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穿過烏鞘嶺,我們延連霍高速公路向武威行駛。

我們進入武威市區已經是夜晚。我開著房車行進在寬闊整潔的街道,由於房車的駕駛座高,視野非常好,遠遠望去,一座流光溢彩的城門樓躍入眼中,城門樓的牌匾上刻著兩個蒼勁的大字:“涼州”。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好熟悉、又好遙遠的名字!我突然想起了上學時學的涼州詞。涼州詞其實是盛唐時流行的曲調名,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隱約還記得幾首:

如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還有宋朝陸游的:壚頭酒熟葡萄香,馬足春深苜蓿長。醉聽古來橫吹曲,雄心一片在西涼。

那時候,我們從涼州詞中讀出的是邊塞、是荒涼、是戰爭,也許還有幾絲蒼涼中的悲壯!在我們的想象中涼州是一塊十足的蠻荒之地。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沒有想到:幾十年後,當我的兩鬢有些斑白的時候,走進的涼州城是如此的繁榮燦爛!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穿過涼州城門不遠,便是武威市區的步行街道

其實,歷史上的涼州城也並不荒涼。不僅不荒涼,而且非常繁榮,曾經是除長安、洛陽外的第三大城市,相當於現在的廣州。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古代繁華的涼州城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曾有詩說:“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城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就道出了當時涼州的繁榮和人們對涼州的嚮往。就如今天人們對北上廣的嚮往一樣。

其實,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涼州大都是西北地區軍政和文化中心。而作為河西走廊進出中原的端口,在海洋時代來臨之前,武威也一直是中西方商貿往來的重鎮。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古涼州城

早在東漢年間,涼州城的“對外貿易”就已十分發達。藉助於絲綢之路的興起,涼州城內車水馬龍,花燈璀璨,不知有多少人在這裡實現了財富夢想。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後漢書》寫到:“姑臧(即當時的涼州)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也就是說,來這裡做生意的人,不出幾個月就大發了!

那麼,為什麼這麼一座熱鬧非凡的城市要取名“涼州”?

根據《涼州府志備考》記載: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將大漢的領土分為十三個州,改雍州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1910年的涼州城

那時的涼州的確還沒有“火”起來。相對於中原來講,的確有點“冷”。

那麼,涼州是怎樣“火”起來的呢?簡單地說,得益於中原的戰亂。

歷史的時光從強盛的漢武帝時代到了東晉十六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年代。公元3世紀前後,西晉皇族的“八王奪權”與緊隨其後的“五胡亂華”,讓中原大地生靈塗炭。然而,河西走廊卻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從公元314年張寔建立前涼,到公元439年,北涼為北魏所滅的百餘年間,在河西走廊地區,先後建立了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和西涼五個地方性政權,史稱“五涼”。

這五個政權中,除了西涼外,其他四個政權,都曾把涼州(在今武威市涼州區)定為都城。

“中原血戰沒馬蹄,惟有涼州依柱壁上觀。” 涼州的安定,吸引了大量從中原逃難而來的士民,一時間人口巨增。這片原本容納著古羌、烏孫、西戎、匈奴等遊牧民族的土地上,也從容地走著衣冠楚楚的中原士族。正是他們把華夏文明帶到了荒涼的涼州。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涼州文廟的孔子像

五涼政權對"中州之士禮而用之",形成了涼州文化和經濟上的繁榮昌盛。

著名學者陳寅恪曾多次提到五涼文化的重要價值,認為當時的長安、揚州、涼州是當時全國的三大文化中心。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武威文廟

第二天早上,我們路過涼州城區東南隅的武威文廟。遙望造型雄偉、規模宏大,氣勢雄壯的宮闕式建築群,根本沒想到,在講究軍功武威、遠離中原的地方,竟然保存著全國第三大文廟。

做生意最能發大財的城市在哪裡?——涼州,躋身漢唐的“北上廣”

我不由對這座千年古城肅然起敬:涼州在中華大地最混亂、最血雨腥風的時代,敞開自己寬容的胸懷,庇護了秦漢魏晉的士族文脈,讓中華文明得以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一直延續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