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治河:中國之治,大河見證

大治河:中国之治,大河见证

一艘載有集裝箱的垃圾船正從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航南公路橋下駛過。(9月25日攝)(王翔攝)

2019年8月,備受矚目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公佈,其中寫道:“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匯港以東以及小洋山島、浦東國際機場南側區域設置新片區。”大治河,一個韻味深長的名字進入公眾視野。

打開上海市全域地圖可以發現,黃浦江上游有一個九十度的大拐彎,自西向東的大治河、自北向南的金匯港自此引出,分別通海。因為兩條運河的存在,水道從一個直角變成了一個“十”字;也因為這兩條運河的存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兩面臨河、兩面臨海,有了天然的地理界線。

開挖於1977年的大治河,是上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40多年來,它在航運、灌溉、防洪排澇、垃圾轉運、城市美化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成立後,大治河迎來了又一次新生,前景令人無限遐想。

憶當年,千辛萬苦引來幸福泉

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興。與此同時,各種水害也時時侵擾著上海。

原上海市水利局副局長寧祥葆曾參與當年大治河選址規劃,他說,上海地處太湖流域下游,上有洪水威脅,下有風暴潮威脅,缺少完善的排水河道,並由此帶來土壤水分過大,土壤漬澇嚴重等問題。

1977年,文革剛剛結束,百廢待興之際,上海市做出重要決策:在黃浦江上游開挖運河。當年12月,隆冬時節,東海之濱的南匯、閔行、奉賢等上海郊縣卻呈現出熱氣騰騰、氣吞山河的景象。上海的“大運河”開工了!

現大治河西閘站長夏建明是本地人,當年只有十幾歲的他也參與了工程的建設。“那時條件艱苦,缺少大型機械,基本就是鋤挖肩挑加小拖拉機。”十多萬民工奮戰河場,裝運泥土的數千臺拖拉機機器聲轟鳴,河兩岸上萬個簡易工棚綿延數十里。

“可以說是全民總動員!”原上海市水務局副局長汪松年回憶說,據統計,當時上海市各機關先後組織8000多人次參加義務勞動,解放軍駐滬部隊官兵2000多人次支援開河。

“寧吃千辛苦,引來幸福泉。”經過兩冬一春的奮戰,1979年,改革春風吹遍中國大地,壯麗寬闊的運河也基本大功告成。自北向南較短的那條河,根據當地地名命名為金匯港;自西向東較長的那條河,則被命名為“大治河”。

為什麼取名“大治河”?因為自古以來,治國必治水。而在當時,文革結束不久,改革開放之初,人們期盼著國家大治,對未來充滿信心。

大治河,是上海有史以來人工開挖規模最大的河道。據統計,河道開挖土方量合計約1億立方米。大治河西段西起黃浦江閔行段,東迄浦東新區航頭鎮,長約7公里,全部實地開挖;中段和東段全部在今浦東新區,長約35公里,利用原有老河二灶港、四灶港、新開港、六灶港加以拓寬浚深,抵達東海。寧祥葆說,大治河的選址非常科學,它位於上海浦東地區的正中央,兼顧南北兩岸;充分利用既有小河道,減少了工程開挖量。

隨著大治河竣工,上海的治水形勢徹底扭轉。原上海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工程師虞中悅說:“大治河與金匯港,將黃浦江水道從一個‘直角形’變為‘十字形’,極大地提升了排水效率和能力。”

原上海市水利局副局長史有德則用“綱舉目張”來評價這項工程:“上部寬100米,河底寬60米,這條人工運河是按照骨幹河道的標準建設,有了它,綱舉目張,原有的小河道就能形成網絡。”

大治河主體工程於1979年竣工後,東閘外通海河道當時暫未開通。1992年到1993年,時任南匯縣縣長的汪松年主持了大治河東閘修復工程,同時開挖閘外河道。自此,大治河自黃浦江至長江口東海全線貫通。

“既能引水,更能排水。”在史有德看來,大治河工程的開挖及完善,實現暢通河網、改善土壤、防鹽治漬等多個目的。“大治河竣工後效益顯著,引排水和容蓄量擴大,調控自如,水源充沛,南匯大部和奉賢東部20多個鄉鎮受益,保證了淡水水源,同時又增加了一條五級航道,可通航300噸級船舶,對振興、發展浦東南匯地區和奉賢東部地區的經濟發揮巨大作用。”

40年,大治河見證時代變遷

大治河西端,連接黃浦江和大治河的水閘叫西閘水利樞紐。它的南側是六孔節制閘,北側一孔是船閘。秋冬時節,記者登上西閘閘首看到,100多米寬的河面開闊平坦,河流兩岸層林盡染,黃、紅、綠參差多姿,和河水的淡藍交相輝映。

西閘站長夏建明已經在此工作了30多年,他告訴記者,建閘既可以防洪,還可以保障船舶的正常航行。“受潮汐影響,黃浦江水位一天當中變化很大,而有了這個水閘,大治河的水位就能常年保持在2.7米左右,保證通航條件。”

隨著閘門緩緩打開,一艘載有12個集裝箱的垃圾船從黃浦江駛入大治河,稍作休整後,這艘船舶將向老港進發,把船上垃圾送到那裡的現代化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這一幕,每天要在大治河西閘上演多次。上海每天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部分都通過這條航道進行清運。

最初,垃圾裝運卸的全過程基本是敞開的,垃圾容易散落、滴漏,汙染環境。2010年世博會前夕,上海開始探索垃圾密閉化運輸,逐漸建成生活垃圾集裝化運輸系統。2019年7月起,上海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垃圾清運也更加清潔、規範。

夏建明說,這些年來,通過西閘的船舶無數,從小噸位的木製、水泥、鐵製駁船,到一應俱全的大噸位貨機駁船。“通過西閘船舶的噸位也從最初的四五十噸提升到了現在的五六百噸。”

40年間,西閘的通航效率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早的時候一艘船過閘要兩三個小時,過往船隻要排大隊。通過我們採用精細化管理方法,目前船舶通過只需要三四十分鐘。”在大治河西閘管理室,監控大屏顯示著每一個閘門的實時畫面,工作人員可以提前觀察、預判、下指令。

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實在太快,老船閘不斷“挖潛”也跟不上通航需求,大治河需要一座新船閘。經過四年建設,在水閘南側,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新船閘於今年正式啟用,這是目前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內河樞紐船閘。船閘按照三級船閘標準建設,閘室長350米、淨寬27米,可通行最大載重1000噸級船舶,設計年貨物通過能力為2900萬噸。“新閘啟用,將有效提升長三角地區高等級航道網綜合集疏運能力。”項目負責人王國柱說。

30多公里外,大治河的另一頭是東閘,閘外約十公里處就是大海。東閘同樣為六孔設計,在水閘南側還設置有一條2米寬的魚遊道。“這主要是為魚洄游產卵考慮的,魚可以通過這條小道回到淡水中產卵,40年前就能想到這些,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非常不容易。”上海浦東新區水閘管理署副署長陳志莉介紹。

陳志莉今年52歲,從2000年起就在東閘工作。他介紹說:“東閘的主要作用,一是控制水資源,使得大治河河水水位常年保持在2.7米左右;二是擋潮水,防止海水倒灌。”

“9級以上臺風來時,人在閘堤上只能爬,站起來根本沒法走。”每年夏秋季節,上海經常遭受颱風襲擊,這也是東閘工作者每年都要面臨的大考。1997年的一場颱風,東閘外河道水位漲到5.99米,比大治河水位高出3米多。2003年的“麥莎”颱風,外河道水位也漲到5.5米。“這畢竟是一個40年的老閘,每逢極端天氣我們格外重視。”陳志莉說。

再忠誠的老戰士,也總有退伍的一天。陳志莉說,由於東閘距離入海口還有十公里左右的距離,外河道水動力不足,存在排水不暢的隱患。下一步,東閘東移將是大勢所趨。

新時代,綠水碧波環繞新片區

登上大治河工程養護船,記者從西閘到東閘走了一趟全程。船在河中行,景在岸邊走,大治河兩岸叢林茂密,綠化養護精細。寬闊的水面上,除了垃圾清運船,各類幹散貨船也是來來往往,“突突突”的馬達聲不時傳來。“浙江嘉善”“江蘇連雲港”“安徽廬江”……船舷上的船籍標識,顯現出長三角地區內河航運的通暢發達。

在大治河中航行,最大的感受是河水清澈明淨,幾乎見不到垃圾,這背後少不了保潔養護人員的辛苦付出。上海青浦水利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負責30公里河段的養護,公司員工黃佳妮說,養護工作共配備有8艘打撈船。“我們每天都會進行日常清潔,每艘船負責一個河段,每天打撈的水草、水葫蘆和各類垃圾能達到十噸。”

綠色,是大治河的底色。作為上海市級生態廊道試點項目的大治河生態廊道,規劃總用地面積達2630公頃,比上海市中心城區的黃浦區還大,將成為人們休閒、度假、親近自然的生態場所。其中,總面積555公頃的近期範圍中,水域、耕地、林園等生態性用地445公頃,生態功能包括河道綠道、農林複合區、郊野公園、景觀風貌區四個功能類型。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治河有的功能在減弱,有的功能則在加強。”在上海市水利工程協會會長沈依雲看來,隨著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政策公佈,大治河南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大治河承擔的農業灌溉、取水飲水等功能不像以前那麼突出,但防洪除澇、內河航運等功能將進一步提升。

根據規劃,未來大治河可通行的最大船舶,將從目前的300噸級升級為1000噸級船舶或90標準箱的集裝箱船。與此同時,大治河全線航道護岸將新建,航道將進一步疏浚。

大治河是臨港新片區的邊界,但絕不是阻隔往來的“護城河”。相反,這裡的水陸立體交通非常發達。林海公路橋、航塘路橋、滬蘆高速橋……航行在大治河,每隔十多分鐘就會穿過一座橋。新建的浦星公路橋是黃浦江進入大治河的第一座橋樑,為單跨230米的下承式提籃系杆拱橋,在上海地區同類型橋樑中跨度是最大的,單塊構件最大重量達到250噸,最大起吊高度離水面以上超過60米。今年9月14日,新建跨大治河浦星公路橋合龍,實現主橋結構貫通,這也是大治河上最新的一座橋樑。

今日的大治河南岸,“臨港速度”“臨港效率”“臨港新政”一次次令世人驚歎。今年10月,地處臨港的特斯拉超級工廠進度提前,已開始試生產,建成時間僅用了10個月;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和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濟濟一堂,上演最強“頭腦風暴”;11月,“臨港新片區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啟用,該平臺通過集成服務和並聯審批,提高政務服務的便利程度;近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48條措施,聚焦海內外人才引進、人才住房保障等領域,促進新片區人才集聚,推動人員自由執業……

大治中國,大治上海。大治河,你見證了!(記者楊金志、何欣榮、楊有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