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中國幹了"兩件事"的老將軍,名字鮮為人知,卻值得鞠躬致敬

只為中國幹了

前兩天,在央視最新一期

《故事裡的中國》節目中,

臺上的嘉賓、臺下的觀眾

數次紅了眼眶、落下淚水……

只為中國幹了

其實,他們的淚水,

為中國一個叫馬蘭的地方而流;

他們的淚水,

為半個世紀前讓中國挺起腰桿的

23位大國脊樑和10萬奉獻者而流!

今年是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55週年,

一說起原子彈的研製,

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錢三強、鄧稼先、郭永懷等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名字,

然而,有一個名字我們卻並不熟悉,

他就是中國核試驗基地第一任司令員

——張蘊鈺!

只為中國幹了

他不懂原子彈,

更不是科學家,

但從1959開始,是他帶領著十萬大軍

挺進了“死亡之海”羅布泊,

在短短几年時間裡,

他們生生在一片荒漠裡,

建起了一座“馬蘭城”。

張蘊鈺將軍指揮了中國首次原子彈、

“兩彈結合”和氫彈等

重大國防科研試驗,

他更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起爆的

最後簽字人!

只為中國幹了

NO.1

三上上甘嶺

與美軍血戰到底

1952年初冬的朝鮮,

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

對志願軍守衛的

只有3.7公里的狹小地帶,

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

這場戰役打了整整43天,

岩石被炸成焦土,

山頭被削低兩米,

美國的軍事研究者至今都想不通,

這小小的地方

為什麼會打不下來?

這個地方,就是上甘嶺,

二戰以來最慘烈的戰場,

更是中國人的一座精神豐碑!

只為中國幹了

張蘊鈺,就是參與這場戰役

重要指揮員之一,

那一年,作為志願軍第15軍參謀長,

他才只有33歲!

在戰役反覆爭奪的關鍵階段,

張蘊鈺提出:

為減少傷亡,保存力量,

最好的辦法就是轉入坑道鬥爭。

白天鑽洞,夜晚打仗,

用小分隊襲擊陣地的敵人。

這一正確建議

成為上甘嶺戰役由被動挨打轉變為


積極出擊的關鍵一環!

只為中國幹了

時任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左二)與軍參謀長張蘊鈺(左三)在上甘嶺前線指揮所

只為中國幹了

在1952年秋季的上甘嶺戰役中,堅守在坑道里的戰士準備夜間出擊(新華社發)

戰役打響之前,

美軍指揮官範弗裡特狂妄地以為,

只要拿出最密集的火力,

以5天時間和200人傷亡,

就能奪取上甘嶺!

鏖戰43天后,

死傷2.5萬的美國人,

在這次所謂的“攤牌行動”中,

被裝備落後的中國志願軍打癱了!

在電影《橫空出世》上映整整20年後,

馮石將軍(原型為張蘊鈺)在原子彈爆炸前,

回憶起朝鮮戰場的一番話,

再度在網絡上刷屏,

將軍的話讓億萬中國人熱血沸騰!

經典影片《橫空出世》感人肺腑的片段

在朝鮮戰場,我們抓了一個美軍俘虜,一個小小的下士,竟敢在我的面前大聲喊叫著扔個原子彈讓我們嚐嚐,給我們做個外科手術,氣得我逼得他用咱們的中國話唱'打敗美帝野心狼!'

武器落後,受氣啊,我忘不了我們的士兵被凝固汽油彈炸成了火人,他們掙扎著、喊叫著,喊著爹喊著娘。傷員更是可憐啊,沒處躲沒處藏,就在我的身邊,我……救不了,救不了他們。

△1953年在朝鮮的張蘊鈺將軍

儘管這樣,咱屈服了嗎?沒有!咱中國人、中國共產黨人就從沒怕過他美國!

將軍的這一番話,

說到了中國人民的痛處:

落後就要捱打!



從上甘嶺血戰而歸的張蘊鈺

恐怕比誰都更有體會,

懸在新中國頭上的那把核長劍,

隨時都要朝著中華民族頭上砍下來!

中國人要不被人欺負,

唯一的選擇就是

製造出自己的導彈、原子彈!


NO.2

2萬噸支撐不了

6萬萬人民的中華民族!

1958年9月,

擔任駐防大連第三兵團參謀長的張蘊鈺,

突然接到了一個

非同尋常的電話!

“張蘊鈺同志,

你的工作有變動,

陳賡大將命令你馬上來北京!”

接完這個神秘的電話,

41歲的張蘊鈺馬上出發,

當天晚上他就見到了陳賡大將!

只為中國幹了

△陳賡大將

“用不著兜圈子了,

張蘊鈺同志,軍委決定在西北

搞原子彈靶場,

由你來指揮這場特殊的戰鬥!”

原子彈靶場?

國家這是要放原子彈了!

一股火焰從張蘊鈺胸中騰起!

1958年,中央全面部署組建

核武器試驗基地,

被賦予了重要使命的張蘊鈺攥緊了拳頭,

周身的血液開始熊熊燃燒!

歷史選擇了他,

他也選擇了歷史!

然而,剛上任,

蘇聯專家留下的建議

就給了張蘊鈺一個下馬威!

“核試驗爆心位置

位於敦煌西北140公里處,

靶場的核試驗當量為2萬噸!”

只為中國幹了

在西去敦煌考察靶場的路上,

張蘊鈺看了世界核試驗的資料之後

愈發地震驚和不解:

美國都在比基尼島已經試驗了

千萬噸TNT當量的氫彈了,

我們中國的核試驗場為什麼

只能試驗2萬噸級的原子彈?

只為中國幹了

張蘊鈺不甘心、更不服氣,

他在已圈定敦煌試驗場區

親自駕著汽車沒日沒夜地奔馳著。

雄關大漠,滾滾沙土,

千佛洞,烽火臺,鳴沙山,漢長城,

張蘊鈺越跑越氣:

迎著刮臉的寒風,

他怒氣滿腔地大聲吼叫:

“這地方怎麼行?

這是要毀了中華文化的寶庫啊!”

“專家講這裡能搞2萬噸的試驗……”

隨行人員剛想解釋,

卻被張蘊鈺的吼聲剎往了:

只為中國幹了

“一個擁有上千萬噸氫彈核大國的建場專家,

怎麼會把一個新型核試驗場的

試驗當量目標定在2萬噸之內?

2萬噸和1000萬噸

在一架天平的兩端永遠不會平衡!

你們都記住,

2萬噸支撐不了

6萬萬人民的中華民族!”

張蘊鈺決定親自給中央打報告。

在陳賡大將召開的辦公會上,

他提出了重新選場的建議:

——“‘死亡之海’羅布泊”!

只為中國幹了

1958年12月,

張蘊鈺一行20餘人西出玉門關,

組成了一支精幹的勘察小分隊,

直奔羅布泊。

一望無際的沙漠,

300公里內沒有村落……

風沙刮起來,

人只能貓在車裡躲避,

兩天過去汽車上的漆竟然都被剝光了!

只為中國幹了

寒冷、風暴、缺水、迷路,

張蘊鈺和戰士們一起歷經

九死一生、千難萬險,

面對眼前這塊令人望而生畏的“死亡之海”,


張蘊鈺卻笑了,

這不正是最適合核試驗的

“風水寶地”嗎?

只為中國幹了

於是,他們就在這片大漠上

打下了第一根樁,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核武器試驗場!

原子彈是一項浩大的國家工程,

有試驗區就要有生活區,

在勘察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有溪流經過,

盛開著一株株美麗馬蘭花的地方,

大家都興奮不已,

有的人說叫“科學城”,

有人提出叫“原子城”,

張蘊鈺將軍指著一束束盛開的馬蘭花說,

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

它竟然能開得這麼好,

我們就叫“馬蘭村”吧。

從此,這西北大漠上,

誕生了一個叫馬蘭的地方!

只為中國幹了

1959年3月,

國防部、總參謀部正式批准

羅布泊為核試驗基地。

作為核基地的司令員,

張蘊鈺帶領著首批2萬人的建設大軍,

浩浩蕩蕩地開進羅布泊,

開始了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

艱難創業之路。


NO.3

一年不搞我等一年

兩年不搞我等兩年

1959年,張蘊鈺率領的

核基地部隊進入新疆。

沒有連天的號角,

沒有金戈鐵馬的嘶鳴,

整個世界、整個中國,

甚至,就連一路頂著狂風砂礫前行的

每一個戰士也不知道,

這次深入沙漠究竟是幹要什麼?

只為中國幹了

對於張蘊鈺來說,

這項艱苦的事業才剛剛開始!

當時正值夏天,

戈壁灘氣溫高達近50攝氏度,

膠鞋底被燙得變了形,

灼熱的飛沙走石把人的皮膚燙成紫紅色,

成群結隊的毒蚊,

能把人咬得渾身腫起來。

只為中國幹了

張蘊鈺司令在帳篷外工作

1960年初,馬蘭核試驗基地

大規模建設正式開始。

大批物資、精密儀器和貴重設備

不斷從全國各地調運到試驗場,

然而,就在張蘊鈺信心百倍

為中國放一個“大炮仗”的時候,

中國遭遇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原子彈研究面臨“下馬”的危險,

甚至有上級機關的幹部來到馬蘭說:

“原子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造出來,

基地部隊可以去種地、放羊,

等國家經濟好轉了再搞建設。”

只為中國幹了

張蘊鈺一聽,當場發飆:

“我哪兒也不去,就在這裡等。

一年不搞我等一年,

兩年不搞我等兩年,

他們走他們的,我幹我的,

中國,總要有原子彈!”

之後,基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

編制縮減,很多幹部被調走,

車輛和供應也嚴重縮減,

張蘊鈺跟官兵們一起,

往返20多公里,

把口糧一袋一袋往回扛。

比吃不飽更難受的是沒有水,

他們甚至用帶著半碗黃沙的水蒸饅頭。

很多人因營養不良生病,

爛嘴爛舌流鼻血,

夜盲症像瘟疫一樣流行。

終於熬到1962年,

基地的建設工作才重新走入正軌。

在全世界最艱苦的死亡之海,

在新中國經濟最困難幾年時間裡,

張蘊鈺,這個三上上甘嶺

與美軍血戰的鐵血漢子,

硬生生帶領著幾萬官兵

在羅布泊奮戰不息,

創造了一個只有中國人

才能幹成的奇蹟:

只為中國幹了

從1962 年到1963 年,

他們修築公路540 多公里,

他們建起基地機關辦公大樓、宿舍、

學校、自來水廠、電廠等建築設施,

他們打成14 眼水井,

甚至,他們還建成一座

88萬平方米的簡易機場。

只為中國幹了

只為中國幹了

上圖馬蘭基地生活區,下圖核試驗場區的營帳

短短几年時間,

一座馬蘭城

在“死亡之海”拔地而起!

NO.4

如果原子彈提前爆了,

那我們就來個太空葬!

1963年3、4月間,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爆心位置確定,

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落在張蘊鈺肩上,

進行爆心鐵塔的設計和建設。

1945年,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

鐵塔只有30多米高,

而羅布泊的這座鐵塔設計為102米高,

當時中國還沒有一座百米以上的鐵塔,

難度可想而知!

只為中國幹了

這座百米鐵塔的誕生,

凝聚著許多無名英雄的心血。

1964年6月26日,

在機械化水平很低的情況下,

年輕的士兵們

用鍬、鎬等極其原始的工具,

讓百米鐵塔在爆心點拔地而起。

幾十年後,

回憶這段難忘的時光,

80多歲的張蘊鈺眼角閃爍著淚光:

冒著沙漠的狂風和炙熱,

他們在上百米的高空作業,

可在那個時候,

也就只多給了他們四個饅頭……

只為中國幹了

作為戈壁灘上最高大、最耀眼的目標,

張蘊鈺望著這座高塔,

他心裡愈發開始緊張,

他知道,離“原子彈”引爆的

那一天不遠了!

1964年9月,

一列安保級別空前的專列,

從青海金銀灘221廠駛出,

車上裝著的,

是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配裝部件!

只為中國幹了

原子彈被運往鐵塔

很快,在距離鐵塔約150米遠的地下室裡,

專家們完成了原子彈的裝配,

試驗進入最後的待命階段。

張蘊鈺預感到,

偉大的時刻馬上就要到了。

10月15日12點30分,

周恩來批示: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定在16日15時。

核爆倒計時開始了。

10月15日晚20點,

原子彈成功吊上102米塔頂,

16日早7點,距離爆炸還有8個小時,

張蘊鈺帶著啟動引爆臺的鑰匙,

隨著插接雷管的六名同志,

坐著吊籃上到了鐵塔上的爆室——

給原子彈插接雷管!


這是一項極其危險的工作,

很有可能原子彈不受控制,

當場爆炸!

幾十年後,

回憶起這緊張萬分的時刻,

80多歲的張蘊鈺將軍說:

當時,我們都是盼著原子彈能爆炸成功,

如果當時真的提前爆了,

那也是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那我們就來個太空葬!

他說完太空葬

三個字,

不禁爽朗地大笑起來,

記者問:您是司令,為什麼要冒這個險!

老將軍這樣回答:

因為我們是軍人,我們是領導,

我們必須和他們在一起!

雷管安裝完成後,

張蘊鈺最後簽了字。

他是最後撤離爆心的人!

公元1964年10月16日15時,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

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

只為中國幹了

爆炸瞬間強光閃亮、天地轟鳴,

蘑菇雲騰空7000米,

當巨大火球映入張蘊鈺的眼簾時,

防護墨鏡後的雙眼湧出了

兩行積蓄已久的熱淚。

那一刻,他看到了,

中國人已經親手斬斷了美蘇懸在

六萬萬同胞頭顱之上的那把核長劍;

那一刻,他確信不疑,

再也不會隨便一個小小的外國士兵,

都敢拿原子彈威脅一個民族了;

那一刻,他更堅信,

這世上,就沒有中國人幹不成的事業!

張蘊鈺,這位曾在上甘嶺

狠狠扼住美軍喉嚨的共和國將軍,

再一次,扼住了美蘇

對中國的核威脅!

然而,這一聲巨響的背後,

卻不只是10萬人的

犧牲和奉獻!


NO.5

馬蘭人對得起國家

卻對不起自己的孩子

在張蘊鈺帶領部隊

進駐羅布泊的兩三年後,

許許多多家庭也搬到了

身處一片荒漠中的馬蘭!

在央視《故事裡的中國》舞臺上,

張蘊鈺的兒子張旅天

回憶那段往事仍忍不住眼圈通紅。

只為中國幹了

那是1961年,

從內地來的家屬們剛在馬蘭基地下車,

一片黑沙塵暴就過來了,

新疆的沙塵暴風力很大,

一個孩子被黃沙颳走了,

戰士們整整追了兩公里

才把這個孩子追了回來。

母親緊緊抱住已經完全變成

“土人”的孩子再不肯鬆手,

孩子哭著問媽媽:

我們為什麼要來這個鬼地方,

媽媽一邊給孩子撣著土,

一邊柔聲地說:

因為你爸爸在這兒!

只為中國幹了

“爸爸為什麼要在這兒?”

“爸爸在這兒幹嘛?”

這樣的問題

困擾著在馬蘭長大的孩子很多年,

直到1964年的那聲巨響,

他們才終於明白,

爸爸的事業在這裡,

爸爸的事業更是國家的事業!



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

馬蘭人依然過著荒涼落後的生活,

儘管他們從事的是國家最尖端的事業。



只為中國幹了

一年夏天,因為一場大雨,

一個養魚池蓄了很多水,

這個坑終於可以游泳了。

從沒有遊過泳的孩子們跳了進去,

盡情地玩耍,

到晚上吃完飯的時候,

還有一個孩子沒有回家,

等找到他時,

他被只有一米來深的水給淹死了。

他的母親已經哭得沒有眼淚了,

就用沙啞的聲音在那兒喊,

孩子,你想吃餅乾我給你買,

你想看動物園,我帶你去內地看動物園,

你還想要什麼玩具?媽媽都給你。

那一天,

整個馬蘭的餅乾,賣光了。

所有小孩子可以玩的東西,賣光了,

馬蘭人對得起國家,

卻對不住自己的孩子。

只為中國幹了

生活在馬蘭的孩子

在他們的童年歲月裡,

雖然是與黃沙相伴,

卻一直與中國的核試驗緊緊連在一起,

第一次“兩彈結合”、

第一顆氫彈和多次空爆、

地下空洞核試驗的成功……

NO.6

幹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



只為中國幹了

程開甲(左)張蘊鈺(右)

這是一張有故事的合影,

合影中有中國的兩位核司令,

一位是核試驗基地司令張蘊鈺,

一位是中國指揮核試驗次數

最多的“核司令”程開甲!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

永遠都不會忘記,

在“吃窩窩頭搞原子彈”的艱苦歲月裡,

張蘊鈺曾給了自己和所有科研工作者,

多麼大的尊重、

多麼大的支持。

1976年地下核爆炸試驗前的討論會上,

坑道臨近出口處的寬度

成了爭執的焦點。

程開甲認為出口過寬,

如果不進行封堵就有洩漏的危險。

當時,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這時候,張蘊鈺站了出來,

堅決地說:

“這個問題,聽老程的。”

1998年,程開甲去探望張蘊鈺。

兩位“核司令”都已經是八十歲的老人,

然而,回憶起22年前張蘊鈺說的

那簡單卻充滿力量的八個字,

程開甲默默流下了眼淚。

只為中國幹了

2008年,91歲的張蘊鈺住進了醫院。

他惦記著這一年是

馬蘭基地創建50週年,

他幾次對兒子說:

真想再回去看看!

在那裡,他曾和所有人一起,

在艱難的激情歲月裡,

幹著驚天動地的事,

也做著隱姓埋名的人。

馬蘭,是一生他最惦念的地方!

只為中國幹了

張蘊鈺將軍在去世前為基地寫的藏頭詩

生命的最後時刻,

張蘊鈺又一次陷入昏迷,

嘴裡喃喃地說著:

“三百萬,三百萬噸啊!”

張旅天聽到父親最後說出的

三百萬噸,

不禁流下了淚水,

這是我國氫彈試驗時的當量……

只為中國幹了

2008年8月29日,

這位一生只幹了“兩件事”的老將軍

走完了他91歲的人生路,

他的骨灰回到了他魂牽夢繞的

——馬蘭!

今天,長眠在馬蘭烈士陵園的

有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有開國將軍、

而更多的,

是普通的士兵和科技工作者。

只為中國幹了

為了能讓中國人挺直脊樑,

太多人選擇了默默無聞,

選擇了犧牲和奉獻!

忘不了,鄧稼先臨終對妻子說的話:

“要是有來世,

我還是選擇中國,

選擇核武器事業,

選擇你!”

只為中國幹了

忘不了,郭永懷

在飛機失事前的一剎那,

與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

選擇用自己身體保護

熱核導彈試驗數據的絕密文件!

只為中國幹了

忘不了,王淦昌,

離家28年,改名為王京。

一年除夕夜,

他與鄧稼先在帳篷裡相互敬酒,

鄧稼先對他說:

“叫了王京同志幾十年,

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

說完,兩個人抱頭痛哭……

只為中國幹了

忘不了,于敏,

這位沒留過洋的國產土專家,

在共和國最艱難的歲月,

硬是在一張白紙上

書寫了中國人用世界最快速度

獨立研製出氫彈的神話!

他說: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

也絕不能受旁人欺負!

只為中國幹了

忘不了,年逾百歲的程開甲,

這位領導了中國核試驗的“核司令”,

曾哽咽到不能自已,激動地說:

我就知道, 我們國家

有這一天能夠這樣子的!

只為中國幹了

忘不了,林俊德,

這位參加過中國全部核試驗的將軍,

在生命只剩下不到10小時的時候,

仍以一位的戰士姿態,

做生命中最後的衝鋒!

只為中國幹了

看到他們,

彷彿時空又穿越回60年前!

“你願意一輩子做隱姓埋名的人嗎?”

隨著一聲一聲的願意,

10萬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從至親至愛的人身邊消失,

但是多年以後共和國

卻以新的姿態出現在了世界。

這一個個閃亮的名字,

凝聚成絢麗的光芒,

照亮了中華民族

永不受人欺辱的強國夢想!

只為中國幹了

他們,已經做了

能為自己的祖國和民族

所能做到的一切!

而我們,最應該做的事

就是講述他們的故事,

傳播他們的精神,

願世人記住他們的名字,

銘記他們的功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