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糾結要不要買房的時候,看看日本的是怎麼看待房子的


當我們大家都要擔心,未來房子要漲價,自己現在不買是不是會吃苦的時候,日本其實已經走在我們前面。他們比我們更早的進入老齡化社會,讓我們看看,徐靜波老師瞭解的日本人對房子的看法和做法。

當我們還糾結要不要買房的時候,看看日本的是怎麼看待房子的

徐老師最近發現,日本人對房子有了新的動向,就是租房子的人越來越多,買房子的人越來越少。17年春節前,日本最的大公寓樓開發商,長谷工社長請徐老師吃飯,去吃意大利料理。吃飯的地方在東京的麻布,在六本木的邊上,是有名的高級住宅區。這個住宅區兩大特點,

第一就是外國的使館多。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就在那裡。

二是高級公寓樓多,麻布的高級公寓樓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高度都在5層以下。日本所謂的高級公寓樓有這麼幾個特徵,一是樓層不高,一棟樓也就是十幾戶人家,最多也就是30是來戶人家,二是,必須在市中心,但是不是在市中心的繁華街道或商業中心,而是在寧靜的住宅區。

三是外觀並不豪華,但是市內裝修絕對是頂級。徐老師好奇的問,這些高級公寓樓的主人都是哪些人。 社長說:首先是成功的企業家,其次是高級商務人員。再其次是演藝界的明星,最後是外國人的企業高管。但是高級公寓樓基本上都是出租房為主,很少有普通人家。

一方面是租金的收益比較好,一般在多則200萬日元每月,少則60萬日元每月,按人民幣計算的話,每個月有3.6萬-12萬元左右的收入。在東京首都圈上下班做輕軌地鐵1個小時車程非常正常的時間,或者標準的上下班時間。從東京市中心坐輕軌一個小時可以到達哪裡,可以到達神奈川縣的橫濱市。埼玉縣的埼玉市,千葉縣的船橋市。

換算成上海的話,可以到達江蘇的蘇州崑山,浙江的嘉興和上海郊外的青浦松江等地。,也就是說600萬白領每天從周邊的地方離開家,到東京去上班。東京首都圈的白領們,買第一套房子的時候,平均年齡在35歲,而在中國是27歲,日本人從22歲大學畢業,30歲結婚,生下第一個孩子要上幼兒園時,不少人才感覺到自己應該擁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

於是考慮買房,在遠離東京市中心的東京衛星城市,一套三室一廳的精心裝修公寓樓,使用面積在100平方米,按照中國的建築面積算的話是130平方米售價在3500萬日元,大約在200萬人民幣,日本年輕人結婚沒有像父母要婚房的習慣。因此,買這套房子是首付20% ,剩下的分20年還清。在55歲自己退休前把自己的最後的放貸錢還完,只是日本人買房子普通的套路。

日本的白領在其一生中,經常面臨的問題就是經常性的調動,在日本一般是3年一換崗,是企業中普通原則,作為企業的幹部,常常派往地方工廠或者國外的公司去工作,中央機關的人員也會被派往地方去擔任一些,不需要通過選舉就可以擔任的一些政府職能工作職位,做基層的鍛鍊。因此流動性很大。有的時候是一家人舉家遷往,有的只能一個人去,日語的說法叫單身赴任。

一旦單身赴任,妻子和孩子就變成了留守兒童和留守婦女。有的人認為,如果不是因為這套房子。完全可以一家人一起前往,工作在哪裡,就在哪裡安家。例如在中國出差,他們在北京上海租房子還可以申請房租補貼,相當於房子免費住。大倫先生所屬的公司是長谷工是日本專門做公寓樓的公司,發現最近日本買房子的人越來越少,租房子的人越來越多,東京大學生活協會的調查顯示,東京年輕人85%是租房子10%是住在父母家或者單位宿舍裡面結婚安家,真正買房子的只有5%。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第一是年輕人沒錢買房子,

第二是,日本沒有父母錢掏錢給孩子買房的習慣。必須年輕人自力更生,丈母孃也沒有一定的要求必須男方有房才允許嫁女兒,不存在丈母孃經濟。年輕人買不起房,最大的是因為沒有錢,買不起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到了30歲以上或者人到中年還不買房,在中國就有點奇怪。日本社會為什麼會出現買房的人越來越少,最大的原因是日本人開始考慮自己的居住環境,必須符合自己生活環境的合理化。尋求生活環境的絕對合理化成為了日本人新的追求。孩子很小的時候,家是需要安在學校附近,方便接送孩子和上學,有兩個孩子必須要有三室一廳的空間。

但是當孩子長大,考上大學,離開家上學或者結婚後,家裡就剩下兩個人的時候,三室一廳有點空空蕩蕩,每年的房產稅需要多交。不在希望自己的家在學校近一點,而是希望離超市、輕軌、車站、醫院近一點。所以會考慮搬家,買新房會動用養老錢,而且舊房子已經不值錢,賣不出高價,以前自己的買的房子就成為了負擔。如果是租房子住,孩子上學時候租在學校附近,孩子長大後房子可以租在公司附近,方便上下班。等孩子上了大學結婚離家後,房子可以租的小一點,省下一些房租。

當我們還糾結要不要買房的時候,看看日本的是怎麼看待房子的

等自己年紀大的時候,選擇在超市、醫院近一點的地方,方便看病和買菜。這種根據生活形態而變化的租房需求,被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所接受。日本人房地產市場上,租房市場好過賣房市場。很多人會說租雖好,每月需要支付的租金到最後,房子還不是自己的。我每個月還貸,到最後房子就是自己的了。話是沒錯,但是不少人本人認為我租房生活,雖然房租和每月還貸的金額差不多,但是不需要另外支付房產稅,如果房子裡面的東西壞了,也不需要我自己去修去買。通知房東就可以給你修好,有錢時我房子租的好一點,沒錢時,我房子租的差一點。

人生有許多難以預測的變故,比如說離婚、失業。如果自己租房子的話,這筆賬可以清清爽爽。如果是自己買房的話,涉及到離婚後的財產分割以及失業之後的房貸還款問題都會迎面而來。更為重要的是,日本有一個財產贈與稅和遺產繼承稅。父母親要把自己的房子給孩子或者過世後贈與孩子都是需要交財產贈與或者遺產繼承稅的。最高的稅額在40%,相當於是把一半的房子交給政府。孩子如果付不起這筆費用的話,那就是父母給孩子留下的一筆負擔,反而給孩子添了麻煩。在日本空房率這麼高的情況下, 老房子不是說賣就能賣出去的

當我們還糾結要不要買房的時候,看看日本的是怎麼看待房子的

。正因為日本有一個租房的市場,在東京大阪的公寓樓從設計階段就是確定是出租的,日本的租房市場十分成熟,很有規矩。比如房東希望是長期租用,不想我們那樣突然把房子賣了,把房客趕走的情況。第二、可以租用的房子房子遍佈城市的各個角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房型和地點。第三房型從單身公寓到家族公寓是應有盡有,而且每套房子不管新舊,房子的洗衣間、廚房設備都是一應俱全。生活十分便利,現在我們的情況和日本還是有不同的,在我們這面沒有房子就沒有財產,沒有房子就沒有地位。但是有房子的負面問題,也會逐漸凸現出來。

徐老師回到舟山老家,陪父母過年,發現家裡的三層樓房就兩位老人住,顯得非常空蕩,前幾年經濟效益好的時候,還可以租給外地民工,或者舊城改造拆遷戶多的時候,還可以租給他們。現在農民工少了,舊城改造難度大了,租房子的人越來越少。兩位老人每天上下三層樓非常不方便。徐老師想著能不能樓裡按個電梯或者三層樓改成一層樓。春節期間,期望大家多陪陪父母,別用微信給孩子發紅包,要用紅包包好傳統的利益很重要,讓他們從小感悟到長輩給予紅包的分量,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從小知道守護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