤矿煤多得运不出去,几乎把整个洗煤厂都压塌了。干到1983年,没有出事故,年产240万吨,全国有名,战胜了铜川矿务局。自己感觉了不起,省里也很高兴,有了现代化矿井的感觉。

  当年,肖寒部长引进了100套综采机,山西、河南、山东各有 十几套,这些设备大多数没有用好,没有发挥作用,最后大都卖废铁了。韩城矿务局两套,但档次不行。后来,陕西省委组织部调我去省煤炭厅任副厅长,我就有建设现代化煤矿的想法了,但是步子不大,仍然改变不了整个煤矿的面貌。到了神府公司后,我学的东西有了用武之地。肖寒同志提出,奋战10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很高兴,就想不用10年,有个六七年就差不多了。

  “五高”方针也是逐步完善起来的。最早是高产、高效,后来增加了其他内容,高效益是关键。神府公司很多事情都是在党的会议上作出决定,每年年度工作总结表彰会议,提出第二年要求,必须执行。

  很多决策都是在讨论、争论甚至吵架中确定下来的。在一段时间内,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这也不是否定一些领导干部,思想总是在变化的。保守主义不可能进入共产主义。大柳塔煤矿运输用轨道还是皮带是有很大的争论,集团总部的意见是必须用轨道运输,但被我们否定了,他们就说我们骄傲自大。他们说,小何,你怎么就不听话呢,非要皮带运输。有人说,何永久就喜欢外国的,中国的不行。当时有很多不好听的话,还有人说,活鸡兔煤矿500万吨,270人,你们有这么高水平?大跃进又开始了!这也正常,因为没有经验啊,我们内部有经验的人也很有限。为了这个事,我和集团总部申请出国考察几次,下了国外的井,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南 非、英国,考察的矿井有好的,也有差的。回来后说服集团、设计院,还有我们内部的人,最后才统一了思想。

  现代化矿井建设哪个环节都不能让步,让步了改革就失败了。

  后来因为缺少资金,石圪台煤矿停缓建。但起码大柳塔煤矿、活鸡兔煤矿还是要建设的。集团总体上还是支持的,只是一些具体 问题上的争论,还是牵扯改革的问题。

  改革实际是一场革命。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集团在活鸡兔要搞露天煤矿,我们也不同意。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效益不一定好,二是环保问题,西北风一刮,大柳塔煤矿就会被污染了。我干了几十年煤矿,得了矽肺病,两个肺叶做手术、洗肺,平时氧气不足, 跟上高原差不多,很痛苦,教训很深刻。现在大柳塔煤矿多漂亮。

  还有一个争论,就是哪些设备用国产,哪些设备用进口。我说,现在还不能用国产设备,因为当时中国工厂制造水平还不过关,最后集团也同意了引进设备。每天就是围绕这些争论。我搞到第7年,身体不行了,腰椎间盘突出,做了大手术。等到大柳塔煤矿、活鸡兔煤矿基本建好,当年提的一些设想实现之后,我就提出不干了。1995年5月1日,我离开神府公司。从1989年到1995年这7年, 我一点都不后悔,起码把大柳塔煤矿、活鸡兔煤矿建成了现代化煤矿。


一辈子只有一次干事业的机会,要拼命抓住

  作为领导干部,想问题必须长远,要10年不落后,20年甚至50年不后悔,国家才有希望。我每年都会给神东写份建议。现在神东有这么多千万吨矿井,非常了不起。

  神东的改革就没有停止,一直在搞,一直遵照矿井现代化、科技创新的路子在发展,搞这个不吃亏。

  神东小区,也是10年不落后,20年不后悔。房子寿命也要适应,矿井开采70年,起码生活水平得上去。盖房子,也要长远规划,必须考虑停车位,现搞来不及呀。

  煤炭生产跟打仗一样,需要吃苦耐劳、不怕死,但是也需要有好装备,必须有现代化装备。我一共考察了国外的10个矿井,地面的洗煤厂是重点。美国的洗煤厂没几个人,我们都感觉很奇怪,就全录下来了。我暗自下定决心,也要做成这个样子。回来后参照这个模式,做了规划。

  我们的设计必须适应现代化,这个观念后来慢慢就形成了。井下的进口设备虽然很贵,但国外矿井只有200个人,我们不超过220人, 这个效益就非常高。为了这些,争论得很厉害,甚至面红耳赤。我就想既然中央下了这么大决心搞现代化建设,任何困难都不能放弃。

  那时候,经过统一思想,大家的目标就是建设现代化矿井,对标美国,用七八年时间超过美国,比美国还要强一点。在德国鲁尔矿区,皮带3.8米宽,煤炭运输像个小河流,心里震撼,心里却也不服。

口述史 | 何永久:煤矿搞现代化势在必行

何永久(前排左三)陪同朱镕基同志视察矿区

建设文体中心、高层住宅,虽然挨了批评,但还是坚持建设。参观那么多矿务局,生活、文化、体育都比神府公司强,神府公司这里文化生活很单调,成千上万人,没有点活动干什么!要稳定职工队伍,光有政治生活不够,还得有文化生活,要让大家心情舒畅,就像做菜,各种味道都得有。

当年修的路,现在基本都没坏。朱镕基同志视察矿区时说,你们的工程整体质量不错,别人来看才像个像样的企业。上级支持,下级就要努力工作。

改革对错,看3年,甚至看10年,才能看出来。我受了那么多苦,通过改革解决问题,机会就这一次。朱镕基同志视察矿区后说,小何,这次定的建设现代化矿区一定要坚持住,不能动摇。一辈子只有一次干事业的机会,要拼命抓住。

策划:张振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