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國:城投那麼美

回顧2019,在民企違約不斷,地產調控加碼的背景下,城投可能是整個信用債裡面最耀眼的那顆星。我們團隊的成長也是與城投為伴,從2018下半年到2019年,我們開啟了走遍中國系列,以每週一到兩個省份的頻率,走過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有些省市,比如天津、湖南、貴州、江蘇、重慶、四川,我們可能先後去了3-5次。在走過183家城投後,我們就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十個問題,給出了我們的思考。煽情的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走遍中國:城投那麼美

1. 2020年城投怎麼看?

我們依然看好城投這個品種,因為城投仍在寬鬆週期中。城投是強週期性品種,週期背後是政策的變化。而政策週期,又是經濟的逆週期。也就是說,經濟越好時,城投可能越會面臨各種規範發展的政策,比如2014年的《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43號文),2016年的《關於印發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的通知》(88號文)。這些政策的核心,是切割城投和地方政府的關係,削弱城投信仰,使城投再融資變得困難。債務天然靠滾動,在滾續變難的時候,就會觸發整個市場的負反饋。而在經濟較差時,地方政府承擔了穩經濟的重任,對城投的各種規範政策,也會由於基建託底經濟的需要,而得到鬆綁,城投的重要性上升,再融資渠道也會逐步通暢。

所以對2020年城投的看法,最終取決於我們對經濟週期的判斷。明年經濟可能還有下行壓力,基建仍是穩經濟的重要手段。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當前有隱性債務不能新增的限制,但是城投存量債務的借新還舊,已經由於《關於防範化解融資平臺公司到期存量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40號文)的發佈,變得順暢。各商業銀行積極開展隱性債務置換,這個過程我們覺得明年會持續,並且在經濟沒有真正回暖之前,發生逆轉的可能性不大。不過也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強週期品種,就要對久期進行控制,保證在潮水快要退去的時候,我們不在裸泳。

2. 哪些區域城投還可以挖掘?

現在整個城投的平均利差,已經處於較低歷史分位數。所以要挑選收益率還不錯的標的,可能需要把各省的利差從高到低排,越高的被壓縮空間越大。但換一個角度,當前利差還處高位的省份,往往市場之前態度比較規避。因而應該如何精挑細選?

走遍中國:城投那麼美

兩個原則:一是償債意識方面,當地政府態度有所轉變,對債務的重視程度加強;二是償債能力方面,救急不救窮。

現在利差最高的五個省份中,湖南和貴州,都屬於地方政府對債務重視程度明顯加強的省份。湖南去年成為網紅省份,根源在於一些地級市發文,切割地方政府和城投的關係,削弱了城投信仰,從而出現了再融資的負反饋。一些債務重的地級市,比如湘潭,面臨比較大的償債壓力。但是18年7月底的國常會,開啟了城投政策的放鬆週期,湖南省政府對債務的態度也隨之有了明顯轉變,積極協調湘潭的債務到期問題,力保湘潭今年的債務兌付。貴州省政府對債務態度的明顯轉變,來得稍晚一些,今年11月副省長帶隊在上海交易所召開投資者交流會議,公開表態貴州省的公開債務會按時兌付,算是一個標誌。

同樣作為償債意願加強的省份,接下來需要對償債能力進行考量。首先,我們不認為債務率高就意味著償債能力不足。以我們的指標經調整債務率來說,是用該地級市的發債城投有息債務/一般預算收入,這個指標是存量的概念,即前提假設是債務集中在一年到期。但實際中,債務可能是分散到未來5-6年到期,這時候存量指標的指導意義在下降。因而我們更關注債務到期的集中度,比如1000億債務,分散在5年,而不是集中在2年,這兩者的風險明顯不同。

其次,“救急不救窮”的原則,核心是一個地方要有增長潛力的產業。現在該地區的償債困難,可能源於整體經濟週期向下,當地的產業發展出現一定下滑,但是當經濟回暖時,這些產業也會恢復發展。而應該儘量避免下沉到那些原本就缺少支柱產業,或者產業衰落之後,很難再恢復的地方。這裡我們就不多舉例,可以關注我們走遍中國系列報告,裡面有對每個地級市產業發展狀況的介紹。同時可能也要輔以經濟財政數據,同樣可以參考我們的報告。

3. 哪些區域城投風險比較大?

核心是判斷這個地方在融資市場的“求生欲”強不強。“求生欲”可以分解為兩個維度,一是過去的維度,這個地方的存量債規模很大,有著較強的債務滾續壓力。從經濟學的成本收益角度考慮,出現負面及風險事件,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成本收益不匹配。比如江蘇,存量債券規模就有將近16000億元,有息債務規模更高,因而必須重視自己在融資市場的形象,否則上千億債務的借新還舊,會面臨再融資成本極大上升,成本高昂。再比如湖南和貴州想挽回在債券市場的形象,可能也有部分原因是債務的滾續壓力確實不小。

走遍中國:城投那麼美

二是未來的維度,這個地方發展經濟的訴求,決定了在債務市場新增融資的意願強弱。總有一些投資者問我們對雲南、甘肅、青海這些地方的看法,這些地方的共同特徵是,存量債規模不大,經濟實力偏弱,那就要看這些地方發展經濟的訴求強不強。如果屬於雖然經濟弱,但也安於現狀,擴張發展訴求不強,那可能不會很重視債券市場等融資工具。於是就極有可能出現一些負面事件,並且回應解決負面也不及時,從而造成債券市場估值的波動。

4. 好地方的弱城投,還是弱地方的好城投?

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我們可能還是傾向於好地方的弱城投。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結合剛才的第三個問題。很多機構投城投,擔心的可能並不是最終的兌付,而是負面事件帶來的估值波動。所以若從負面事件的角度考慮,經濟發達的地方,一般來說參與融資市場的時間更長,存量債的規模比較大,對債券市場的認識可能也更為深刻,出了負面事件,需要付出的成本也更高。所以這些地方出現負面事件的概率較小,即便出了負面,回應解決的態度可能也更為積極。

如果不考慮估值的波動,兩者的差別不大,選擇的核心是價格合適,控制久期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收益率更高的標的。

5. 產投平臺怎麼看?

產投平臺的關鍵是確認它和地方政府關係的緊密程度。我們有兩個維度,一是看出身是否根正苗紅。產投平臺成立之初,也承擔著該地區的基建等職能,只是隨著業務的轉型,慢慢演變成了偏產業投資,這一類算是根正苗紅型。二是看是否承擔了當地的招商引資職能。產投的目的,在於吸引優秀的企業在當地辦廠,這一類產投中,往往可能有地方政府的產投基金,起到幫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職能,這也算是和地方政府聯繫緊密。

對於那些沒有這些聯繫的平臺,就不要夾雜過多信仰成分,用正常的國企思維,判斷每個業務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可能更為合適。國企違約已經屢見不鮮,界定不清晰的平臺發生風險,可能也不一定會得到救助。

6. 城投對外擔保怎麼看?

對於對外擔保,我們要建立體系的概念,其核心是判斷被擔保企業是否同屬一個系統。城投的對外擔保,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城投對城投的擔保,二是城投對國企的擔保,三是城投對民企的擔保。

城投對城投的擔保,如果是對同省層級較低的城投擔保,其實都屬於同一個體系,綁定的是一個地級市、一個省份的整體實力,不算做額外增加風險。如果是對外省城投擔保,那就需要判斷,被擔保地區的財力及債務狀況,不過這種情況基本沒有。

城投對國企的擔保,則需要判斷該國企的系統重要性,是不是屬於當地主導產業中的主要企業。比如山西的城投,對當地七大煤企擔保,其實也可算作一個體系,因為煤企發展直接關係到當地的財政實力,唇亡齒寒,所以這種擔保也不是額外增加風險。如果是給當地的非核心國企擔保,可能分屬不同的體系,則需要關注擔保的動態。

城投給民企的擔保,這種情況確實很難同屬一個體系,也是市場比較規避的情況。這個時候,判斷該民企的系統重要性也是必要的,而且也可以觀察是否屬於“救急不救窮”。不過對城投來說,大概率風險是有所上升。我們的報告《城投對外擔保知多少?》中,對城投擔保所出的風險事件進行了梳理,發現對於民企的擔保風險事件中,超過半數平臺選擇代償或部分代償,並且在被擔保民企發生風險後,可能使得城投評級出現下調,比如“12蒙恆達”違約,使得擔保人東勝城投評級被下調。所以我們走遍中國城投系列,當前也加入了城投對民企擔保的梳理,比如最近一篇《山東城投近況知多少?》,著重分析了對民企的擔保情況。

7. 銀行隱性債務置換進展如何?

各地都在積極推進銀行隱性債務置換,落地數量明顯增加。其實早在40號文之前,就已經有地區開展了銀行隱性債務置換,但落地較少、推進較慢。40號文之後,銀行隱性債務置換推進明顯加快、落地數量增加。目前,落地的一般方案為,銀行首先要確認,這筆債務納入了財政的隱性債務系統,置換後的債務仍然屬於隱性債務。銀行新發放的置換貸款期限要拉長,成本要降低,增信措施不弱於原有債務。每家銀行風控嚴格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只能置換銀行貸款,有的銀行貸款、非標和債券都可以置換,有的只能對本行貸款進行展期,有的可以置換他行貸款。

銀行在做隱性債務置換時,會挑選區域、平臺、具體債務,並不是只要納入隱性債務系統都願意進行置換。由於本輪銀行隱性債務置換是偏市場化的行為,因此銀行在做的時候,根據內控要求進行挑選,會優先選擇區域經濟財政相對較強、平臺資質相對較好、原債務對應項目清晰,且有一定抵質押增信措施的債務進行置換。

8. 城投非標違約怎麼看?

非標,被媒體曝出來的違約,對債券市場的估值有影響。這是一個地方債務風險顯性化的標誌,包含了兩方面內容,一是該地償債能力偏弱,二是債務管控機制不到位。第一點比較好理解,我們統計了2018年以來被爆出的非標違約事件,可以看到排在靠前的貴州、雲南,對應的債務壓力是要大一些,2018經調整債務率分別是600%和463%。但是這兩個省份其實並不是經調整債務率最高的,這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債務管控方面的問題。

走遍中國:城投那麼美

債務管控也有兩個方面,一是城投和地方政府層面,是否認識到對各類債務保障的重要性。比如當前試圖改變債務形象的貴州,雖然副省長強調了對公開債保障兌付的態度,但是之後依然不斷有非標違約曝出來,使得市場對貴州債務改善的信心並不強,表現為公開市場債券估值壓縮不明顯。二是有些地方可能並不是沒有非標違約,只是沒有被媒體曝出來。這種往往需要與債務人妥善做好協商,考驗的是城投平臺,甚至地方政府的債務意識。

對於已經發生非標違約的地方,我們還能不能投?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地方償債能力不會發生突變,所以需要重點關注,對債務的管控有沒有改善。比如新疆,2018年發生了比非標違約更嚴重的事件,農六師公開債違約,當時一些投資機構對新疆債可能就較為規避。但是這件事情由於農六師的高層領導受到較重的處罰,反而使得新疆當地各層領導對債務問題變得格外重視,形成了嚴格的債務上報保障機制,所以現在的新疆債可能相對更為安全。

在當前銀行隱性債務置換的背景下,各省份非標償還的壓力可能有所下降,可以重點關注之前頻繁曝出非標違約的地方,銀行對非標置換成貸款的操作力度。

9. 城投市場化轉型怎麼看?

適合城投市場化轉型的方向較少,我們更傾向於不大力尋求轉型的城投。雖然2015年以來城投一直都在提市場化轉型,但真正適合城投轉型的方向很少。目前,城投轉型的方向一般為房地產、建築工程、商品銷售(貿易)、金融(銀行、小貸、擔保、融資租賃)和產業投資等。其實,我們並不希望城投真的大力尋求市場化轉型,因為城投缺乏相關經營經驗,不具有競爭優勢。從轉型的方向來說,按照風險排序,擔保、小貸風險更高,房地產、建築工程相對更低。

總體來看,我們還是更喜歡那種主要做基礎設施代建、土地開發整理等業務的傳統城投,與政府的關係會更緊密,信仰更強。

10. 城投未來趨勢?

一個關鍵詞:分化。一部分被保留,一部分被整合,信仰仍在,另一部分逐步轉型,最終走向違約的一定是脫離了城投體系。當前各地區進行的城投整合,比較核心的平臺被保留,一些小的、比較邊緣的平臺,可能會被整合。而另一些平臺在積極進行市場化轉型,平臺內部的隱性債務也並不多。現在這一輪銀行隱性債務置換可能會加速這一分化過程,一方面銀行置換債務的前提是歸屬於隱性債務,另一方面因為銀行的行為也偏市場化,對一些邊緣平臺的債務置換可能也並不積極,使得資源向核心平臺集中。

最後,閱讀更多及時訊息、投資理財(著重關注信託/海外資產/政府定融項目),可以搜索聯繫微信公眾號: daguanjia018com,歡迎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