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坐擁8個合資、5個自主品牌,卻輸得一塌糊塗

雖然因為國內汽車市場的萎縮,而迎來了一片唱衰之聲,但是千萬級別的年銷量,依舊是國際第一大汽車市場,想要取代這個地位的海外市場尚未出現,基於龐大的國民基礎,在辣哥看來只是以前吃得太油膩,現在有所清淡就受不了了。不管如何,努力的車企還在增長,不努力的車企還能生存,這是一個寬厚而感性的市場,但是,東風汽車最近宣佈,旗下的神龍汽車工廠將會關停1家工廠、出售1家工廠,這讓辣哥心頭一寒,這個曾經僅次於一汽的國產汽車二當家,到底怎麼了?

有人安慰,關停出售2家,這不還剩下2家麼?這種安慰更顯幸災樂禍,神龍或許不會因此而倒下,但是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明顯會生存得非常艱難, 那麼,我們就上文提出的問題,進行一次簡單的剖析,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指正!首先說說什麼是神龍汽車,這是東風汽車和法國PSA集團的合資工廠,主要生產標緻和雪鐵龍,也是東風在民用汽車市場的發家之本,但是很可惜,PSA集團在國內的策略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在車型、技術的更新換代上,和其他合資品牌相比落後太多,即便現在還擁有不少擁躉,但是整體已經呈現出了破敗的跡象。

東風坐擁8個合資、5個自主品牌,卻輸得一塌糊塗



東風坐擁8個合資、5個自主品牌,卻輸得一塌糊塗

截止今年上半年,東風標緻的銷量僅為2.93萬臺、雪鐵龍的銷量僅為3萬臺,原本兩個品牌在巔峰之時,合計年銷量能夠突破百萬大關,很多優質經銷商月銷量能超過600臺,但是現在已經淪落為三流的品牌,今年上半年6個月的總銷量,不如巔峰時的月銷量多。即便近兩年PSA在努力的更正錯誤,不斷的更新和提升車型和技術,但是大勢之下已經顯得力不從心。這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導致了神龍汽車出現了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沉重負擔,4個工廠留下2個屬於無奈之舉,也是最符合當前情況的處理方式。

東風坐擁8個合資、5個自主品牌,卻輸得一塌糊塗

那麼,昨天有朋友就這個問題,問過我東風汽車整體的狀況如何,那麼我藉此機會,和大家再進行一下簡單的描述和分析。目前與東風合資的有本田、日產、雪鐵龍、標緻、雷諾、起亞、英菲尼迪、納智捷。作為新中國之後第二個國有汽車廠,東風汽車得到了比其他國有車企更多的優待,8個合資品牌就是明證。很可惜的是,8個合資品牌中,卻有6個並不爭氣!除了本田、日產能夠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品牌形象和產品銷量之外,標緻、雪鐵龍上文中已經進行了闡述,而曾經的另一個支柱性品牌,起亞也遇到了市場困局,在今年上半年的銷量也僅為14.5萬臺,而且也關停了在江蘇鹽城的第一生產廠,面臨的問題和神龍公司如出一轍。

東風坐擁8個合資、5個自主品牌,卻輸得一塌糊塗

曾經的5大支柱型合資品牌,目前就剩下了本田和日產在頑強支撐,標緻、雪鐵龍和起亞三家,已經完全是日薄西山的趨勢。再看看雷諾、英菲尼迪和納智捷,其中納智捷因為屬於臺灣品牌,所以在合資和自主之間還存有爭議,但是各地已經紛紛關店,屬於曇花一現的品牌。雷諾、英菲尼迪雖然屬於高端汽車品牌,但是在國內市場就從未興起過,之所以與東風合資,除了雷諾、日產和英菲尼迪原本就是來自同個汽車集團之外,在國內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也是主要原因,但是這個突破口並沒有因合資而打開,這兩個品牌的實際表現並不比納智捷更好,在國內已經屬於被邊緣化的汽車品牌。

東風坐擁8個合資、5個自主品牌,卻輸得一塌糊塗

同時被邊緣化的,還有東風的自主品牌,啟辰、風行、風神、風光和風度,這5個民用車品牌加起來,有超過40款在售車型,但是豐富而寬闊的產品線,並沒有給東風集團帶來喜人的銷售成績,5大品牌在自主汽車中也屬於第三梯隊的選手,其中銷量較好的也就是風神AX7、風光S560、啟辰D6、風神E70等寥寥數款,而且尷尬的是,上述車型在前半年的總銷量中,沒有一款能夠超過萬臺。合資品牌表現疲軟,自主品牌更是隨波逐流,在民用車市場上,坐擁8個合資、5個自主合計13個品牌的東風,可謂是整個輸得一塌糊塗。

東風坐擁8個合資、5個自主品牌,卻輸得一塌糊塗

當年,如果公允的來說,東風汽車更著力於商用車、大型工程車輛乃至軍工的研發和生產,但是,如上文所述,東風民用車公司在資源、品牌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國產車企無法比擬的優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卻呈現給國人這樣一個成績實屬不該,希望在未來,這個國有汽車品牌的二當家,能夠交出一篇更有力量的答卷,重新豎立一個行業標杆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