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一定要專業對口嗎?

作者 | 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外部評審團成員。專注分享成長乾貨,推動你的職場進化。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一定要專業對口嗎?

小丁今年讀大四,明年7月份就要畢業了。最近參加了幾次招聘會,他發現:面試成功的崗位與自己的專業不對口,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崗位還沒拿到offer,是該摘下唾手可得的果實直接簽約還是繼續等待專業對口的工作?這讓小丁陷入糾結當中。

直接簽約,是小丁對自己大學生涯的最直接回報,專業對口意味著他能在垂直領域做得更深,到底該怎麼選?應屆生找工作,該怎樣看待專業對口這個問題呢?

01

專業和專長是兩碼事

前陣子做大學生團體生涯輔導,學生小李表示:“現在不著急找工作,參加了幾次招聘會一直在觀望。”

小李說:班裡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準備考研,在他看來,如果能考上研究生繼續深造,將來找工作可以給自己增加籌碼。

相較於小李的“慢就業”,小馬有點急,她想抓住校招的機會,儘快簽約,塵埃落定。小馬學設計專業,她表示,自己最看重的是專業對口。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與自己的專業匹配才能學以致用。

我做生涯諮詢時發現,很多應屆生找的工作與專業完全不對口。一方面,由於大學學到的知識和工作實踐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就讀的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找工作時希望切換到別的領域。

實際上,除了少數工作需要較長年限的專業積累,比如高科技、醫療技術等,多數工作並不一定要專業對口。

因為,不管你學的是不是對口的專業,從工作那天起,你過去的成績就清零了,你都得從頭學起。有一點差別的是:專業對口,你會上手得快一些,僅此而已。

專業對口是互選的重要原則,但並不意味著專業不對口就不能找到好工作,也不意味著從事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就不容易取得職業成就。

做好一項工作的前提是專長,而專業和專長是兩碼事。

很多崗位技都是在後天的工作中歷練出來的。

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一定要專業對口嗎?

02

你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跨專業求職

在我職業生涯的早期,經常與管理諮詢公司打交道,後來自己也創辦過一家管理諮詢公司。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管理諮詢公司對於專業這件事放得很寬,有的公司特別喜歡非專業人才,認為他們沒有被專業框住,創新能力更強。

當然,跨專業求職意味著你不僅要面對未知領域帶來的焦慮,還要面對專業對口的人才競爭。所以,你需要了解,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才能跨專業求職。

1、討厭自己學的專業

有些學生在高考填報志願時聽從父母的建議報的專業,結果入學時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所學專業;還有些學生是由於報考前不瞭解專業以及被調劑等因素誤入一個並不喜歡的領域。你已經在自己不喜歡的領域學了四年,專業知識也未見得特別精通,如果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要以此為業的話,會非常痛苦,這個時候跨專業就業會讓你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2、對口的專業就業面窄

學了一個小眾的專業,就業面特別窄,這時最好不要把眼界僅僅侷限在專業領域內,擴大選擇面才能有更多就業機會。

3、專業所對應的行業處於下行週期

時移世易,四年大學生活結束時,也許你當年選擇的專業所對應的行業已經進入下滑階段,整個行業日漸沒落。在這種大的趨勢的,任你有翻天的本事,也很難取得大的成就,所以最好及時調整就業方向,跨專業就業。

4、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愛好

你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和興趣愛好,雖然它們與你的專業無關,但它們會讓你活得更有成就感,是你前進的原動力。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情,不妨放開手腳去嘗試,去體驗。

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一定要專業對口嗎?

03

跨專業就業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如果不想找專業對口的工作,那麼找工作時就要做好準備。

1、明確需求

很多人明確地知曉自己不想要什麼,但就是一直沒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老師,我不想做行政一類的工作,太瑣碎了!”

“那你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呢?”

“這個嘛,我還沒想好……”

所以,“你到底想要什麼”,這是一個值得你多花點時間思考的問題。

2、對目標領域有基本的認知

鎖定了自己的求職方向後,你得對那個領域有基本的認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面試場景。

作為門外漢,你能做到的就是:瞭解這個行業的入門級知識,這些並不需要花費太長時間。你可以通過短期培訓、實習、自學等方式習得。這樣在面試時才不至於一問三不知,找工作也會相對容易。

3、合理預期,先做能做的,再做想做的

作為一個跨專業的“小白”,對於薪酬待遇,你要有合理的預期,能夠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的工作機會比賺錢更重要。先做能做的,以後才有機會做想做的。不要被“月薪低於XX元我就不去,非某個公司不可”這種想法框住了自己。

第一份工作,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最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定位。只有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做出最合理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