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48名員工,6700萬買樓!香梨股份有何貓膩?

一家公司在三季度虧損且只有48名員工的情況下,花6700萬買樓,你覺得這是合理嗎?但卻真實發生在上市公司——

香梨股份身上。

12月3日,香梨股份收到上交所下發的《關聯交易事項的問詢函》,上交所就公司近期準備買房與賣房的情況進行了詢問。

僅48名員工,6700萬買樓!香梨股份有何貓膩?

根據香梨股份之前披露的公告顯示,香梨股份擬將公司所屬辦公樓房地產2492萬元轉讓給控股股東新疆融盛投資有限公司,同時擬以自有資金 6741萬元購買關聯方新疆昌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商業辦公樓。

不過要注意的是,融盛投資是昌源水務的全資子公司。

繞了一個大圈,原來,這就相當於香梨股份把自身便宜的辦公樓賣給控股股東,之後再從控股股東手裡高價買樓。

這個套路玩的巧啊!難怪會引發上交所的關注,而上交所的詢問函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首先,就是對所購買房產的價格的合理性存疑。

因為評估報告顯示,標的房產按照市場法及收益法的市場評估價值分別為6741萬元以及298.86萬元,差異率達到2155.57%。這麼大的差距,6700萬的價格真的合理嗎?

此外,香梨股份前一份賣樓協議,約定2492萬元的49%的支付款在合同生效之日起一年內付清。這是否存在控股股東長期佔用公司資金的情況?

最後,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374.55萬元,第一筆賣樓交易預計為公司帶來1400萬元的額外收益,這是否存在年末突擊創利的情形?

事實上,香梨股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僅為665.71萬元,而根據2018年的定期報告,職工人數僅為48人,目前估計更少了。這種收益水平、寥寥無幾的員工,無論怎麼看都沒必要低價出售原有物業同時購買高昂辦公樓的必要,難道這又是一場為控股股東“謀福利”的貓膩?

說起香梨股份,也是A股的老成員了,2001年就成功登陸上交所,從名字也能知道, 主營業務就是以香梨為主的果品生意。

不過上市後的成績並不理想,2005年,香梨股份虧損六千多萬,此後從2005年到2008年香梨股份一直在持續虧損。隨後,2009年香梨股份變身*ST香梨,戴了兩年ST帽子後,在2012年*ST香梨才恢復了“香梨股份”的股票簡稱,此後也有間歇性的虧損。而該公司股價在2016年達到頂峰39元后,一直處於下跌趨勢,目前股價不到10元。

而前面賣樓香梨股份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也出現過多次年底突擊賣樓的情況!

2017年香梨股份三季報顯示虧損428萬元,不過當年的12月18日,公司以2735.54萬元的價格向陽光房產轉讓公司持有的家合房產25%股權。之後在12月21日公司收到了1400萬的款項,從而躲過了當年的虧損。

2018年該公司故技重施,在當年12月17日,公司與博達熙泰簽訂《產權交易合同》,以1713.6萬元的價格向博達熙泰轉讓公司持有的家合房產15%的股權,在12月20日收到了860萬元的款項,從而再次躲過了虧損。

現在又來到了2019年年底,香梨股份打算再用這種方法掩蓋虧損嗎?不得不說,在主營業務意在虧損的情況下,房地產成了該公司避免虧損的最後一道防線。但幫的了一時,幫不了一世,這種辦法還能維持幾年就見仁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