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是進去了!為何這麼多金融人的宿命是坐牢


她還是進去了!為何這麼多金融人的宿命是坐牢



1.黃大容被拘


關於麥子金服一案,上海市警方昨天(12月3日)發出通報。

通報稱,麥子金服在未取得國家相關金融資質許可的情況下,通過“麥子金服財富”和“財神爺爺”等線上理財平臺,向不特定社會公眾非法吸收存款。

通報顯示,警方此前已對麥子金服創始人黃大容、聯合創始人楊淑敏等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查封相關涉案資產。

《華人家族財富》11月28日曾刊發《麥子“黃”了,金融還能溫暖嗎?》,講述過黃大容的創業故事和她的“溫暖金融”的理念。

也許,她的初心真的是希望“金融溫暖而可及”。只是,這是一條充滿誘惑,也充滿挑戰的道路。她在這條路上走著走著,結果不僅沒有溫暖到別人,反而把自己送進了陰冷的牢獄。

事到如今,黃大容和她的麥子金服,故事沒法再講下去了。

黃大容涉嫌的罪名很簡單,就是向不特定社會公眾非法吸收存款。如同其他許多出事的金融機構一樣,警方一抓,就是一批人——目前,麥子金服被抓了15人。

此前證大系9月份案發時,包括掌舵人戴志康在內,第一批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多達41人。到11月,同樣因涉嫌吸收公眾存款,證大文化總經理朱鈺等人也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這一次,涉案人數達28人。

今年更早些時,金誠財富集團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發,其董事長韋傑被抓,涉案人數同樣多達20多人。

類似這樣的案子,近一兩年來,在財富管理行業中不勝枚舉。涉案罪名翻來覆去就是那幾項,而涉案人數動輒數十人。

她還是進去了!為何這麼多金融人的宿命是坐牢

黃大容



2.強監管與違約潮


擊鼓傳花的遊戲,一般都會玩上一段時間後,才結束的。

這一波財富圈內的“遊戲”,近兩年有點鼓聲戛然而止的感覺。在一個下行的經濟週期中,在愈加嚴厲的監管背景下,很多玩家玩不下去了。

當然,不是所有的機構和從業者都在玩財富遊戲,但可以肯定,玩遊戲者,不在少數。

金融違約潮的到來,使得各種所謂的悲劇上演。

違約大環境下,投資者的利益受損嚴重,金融從業者的日子也很不好過。

一些會鬧事的客戶,要麼打砸財富管理機構的辦公室,要麼拉橫幅要求機構還錢——各種鬧劇,此起彼伏。

一位財富機構創始人聊起他的兩位同行朋友的遭遇,讓人很感慨。

他說,那兩位朋友,因為無法兌付客戶的幾億元投資本金,一位選擇了跳樓,一位選擇了自首。

勇於跳樓的終究是少數,勇於自首的也還是少數。更多的,是窟窿實在捂不住之後,警方介入,然後案發。

在出事的種種人中,有一批一開始就是騙子,他們就是為了騙錢而來;有一批原本沒想當騙子,但禁不住各種誘惑或者壓力,也拐入歧途;還有的,最初理想很大、情懷滿滿,同樣熬不過現實的壓力,也掉入了各種陷阱。

這就使得為數不少的一批金融人,有了牢獄體驗。

誰喜歡坐牢呢?翻翻很多出事者的履歷,都光鮮得很。比如,麥子金服黃大容是上海高金的博士在讀;證大文化的朱鈺,有財經記者的背景,也有海外求學的背景。大咖如戴志康,就更不用說了。

她還是進去了!為何這麼多金融人的宿命是坐牢

戴志康



3.倖存者的慨嘆


前不久,我去拜訪一位資深圈內人。

他早年在海外從事財富管理行業,有過被嚴格監管的職業經歷,並小有成績。所以在回國時,他帶著很大的夢想,希望在這個行業中做出一番事業來。

他的邏輯很簡單,財富管理的需求持續擴大,而他又有成熟的經驗——這不就是當機遇來臨時,他又剛好是有準備之人麼?

現實並非像他想象的那麼順利。

當同階段起步的一些人,都開始不管不顧使勁營銷客戶之時,他糾結了、害怕了。他所受過的嚴格監管的經歷,在阻止他草莽作為。

他曾遇到這個行業的最好時光,但沒有收割到太多的紅利。

這不是他的能力問題——事實上,他相當專業,堪任業界導師。

他就是怕了。他覺得財富管理行業不該是這麼玩的。

金融是管理風險的事業。但凡走在正道上的人,多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就像高速路上的老司機,看到過的事故太多,反而車速不敢開快,駕駛時愈加謹慎小心。

這位業界前輩不是紅利的收割者,便成了行業的倖存者。他慶幸自己的選擇,不然,“自己就走在通往監獄的路上,成為他人的談資”。

好在,物極必反。一個渾濁的時代在慢慢過去。

大浪淘沙之後,對於金融從業者來說,依靠創造價值和專業能力的時代即將到來。


- The End -


撰文

夏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