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野菜很常見,明年種上幾畝地,每斤能賣到20元

蒲公英,又叫作婆婆丁、黃花地丁等,屬於菊科蒲公英屬食藥兼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野生食菜之一。

蒲公英原產於歐洲,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生長,在歐洲和亞洲已被食用了幾個世紀。在我國北方地區,蒲公英生長較為普遍,除去東南及華南幾個省外,幾乎遍及全國。野生蒲公英風味獨特、藥食兼用,深受人們的青睞,蒲公英的高效開發蘊含著巨大市場潛力。接下來,農學博士就給大家介紹一些蒲公英的高產種植技術。

這種野菜很常見,明年種上幾畝地,每斤能賣到20元

一、蒲公英簡介

1、營養價值

野生蒲公英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根據科學分析,蒲公英中含有多達17種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高於大多數同類野生植物。新鮮蒲公英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粗纖維、胡蘿蔔素等。另外,蒲公英中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比如Na、Fe、K、Ca、Cu、Zn、Co、P和Mn等,其中鉀元素的含量最高,因此蒲公英是難得的高鉀低鈉保健食品,鐵含量是各種野菜之冠。蒲公英中不僅含有蒲公英素、蒲公英醇、有機酸、菊糖、葡糖糖甙等營養物質,還含有人體中十分稀缺的抗腫瘤活性物質硒元素,硒含量很高,是自然界中比較罕見的富硒作物。

2、生物學特性

作為一種常見植物,蒲公英特別喜歡冷涼的環境,而成熟的蒲公英種子一般沒有休眠期,在土壤化凍後即可播種萌發,氣溫高於5度以上就能夠正常生長,適宜蒲公英生長的溫度為10-25度,在30度以上時,種子發芽慢,生長髮育不良,品質不佳。因此,春、夏、秋三個季節均可進行播種。種子在15度左右時發芽較快,當葉片平鋪於地面時可以快速生長,在適宜種植溫度下,葉片呈深綠色。

蒲公英的開花結果期喜歡較乾旱的環境,對光照條件適應性強,而短日照有利於開花結果。相對於其他植物,蒲公英較耐旱、耐鹽鹼,對溼度要求不嚴格,營養生長要求土壤溼潤即可。種子播在適宜土壤後,需要3-5天即可發芽。在肥沃的沙壤土上種植蒲公英,可以獲得優質高產,而在黏性土壤中生長易衰老。一般情況下,從播種到出苗需要5-6天,出苗至團棵需要20-22天,團棵至開花需要40-45天。在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蒲公英可以多次開花,開花至結果需要5-6天即可,結果至種子成熟大約需要一週多。

3、生長條件

因為是一種野生植物,蒲公英對環境適應性較強,既抗寒又耐熱。早春地溫在3-5度即可萌發,莖葉生長最適溫度為20度左右。蒲公英的生長勢很強,一般野生於山坡、草地、河岸、大田、路邊、地邊埂、荒地等。種植蒲公英時,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能在各類土壤中生長。蒲公英耐旱、耐溼,屬於短日照植物,高溫季、短日照有利抽苔開花,但光照條件好的地方有利於蒲公英莖葉生長。

這種野菜很常見,明年種上幾畝地,每斤能賣到20元

二、蒲公英的高產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由於蒲公英的根系很長,疏鬆深厚的土壤有利於根系下扎,所以我們應選擇肥沃、溼潤、疏鬆、富含有機質、光照充足的壤土或沙壤。在正式播種之前需要整地,一畝地施用優質腐熟農家肥2500-3000公斤,作為土地的基肥,並深耕30釐米以上。隨後整平細耙,作80-100釐米的高畦,畦長可以根據地形而定,畦溝寬為25-30釐米。當然,我們可以利用空閒荒地、梯田坡埂及果樹行間套種蒲公英,能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2、種子處理及播種

在每年的四月份,蒲公英種子即可成熟採收,由於種子不存在休眠期,採收之後可以直接用幹籽直接播種。但為了保證出苗快且整齊,應當提前3天用清水浸種20-30個小時,再用清水沖洗2-3遍,置於20度的恆溫條件中催芽2天,即可進行播種。在種子的催芽期間,每天應該翻動種子3-4次,以保證出芽整齊,並用清水沖洗1-2次,以防發黴。

蒲公英一般採用露地直播,具體的方法為條播。在畦面上按照行距25-30釐米開淺橫溝,播幅約為10釐米,種子播下後及時覆土1-2釐米,之後稍加鎮壓。蒲公英的每畝用種量為500-750克。在播種之後,及時蓋稻草進行保溫保溼,當出苗達到80%左右時,我們就可以揭去蓋稻草,大約5-7天即可出全苗。

這種野菜很常見,明年種上幾畝地,每斤能賣到20元

3、中耕除草

蒲公英出苗後,幼苗一般比較細小,極容易遭受雜草的危害。在幼苗高度為5釐米左右時,我們可以按照株行距5釐米×5釐米進行定苗,並及時中耕除草,之後根據田間雜草發生情況靈活掌握時間與次數,一般可以在11、2、4、6月份各進行1次。中耕時一定要淺,以免損傷根系,在中耕時,我們以清除地面雜草為準。當然,我們也可以採用化學除草的方式,在禾本科雜草3-5葉時,用精禾草克或喹禾靈噴灑於地面進行防治。

4、科學施肥

在蒲公英生長階段,需氮肥的量較多。在整地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施用速效氮肥以補充養分。在整個生長季節,我們一般需要追肥2-3次,每次每畝地施用三元複合肥25公斤,也可施入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氫鉀5公斤。在10月底至11月初,還應該施用1次優質農家肥,施用量至少為800公斤。在蒲公英的生長盛期,我們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增產提質效果極佳。

這種野菜很常見,明年種上幾畝地,每斤能賣到20元

5、合理澆水

在蒲公英出苗前,我們應該保持土壤溼潤。如果出苗前土壤乾旱,可以輕澆水;在幼苗出齊後,應適當控制水分,保證幼苗茁壯生長,有效防止植株徒長。在蒲公英的葉片迅速生長期,應該始終保持土壤溼潤,以促進葉片的旺盛生長。在蒲公英植株採收完成後,根部受損流出白漿,這一階段不宜澆水,以避免爛根。在入冬之前,需要澆1次透水,然後覆蓋馬糞或麥秸等,以利於蒲公英的安全越冬。

6、病蟲害防治

(1)白粉病

蒲公英白粉病一般是由子囊菌亞門真菌單絲殼屬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蒲公英的莖稈與葉片。在發病初期,植株葉面有稀疏的白粉狀黴斑,隨後逐漸擴大,黴層增大,佈滿整個葉片,正面生有黑色小粒狀物,最終導致葉片乾枯。

防治方法:針對白粉病,首先就是科學施肥,有效增磷補鉀;當有病葉出現時,我們可以及時用60%防黴寶2號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當大面積爆發病害時,可以用20%粉鏽寧(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噴灑防治,間隔2周噴1次,防治效果較好。

(2)斑枯病

蒲公英的斑枯病是由半知菌亞門殼針孢屬真菌引起的病害,以危害葉片為主。在發病初期,葉片會產生黃褐色小斑點,隨後擴大成圓形、橢圓形,直徑一般在2-5毫米,褐色,中央淡褐,邊緣暗褐,斑上往往生有小黑點。在病斑較多的時候,會相互融合,最終引起葉枯,導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我們可以選用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灑防治,間隔週期以15天為宜,連續用藥2-3次。

(3)蚜蟲

主要以成若蟲集中在蒲公英嫩葉上群集為害,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導致葉片發黃、皺縮、捲曲,最終影響蒲公英生長勢與商品質量。

防治方法:田間有蚜株出現的時候,我們可用210%吡蟲啉乳油100倍液或者5%啶蟲脒800倍液噴灑防治;另外,我們需要保護蚜蟲的天敵,比如瓢蟲、草蛉、食蚜虻及蚜繭蜂等。

(4)紅蜘蛛

紅蜘蛛成若蟎群集於葉背,在絲網下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葉片的相應正面出現紅、黃、白斑塊,葉片最終會脫落。

防治方法:在大田中發現紅蜘蛛危害株,重點挑治,以保護草蛉,食蟎瓢蟲、塔六點薊馬及捕食蟎;對於受到危害的植株及周圍株用1.8%阿維菌素乳劑1500倍液、40%樂果800倍液噴灑防治,在收穫前的1個月需要停止用藥。

這種野菜很常見,明年種上幾畝地,每斤能賣到20元

7、採收

蒲公英採收的最佳時期是在植株充分長足、個別植株頂端可見到花蕾的時候。在蒲公英充分長足後,植株的頂芽已由葉芽變成了花芽,在這之後不會再長出新葉。如果不及時採收,花薹很快便會長出來,進而影響蒲公英產品的品質。蒲公英的採收可以分批進行,採摘外層大葉供食用,每隔一個月割一次;一般每次每畝地可以收割2000-2500公斤。採收的時候,應該用鐮刀或小刀挑割,沿地表1-2釐米的地方平行下刀,以保留地下根部,促進新芽生長。採收的原則為:先挑選大株採收,留下中、小株繼續生長。用作藥材時,我們可以在晚秋時節採挖帶根全草,去泥曬乾以備藥用。

這種野菜很常見,明年種上幾畝地,每斤能賣到20元

結語:蒲公英用作藥材出售的時候,一畝地可以產600-650公斤,價格在5塊錢一公斤,一畝土地的收益為300-3250元;而作為特種蔬菜,蒲公英的市場售價在一公斤35-50元,效益效益十分可觀。當然,農戶不能一味種植蒲公英,以防市場低迷,影響自己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