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縣新陂鄉象寨山

在於都縣新陂鄉與小溪鄉接壤的地方,數平方公里皆是丹霞山地,奇峰羅立。

主峰象寨山位於新陂鄉移陂村,海拔433米,比周邊群山高出約七十米。從東南兩個方向看,很像一隻正在行走的巨象,象的頭朝向南方,象鼻朝東南方轉向北方,鼻孔內的泉水流向新破村莊。

象寨山險要無比,東西二面是近八九十米的垂直懸崖峭壁。僅有兩條路可上山頂,一是從南面"象鼻子"徒步上山,約需半小時;二是從北面“象屁股“小道蜿蜒而上。

于都縣新陂鄉象寨山

象寨山上,山寨居高據險,可攻可守。傳說唐代年間,山上就己建寨了。戰亂時期,附近每個村都在山上建有房子,“若遇兵匪戰亂,寨下百姓難於寨內”。

懸崖邊上,曾有兩處寨門。東北邊的寨門殘基猶在,門牆厚0.5米,高近2米,門洞寬0.7米。南門全用就地取材的巨大條石扣縫建成,外圓內方,高大、美觀、堅固。北門矮小,一人高,兩人寬,險象環生。

于都縣新陂鄉象寨山

現存的寨牆有近200米長,或土夯或石砌,高大厚實。寨裡林木茂空,遮天蔽日。林間有多處屋基、寮坑。山上有兩處水井,長年不涸。“象眼泉"大,水草叢生;“象耳泉”小,樣如水缸。

廣義的象寨是一個景區,指附近的”三寨十八崬”。向下俯瞰,山頭起伏,形態各異。象寨山好似一頭巨象在前領隊,四面獅龍虎蛇龜等神獸無不聽其左右。

象寨山左前方是排牙山,狀若臥獅戲球群蛇出洞、單蛇戲哈畍。

于都縣新陂鄉象寨山

神飯崬。山頂非常的圓,雨後或每天早上霧氣騰騰,恰似剛盛好的貢飯,靈氣十足。神飯崬山腰有個若洞,叫做石棺巖,巖口有個二米多長的石頭,形如棺材,據說在石棺材上坐一坐,便可以升官發財。

礱糠崬。礱糠崬狀若土礱,礱糠堆積如山。山腳下是玲瓏山、觀巖山、馬鞍山、磨石巖。馬鞍山像少女乳房,挺拔、飽滿,所以馬鞍的北部又叫玉乳峰。

神飯崬和馬鞍山組合而成人形崬,極像屈膝仰躺的女孩臀部,那雙膝、溝、草、凸起、小腹無不惟妙惟肖。

于都縣新陂鄉象寨山

象山和礱糠崬中間的軟坳上是一條深不見底的"迴音谷"。峽谷兩側壁立千仞,谷底草木葳蕤,潤水長流。在坳上一喊,聲音在長達3.6公里的峽谷間千迴百轉,應聲連連,良久不息。

西北方,小溪江出口處是紅軍大峽谷,峽谷險要狹窄,總長3.6公里,峽谷高八九十米,上寬下窄,峽谷底泉水形成一條小溪,由象屁股外流出灌溉農田,峽谷兩側天然溶洞數千,形態奇特美觀,其狀似飛鳥,如走獸。

跨過大峽谷就是旗鼓山,放眼望雲似旌旗迎風招展,鼓聲咚咚,呈萬兵出征之勢,形態逼真,聲勢浩大,看上去彷彿置身這千軍萬馬征程之中的感覺。

于都縣新陂鄉象寨山

再向前,有藏經洞,相傳在此修道之人,擔心經書有失,把經書藏於此洞,故此得名。此洞在懸産峭壁中間三十多米高左右的地方,洞中寬能容納幾十人坐,十分險要。

西南方是面積六百多畝的安下水庫。

此外,還有形如石磨的”磨石巖”,不易征服的"好漢坡”,掛錦緞般的"百丈崖”,有千年滴泉的”雙龍戲珠",碧波盪漾的“龍潭水庫”,霸氣憾人的“五馬奮蹄”,有玲瓏山、觀音山、猞利上山、仙人碓臼......

于都縣新陂鄉象寨山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渡過於都河進行長征,途經象寨,沿寨下十里大峽谷向信豐、安遠挺進。

2003年,中央電視臺記者,中科院有關學者在象寨山考察走訪,錄製了光盤影像,並在中央電視臺三套頻道播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