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蒙伊金霍洛:蒙古族文化的發現地,成吉思汗的魂歸之所

內蒙古蒙伊金霍洛:蒙古族文化的發現地,成吉思汗的魂歸之所

內蒙古蒙伊金霍洛:蒙古族文化的發現地,成吉思汗的魂歸之所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伊金霍洛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若將它的名字直接意譯出來相信所有人便會恍然大悟,這一切源於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成吉思汗,而伊金霍洛在蒙語中便是聖主的陵園之意,而在蒙古的歷史中,相信除了成吉思汗再也無人可稱之為聖主了。伊金霍洛伊金霍洛旗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下轄旗,地處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毛烏素沙地東北邊緣,東與準格爾旗相鄰,西與烏審旗接壤,南與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交界,北與鄂爾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區隔河相連。總面積5600平方公里,轄7個鎮138個行政村,2011年戶籍人口16.7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萬人,佔全旗總人口的7.78%。

伊金霍洛地處亞洲中部乾旱草原向荒漠草原過渡的半乾旱、乾旱地帶,氣候惡劣,常年風大、少雨、寒冷、溫熱、溫差大。蒸發旺盛,全年蒸發量2163mm,是降雨量的7倍。但這裡卻是諸多蒙古族文化的發現地,亦是成吉思汗的魂歸之所。

伊金霍洛的誕生成吉思汗陵簡稱成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成吉思汗陵。陵園佔地約5.5公頃,對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歷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吉思汗陵原為全體蒙古民眾供奉的“總神祗”——八白宮(室),即八座白色的氈,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金身之地。

由於蒙古民族是遊牧民族,八白宮的建立正是適應了遊牧的特點,可以隨時遷移,以便隨地祭祀。1266年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太廟,在聽取了伯顏等人的建議之後,將太廟定為八室,這無疑從制度上、法律上對八宮室做了根本的定型。成吉思汗八白宮所供奉的神物,雖在不同歷史時期有過一些變化,但其核心一直沒有變,即成吉思汗與夫人的宮帳始終處於中心地位。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八室的同時,還“欽定太廟八室四季祭祀的制度”“四時大典”的制定,也為迄今為止的成吉思汗陵的祭祀定下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規範。1649年,成吉思汗後裔、鄂爾多斯濟農、伊克昭盟首任盟長額璘臣將八白宮及蘇勒德等聖物,從黃河南岸的伊克昭遷移至郡王旗,安奉在巴音昌霍格河畔的草地上。從此,這個地方被稱之為“伊金霍洛”,意為聖主的院落。在清代負責民族事務的理藩院對八白宮也有明文規定,清康熙年間《理藩院則例》規定:“伊克昭盟境內,有成吉思汗園寢,鄂爾多斯七旗向設有看守園寢、承法祭祀之達爾扈特五百戶。此項人戶,不得作為該王所屬,於該盟內擇賢能札薩克一員,專司經理。”透過清政府對守陵的達爾扈特人的重視程度,我們能感受到八白宮對蒙古族人民和中央政府的重要性。從此以後,外界便稱呼八白宮為“成吉思汗陵寢”。成陵之今生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成陵曾多次輾轉於戰火之中。1953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應廣大蒙古人民的要求,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呈上懇請將成吉思汗陵遷回伊金霍洛旗的報告。時任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當即批准這份報告,並批示撥付80萬元專款以新建成吉思汗陵寢,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組建請靈和建陵委員會。陵園佔地面積5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建築雄偉,具有濃厚的蒙古民族風格。建築分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六個部分。成吉思汗陵的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成。三個殿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的圓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雲頭花,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中間正殿高達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簷蒙古包式穹廬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房簷則為藍色琉璃瓦;東西兩殿為不等邊八角形單簷蒙古包式穹廬頂,亦覆以黃色琉璃瓦,高23米,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顯蒙古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雕像背後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國”疆圖,標示著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統率大軍南進中原,西進中亞和歐洲的顯赫戰績。後殿為寢宮,安放四個黃緞罩著的靈包,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柩,靈包的前面擺著一個大供臺,臺上放置著香爐和酥油燈。這裡還擺放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等珍貴文物。東殿安放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靈柩。自窩闊臺及其長子之後,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孫,所以其地位極為顯赫。西殿供奉著象徵著九員大將的九面旗幟和“蘇魯克”。蘇魯克即為大旗上的鐵矛頭,成吉思汗南征北戰中,用它指揮過千軍萬馬,傳說成吉思汗死後,其靈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蘇魯是十分神聖的。

在正殿的東西廊中有大型壁畫。主要描繪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難、西征、東征、統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畫還表現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統一中國,定都北京,於公元1271年正式改國號為元,並追封成吉思汗為元太祖的盛況。

內蒙古蒙伊金霍洛:蒙古族文化的發現地,成吉思汗的魂歸之所

內蒙古蒙伊金霍洛:蒙古族文化的發現地,成吉思汗的魂歸之所

春季查干蘇魯克大典蒙族人的盛宴這裡最熱鬧、最隆重的日子,是每年農曆三月十七;這一天是成吉思汗建立不朽戰功的日子,要舉行隆重的祭奠蘇魯克大典。

查干蘇魯克大典,農曆每年三月十七至二十四日舉行,其二十一日為主祭日,前後歷時八天,是成吉思汗祭奠中最隆重的一次。在大典期間,分佈在鄂爾多斯各旗的八白宮集聚大伊金霍洛,參加大典。這也是八白宮分散到各地之後,每年集聚一次的盛大祭祀活動。這一慶典式的祭祀活動,具有多種禮儀和儀式,伊克昭盟盟長、濟農及各旗札薩克都要前來參加,各地的群眾來的最多,持續時間又長,是蒙古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的祭典大會。關於參加大典的官員,北元時期規定,“聖主四時大典的祭祀中,可汗帶10個朋友,濟農帶6個朋友,洪臺吉帶兩個朋友,其他臺吉們各帶一個朋友前來祭拜”。查干蘇魯克大典中所舉行的各種祭祀儀式包括:八白宮聚集儀式、嘎日利祭、祭天儀式、金殿大祭、巴圖吉勒祭,招福儀式等等。在大典期間,八白宮聚集的巴音昌霍格草灘蒙古包、帳篷林立,人山人海,人歡馬叫,呈現一派熱烈、壯觀景象。這不僅是成吉思汗祭祀活動,而且是一次群眾大集會,也是大規模的集市貿易活動。在大典期間從各地來很多商人,鋪開攤子做買賣。現在,查干蘇魯克大典期間舉行全盟盛大的那達慕大會,進行賽馬、摔跤、射箭、文藝演出等各項活動,使大會更加隆重、熱烈。而三月二十一日,是查干蘇魯克大典大祭之日。這一天祭祀程序為:金殿(成吉思汗宮帳)小祭與祭天儀式、金殿大祭、傍晚招福祭等。祭天儀式,由金殿小祭與祭灑鮮奶、祭祀吉勒(繫馬練繩)等儀式組成。

直到三月二十一日晚上在成吉思汗金殿舉行的招福儀式和二十三日祭祀黃車、二十四日八白宮起程祭等,都屬於查干蘇魯克大典的收尾儀式。

內蒙古蒙伊金霍洛:蒙古族文化的發現地,成吉思汗的魂歸之所

內蒙古蒙伊金霍洛:蒙古族文化的發現地,成吉思汗的魂歸之所

得名於成陵卻不止於此成陵在蒙族人心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可替代的,但若認為以名為聖主園林的伊金霍洛只有一座成陵那便大錯特錯了。除此之外,伊金霍洛旗內遍佈了大大小小60 多個觀光景點。人文景觀有朱開溝文化遺址、保存完好的戰國秦長城遺址和郡王府、吉祥福慧寺、陶亥召、烏蘭活佛府等古寺召廟;自然景觀有紅鹼淖爾、阿拉善灣、轉龍灣、柒蓋淖爾等湖泊溼地和獨具特色的沙水林田等自然景觀,紅海子溼地、烏蘭木倫湖、柳溝河等環繞城市的休憩帶。

如今,除了蒙古族人以外,越來越多的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遊客也會選在大典期間來到這裡旅遊觀摩,儘管三月的伊金霍洛氣候著實夠嗆,但在蒙族文化中三月的伊金霍洛無人能代替。這裡不僅僅是每個蒙古族人朝拜的聖地,更是其他民族瞭解蒙古族文化最佳目的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