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5678”推動再製造產業走向世界

——河北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樣本18

盧 寧

以前講到生產設備的翻新工藝,都只是做表面修復,技術含量較低。現在的再製造產業和以前簡單的翻新處理有相當大的差異,可不只是“翻新”那麼簡單。再製造是以舊的機器設備為毛坯,採用專門的工藝和技術,在原有製造的基礎上進行一次新的製造,而且重新制造出來的產品無論是性能還是質量都不亞於原來的新品。

再製造產品具有優質、高效、節能、節材、環保的特點。河間的再製造產業有“5678”的說法,就是通過再製造,可以降低成本50%,節能60%,節材70%和降低汙染排放80%。如今,河間已經成為了以汽車配件和石油鑽採產業為主,享譽國內外的再製造產業基地。


河間:“5678”推動再製造產業走向世界


一、產業地位:中國第四家國家級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

河間隸屬於滄州市,總面積1333平方公里,轄7鎮13鄉615個行政村,常駐人口100萬,位於京津石三角中心,屬環渤海經濟圈,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區域,距北京、天津、石家莊均在200公里以內,距雄安新區核心區50公里。河間又稱瀛州,之名始於春秋,距今有2700多年曆史,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譽。

河間市的再製造產業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經過30多年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構建了以汽車配件、石油鑽採設備為主的再製造產業體系,舊件逆向物流體系發達,再製造技術成熟,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發電機、起動機再製造基地。

河間市有各類再製造企業300餘家,涉及汽車、採油、地質等多個領域,從業人員5萬餘人,年回收舊件約40萬噸,年產值達60多億元。目前,河間的再製造產品已拓展至汽車啟動機、發電機、變速箱、羊角軸、離合器壓盤、變速箱、轉向機、底盤、花建槽等10多個種類、上千種規格。其中,汽車起動機、發電機年產量達800多萬臺,在國內再製造市場佔有率接近80%,年出口總額4300多萬美元,在歐美、中東、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打開了市場;PDC鑽頭、金剛石鑽頭等再製造產品,佔國內市場份額的10%,遠銷中東、非洲、東歐國家和地區。

河間市建有完善的檢驗檢測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展示交易和體驗中心、再製造產品展示體驗中心、電子商務中心、人才培養培訓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有著雄厚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2017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河間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的建設,河間也由此成為全國第四家、京津冀地區唯一一家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

二、再製造轉型:科技“智造”

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河間有大批的年輕人外出到各地收購汽車舊配件,經過揀選後銷售,很多家庭靠此致富。高度繁榮的二手設備及配件交易市場催生了再製造產業。但是,隨著後來的無序發展,汽車配件翻新和造假問題開始氾濫。問題曝光後,舊件交易市場作為造假源頭被關停,假冒偽劣產品被收繳,造假窩點被查封,上萬從業人員陷入困境,多年辛苦構建,覆蓋全國的舊件回收網絡也面臨坍塌。

河間由此開啟了艱難的產業轉型之路。

河間市積極邀請專家“把脈”論證,邀請北京市科技協作中心牽頭組織再製造業專家考察團在河間市召開專家論證會;邀請中國再製造產業奠基人徐濱士院士帶領10名再製造工程專家到河間考察;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先生等多名專家學者也紛紛受邀來河間考察指導,就如何提升再製造產業發展水平、提高國內外市場佔有率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與此同時,再製造企業開始通過高水平的換件修復和尺寸修復,生產高質量的再製造產品,重新打響品牌。河間市建立了總面積達1700畝的產業園區,先後與北京科技協作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零部件再製造分會、機械產品再製造國家工程中心等簽訂框架協議,共同推進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再製造體驗中心、“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工程研究分中心”建設,逐步實現從簡單再製造,到科技“智造”的飛躍。

河間市還多次組織相關企業到廣州、濟南、上海、張家港等國內再製造企業和示範基地參觀學習,並參加了阿聯酋迪拜法蘭克福國際汽配展覽會、阿姆斯特丹國際再製造展會和世界再製造行業高峰論壇等活動,舉全市之力協同推進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建設。

經過30年的發展積澱,河間再製造產業擁有了先進成熟的技術和世界頂級的機器設備,形成了從舊件回收,到再製造產品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汽車起動機、發電機再製造基地和汽車舊部件集散點,石油鑽採設備再製造也具備了一定的規模。

再製造產業關鍵的一環是合格的舊件,舊件回收渠道不暢一直困擾著再製造產業發展,而這恰恰就是河間市發展再製造產業的優勢。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河間現在擁有一支近萬人的汽車舊部件購銷群體,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信息敏銳,渠道暢通,物流便捷,客戶穩定,據粗略統計,日採購量在1000噸左右。這種“逆向物流”不僅涵蓋所有汽車零附件,還拓展到石油鑽採設備,形成了我國首屈一指的舊件集散地。

河間的製造企業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利用換件修理法、表面精密處理法等技術,對生產實行嚴格質量控制,建立了從舊件供應至產品出廠的完整產品追溯體系。產品需經過拆解、初揀、清洗、烘乾、分類、檢測、再製造加工、壽命評估等10餘道工序,方能實現整機驗收。

再製造產業涉及的產品種類多,關聯產業鏈條長。以汽車配件再製造為例,包括舊件收購、分類倉儲、精細加工、質量檢測、產品銷售等環節。河間再製造產業不僅帶動了模具製造、機件衝壓、附屬件生產、再製造產品包裝、交通運輸等相關企業240家,也帶動了運輸物流業等服務業迅速興起。

三、“5678”:降本50% 、節能60%、 節材70%、減排80%

在河間,以往被當作廢品處理的生鏽汽車發動機和破損鑽頭等舊物有了再利用的價值,經由神奇的工藝之手,它們起死回生,不僅節能環保,還發展壯大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這個將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中,企業通過採用無損、環保、無汙染拆解工藝技術,恢復原機的性能,併兼有對原機的技術改造,再製造後的產品可達到新品性能,還減少了拆解過程中對環境的汙染和能源消耗。

以一臺重3.5公斤、被磨損的汽車發電機為例,若將其整個廢棄,重新購置的造價為500元左右,而且新品的製造週期為14天。在河間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這臺舊發電機經過再製造加工,變身新品僅需7天,費用為250元,可節省五成造價。

與製造新品相比,再製造產品可節約成本50%、節能60%、節材70%、減少汙染80%。根據國外相關機構的研究,一臺平均5公斤的電機再製造,相比新機制造可以減少9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節約12%的銅和18%的鋁。按照1年50萬臺再製造電機核算,相比新機制造可以減少4500噸二氧化碳排放,其生態效果相當於種植360公頃森林,並節約消耗300噸銅、450噸鋁。

以前,汽車製造都是整車裝配的“一錘子買賣”,報廢后當作廢鐵賣掉,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有了再製造技術,就可將發動機、變速器等能利用的部分遴選出來,利用新技術、新材料進行修復,使再製造產品的耐磨性、密閉性變得更好。相比新品,再製造產品更環保且價格具備更多優勢,不僅降低成本,更是利國利民。

四、產業觀察:潛力巨大的“五好”產業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是我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發達國家的汽車市場普遍採取的措施。在歐美髮達國家,廢舊機電產品再製造已有完善的發展系統和悠久的歷史底蘊,其中,再製造產品佔其維修配件市場的85%以上,再製造已然成為一個重要產業。但由於我國起步較晚,汽車零部件再製造還算是一個新興產業。

雖然我國再製造起步較晚,但是起點卻很高。近年來,我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再製造產業作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備受矚目。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推動下,我國再製造產業發展迅速,在汽車領域表現尤為突出。根據相關預測,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及汽車製造行業開始進入報廢的高峰期,到2020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報廢量將達120萬輛左右,汽車保有量將突破2億輛,再製造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專家指出,新制造一臺汽車發動機的能耗比再製造多出10倍,再製造一臺汽車發電機的能耗是新制造的1/7。因此,再製造不僅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也能同時獲得不可估量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在提倡綠色製造的今天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再製造在業內被評為“五好”產業:除了對國家好、對消費者好、對地方好之外,對企業以及經銷商、配件商也好。傳統的產業市場日趨飽和,廠商之間的競爭由原來產品的競爭轉為後市場的競爭,而再製造產品在後市場可以為原始的製造商拓展新的領域和空間。

目前,我國的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種類逐漸增加,雖然大多集中在發動機、發電機等產品,但已經向多樣化、聚焦化發展。再製造質量和市場體系也逐漸完善,再製造研究和應用取得進展,產業化初見成效。

五、依託產業示範基地集聚發展

河間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舊件集散中心,具備堅實的再製造產業基礎和悠久的舊件回收傳統。近幾年,在河間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產業升級速度加快,湧現出一大批技術精良、產品過硬、效益突出的再製造企業,併成立了河間汽車配件再製造協會,以集體會員的身份加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分會。在國務院《循環經濟戰略與行動計劃》發佈後,河間更是把推動再製造產業發展作為循環經重點工作來落實,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國家發改委自2011年啟動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工作,之前已經批覆長沙(瀏陽、寧鄉)、江蘇張家港與上海臨港三家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2017年2月24日,發改委正式批覆河間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河間也由此成為全國第四家、京津冀地區唯一一家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

2017年3月28日,作為滄州市重要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承接平臺——河間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項目建設正式啟動,廣州歐瑞德汽車發動機再製造項目、河北物流集團、上海利曼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手拉手汽配城再製造舊件交易平臺等6個再製造項目正式入駐,14個重點項目在再製造產業園集中開工,總投資90.99億元。項目包括建設再製造大廈、京津冀再製造產業技術院、生產車間、組裝車間和成品庫等。目前,佔地4000平方米的京津冀再製造產業技術院已於2018年底全部竣工,可吸納就業人員200人,實現年銷售收入5億元,稅金900萬元;河間市手拉手國家汽車城目前已有150餘家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入駐,產業發展格局已成規模。

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啟動後,河間市開始加快推進再製造產業規模化和規範化以及產業項目建設,提升研發檢測水平,擴大逆向物流範圍,逐步完善電子商務和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質量控制體系和產品認證制度,高標準建設再製造產業集聚區,集中打造國家級再製造產業發展中心,努力把示範基地建成我國北方規模最大、最具示範作用的再製造產業聚集區,促進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以瀏陽、寧鄉為代表的長沙再製造產業基地培育了上百家主流再製造企業,五年內將實現基地再製造工業總產值90億元;張家港國家示範基地,吸引了世界知名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前來洽談再製造項目,其逆向物流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也正在加緊建設中;河間市依託“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通過政策扶持進行再製造產業集聚、技術培育,再製造產品的產銷量有明顯提升,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產業鏈發展也有望更加豐滿。

隨著示範基地的逐漸增多,對再製造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完善產業鏈條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將進一步緩解再製造企業面臨產能過剩、市場開發困難等問題。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的建設,標誌著我國再製造產業隊伍更加壯大,產業發展規範化、規模化更加明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更加迅速。

六、頭部企業

1.河北長立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河北長立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專業從事汽車發電機、起動機再製造技術研發及生產製造型企業,是中國內燃機協會會員單位,參與起草了發電機、起動機再製造國家標準。2016年,長立公司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認證為國家級機電產品再製造試點單位,被河間市政府授予河間市國家再製造示範基地產業園首批入駐企業。在2018年度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項目評選中,長立聯合京津冀再製造研究院,與廣東和江蘇等再製造企業聯手共同申報的“汽車核心機電零部件再製造關鍵技術及設備產業化”項目,榮獲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公司位於河北省河間市時村工業區南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現有員工300餘人,主要產品為乘用車類、內燃機組類及工程機械類配套啟動機和發電機,現年產量已達100—120萬臺/套,產值1.3億元,在售後市場競爭力排名第一位。公司產品覆蓋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美國、英國、韓國、印尼、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長立公司產品採用日系、美系、德系、法系汽車起動機、發電機的專業技術和關鍵部件,並聘請了天津市汽車工業研究所以及中國內燃機協會多位技術專家長期做技術指導,擁有獨立的試驗中心及加拿大DV等國內外權威檢測設備40餘套,引進美國、德國知名公司生產設備170餘臺套,公司已具備獨立的設計開發能力,“長立”商標的再製造汽車發電機、起動機產品銷往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 滄州格銳特鑽頭有限公司

滄州格銳特鑽頭有限公司創立於1998年,專業從事特種鋼材和金剛石材料的加工研究,致力於石油裝備產品的研發、設計 、生產與銷售,系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指定物資供應商,是牙輪鑽頭、PDC鑽頭製造業亞洲地區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

公司生產基地位於河北省河間市省級開發區,佔地40000m²,擁有多臺車銑複合、五軸聯動等國際先進的高性能金剛石鑽頭生產線,年生產能力萬隻以上,可生產3“—36”及特殊定製各規格的鋼體PDC鑽頭、胎體PDC鑽頭、牙輪掌片、三牙輪鑽頭、牙輪擴孔器、取芯鑽頭、雙芯鑽頭、隨鑽劃眼器、PDC擴孔器等特殊工具。

公司通過先進的設計手段、製造工藝、國際化的管理體系以及持續的技術創新,實現了產品的卓越品質,得到國內外客戶高度認同,與國內各大油田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產品遠銷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中東、印尼等國家和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