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麟與營口第一張中文報紙

張兆麟與營口第一張中文報紙

作者 王琬


張兆麟與營口第一張中文報紙

《營口醒世彙報》報頭


  1861年對外開埠後,營口成為東北第一個對外通商口岸。經過數十年的發展,20世紀初期,營口城市功能日漸完善,列強雲集,商貿發達,經濟繁榮,新聞事業應運而生。1907年,營口第一張中文報紙——《營口醒世彙報》面世,這張由回族報人張兆麟創辦的報紙,打破了營口只有外文報紙的局面,開啟了營口新聞事業的新篇章。


營口起家

創辦首張中文報紙


張兆麟(1865—1938),字子岐,回族,河北省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常營村人,1865年12月3日(農曆十月十六)生,為民國“回族五大報人”之一。其祖父和叔祖均為清朝宮廷武官。張兆麟幼年時家道衰落,早年就讀於私塾,後移居北京經營雜貨鋪。1906年到營口投奔一個叔叔,因無正當工作,常到清真寺幫忙。

一次,張兆麟幫清真寺到北京取玻璃鼎,當時北京資產階級革命蓬勃發展,張兆麟聆聽了名人的演說,瞭解了許多有關時局的知識,激發了他愛國的熱情。離京前,他訂閱了三個月的《京話日報》和《女報》,接收地址為營口。回到營口後,他參加了萬國演說會,擔當宣講員,向營口人講述報紙中看到的內容。

當時,日俄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帝國主義列強一邊加強對營口的經濟掠奪,一邊通過報紙搶奪輿論陣地。營口各類報紙、雜誌繁多,其中包括東北第一張日文報紙——《營口新聞》,還有《營口商報》和《滿洲日報》等,不過多為日文。張兆麟為此深受觸動,希望能夠通過行動喚醒人民覺悟,實現民族自強。1907年3月6日,他創辦了營口清真小學校,回漢兒童皆可免費入學。

1907年7月,他白手起家創辦了營口第一張中文報紙,命名為《營口醒世彙報》。這份報紙為文言體,日刊,八開八版,有“演說”“本埠新聞”“本省新聞”“時事新聞”“北京新聞”等欄目。張兆麟的思想和觀點在《營口醒世彙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熱衷於改革社會、開通民智,主張自立自強,敢於直言反對列強侵華,揭露社會醜行。對於官軍殺害民眾,巡警踢死店員等,該報都予以揭露。當時,爭奪中國權益的日俄戰爭剛剛結束,目睹中國權益被列強隨意侵犯,張兆麟心中大為觸動,報刊中經常出現“奉勸得同胞、趕緊自強罷!別淨指著人家啦”之類的語言,帝國主義列強非常恐慌,紛紛向營口地方政府施加壓力。1908年,營口海防同知廳以受賄為由,將《營口醒世彙報》查封,將記者驅逐。


轉戰奉天

辦報之路再譜新篇


張兆麟沒有因此放棄辦報,次年1月,他在奉天(今瀋陽)自任社長,由營口塾師孫笙譜任主筆,弟弟張兆齡(1869-1909)為副主筆,在小西門外小什字街太清宮西院租了三間房子為報館,創辦《奉天醒時白話報》,1909年2月11日(宣統元年正月二十一)正式出版。該報“以發聾振聵為宗旨”,由奉天監獄所屬的奉天習藝所印刷廠印刷。《營口醒世彙報》報館作為《奉天醒時白話報》營口分館,由張兆普任經理,負責經銷報紙,地址在雙廟子街,這是外地報館在營口開設的第一個分館。

《奉天醒時白話報》為四開小報,仿照《北京白話報》的體裁,內容豐富,價格實惠,深受歡迎。後來,張兆麟看銷量不錯,將報紙增刊半張,不料因為報費提高,導致銷量下降,報社虧損,拮据時連印刷費都交不起。一次,報紙印完了沒錢交印刷費,張兆麟脫下身穿的大衫抵押才將報紙取走。因為交不起房租,報社還被房主催促搬家。

為了擺脫困境,張兆麟緊急到營口推廣報紙,弟弟張兆齡到開原、鐵嶺一帶推銷。後來,由於經營得法和良好的口碑,報紙銷量逐漸增加,在營口、鐵嶺、開原等地開闢了銷售點,在大連、錦州、長春等地設立了代辦處。1917年時,“日銷售約五千餘份”。後來,“於東三省各縣商埠均有分社,每日出版兩大張,每日銷數七千份。”


難忘營口

筆伐英國商船惡行


營口是張兆麟辦報的開端,因此他始終忘不了營口。1910年春的一天,張兆麟在營口推銷報紙,目睹了英國商船欺負中國乘客的一幕:當時,一群中國乘客將包裹送上船後,回碼頭搬運其他物品,這時船卻開走了。張兆麟詢問後得知,該船為往返於營口與龍口的“子午號”,時常如此對待中國乘客。有的乘客上船了,船票還在沒上船的同伴手中,中途驗票時,不僅時常捱打,還要被補票加罰。

張兆麟聽後憤然撰稿,寄往奉天報社發表。張兆麟料定,稿子發表後,必定會引起軒然大波,於是在發稿後立即走訪營埠各山東商鋪,瞭解英國商船欺負中國乘客的惡行,並聯合商家書寫證明。果然,英方看到報道後大為惱火,向奉天省總督府提出交涉。營口警務公所為此傳訊張兆麟,張兆麟以“親臨目睹”相駁斥,講述了自己親眼所見並呈上乘客聯名的證據,迫使英國人理屈詞窮。其後,張兆麟連續刊發報道,呼籲國人自辦海運,“招商集股,募收股款自造輪船,航行海面,抵制子午輪船”。後來,經營口商會總理潘達球、協理李序園牽頭,張兆麟還親自到山東商戶勸募,數月後籌款訂購輪船一艘,開始通航業務,迫使英商“子午號”停航。

1910年7月22日,他在營口小紅樓戲園組織義演3天,賑濟災民;1910年10月,張兆麟被選為奉天省諮議局營口代表赴北京請願;1913年,張兆麟為“不受官吏摧殘報館”,邀請報社同仁在營口演出文明戲《報界鍾》。後來張兆麟自辦印刷時,工人也是從營口聘請。


曲折一生

書寫國人辦報傳奇


1912年,《奉天醒時白話報》改名為《醒時報》。由於主筆孫笙譜和副主筆張兆齡去世,1914年春,張兆麟的大兒媳王維祺繼任主筆,長子張友蘭、次子張友竹、二兒媳楊憲英相繼加入辦報隊伍。

後來,日本帝國主義勢力逐漸控制中國東北,目睹日本對中國的殖民統治,張兆麟非常痛恨。他在《醒時報》上積極宣傳抵制日貨。1927年9月,參加瀋陽六萬人反日遊行,以記者身份走在隊伍最前列。一次,他籌資購買了一臺印刷機,看到機器上印有日文,他堅決要求將日文去掉。日本人評價張兆麟和《醒時報》時說:《醒時報》是奉天唯一的白話報,在以回教徒為中心的下層群眾中頗有勢力,是排日的急先鋒。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佔領瀋陽,開始進行輿論控制,大部分報紙停刊,因《醒時報》為少數民族創辦被“破格”保留,不過在日本人的管制下只能勉強維持。1934年七十壽辰之後,張兆麟將報紙交給兒子管理。1938年夏,張兆麟去世。1944年9月,在日本法西斯對新聞“一統天下”的管制下,《醒時報》解體停刊。

張兆麟一生備受艱辛,他用一首詩真實描述了自己生動而曲折的經歷:

半世飄零感嘆頻,

出關千里備艱辛。

營川設學遭人妒,

瀋水發刊救我貧。

六十餘年名利淡,

七旬祝壽歲華新。

於今又話從前事,

不盡悽愴淚沾巾。

  (作者單位:營口市檔案史志管理中心)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7年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