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將打造成知名“航空城”

南昌將打造成知名“航空城”

航空工業洪都整體搬遷入駐南昌航空城

昨日,記者從南昌市航空裝備產業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當前我市航空裝備產業的軟硬件條件已經具備、成型,我市將通過五年左右努力,航空裝備產業總收入力爭突破800億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航空裝備產業總收入力爭突破800億元

南昌是新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創造了業界多項“第一”。經過近70年的發展,南昌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航空產業研發和生產基地,擁有國家重點航空製造企業——洪都集團,以及洪都飛機設計所(650所)、南昌航空大學、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江西航空技師學院等科研院所和試驗基地,以及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博士後工作站,具有較強的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擁有航空裝備產業企事業單位40餘家,從業人員一萬餘人,形成了從研發、設計、製造、試飛到適航取證全覆蓋的較為完整的航空裝備產業體系。

市工信局副調研員史渝閩表示,當前,我市航空裝備產業的軟硬件條件已經具備、成型,在此基礎上,我市將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航空產業大起來、航空研發強起來、江西飛機飛起來、航空小鎮興起來、航空市場旺起來”重大構想,通過五年左右努力,航空裝備產業總收入力爭突破800億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打造成為我國教練機研製生產的核心基地,全國領先的民機生產試飛、民機大部件和航空配套設備生產重要基地,以及國家通航產業發展示範基地。按照“大航空”的理念,著力構建航空製造、民航運輸、航空服務、臨空經濟“四位一體”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積極引入後續大飛機總裝、試飛項目

為了加快實現“航空夢”,將南昌打造成知名“航空城”,我市將加快推進南昌航空城建設,配合洪都公司加快洪都產業區南區建設及搬遷工作,加快中發天信及寶航新材料等項目的建設進度;大力推動航空配套產業園項目建設,為航空裝備產業項目入駐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另外,繼續圍繞大飛機整機、通航整機、航空配套、發動機、航空服務等六大領域,全力以赴、強勢推進項目招引和建設推進工作。加速融合發展,充分依託洪都、華夏九州、航天科創等企業平臺,承接相關企業釋放的社會化配套項目。緊盯整機項目,一方面加強與中國商飛公司合作溝通,以ARJ21飛機生產試飛中心的設立為契機,爭取ARJ21飛機更多生產製造任務;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瑤湖機場、航空城空域優勢,積極引入後續大飛機總裝、試飛項目。

聚焦通航整機項目。緊緊把握國家低空空域開放、南昌入選首批通航產業試點城市的歷史機遇,立足已有航空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強攻知名品牌公務機、通航整機項目,同時積極引進工業級以上大型無人機項目。

推進航空配套項目。以中國商飛整機項目落戶為契機,引進相關配套企業,力爭實現航空航天材料零部件90%以上市內配套。引入發動機項目,積極對接中國商發及國外知名發動機企業,引入、配套我市整機制造企業。發展航空服務項目,重點發展航空會展、通航物流等相關產業,引進固定運營基地(FBO)、飛行服務站(FSS)以及飛機維修基地(MRO)等項目。

支持通航企業開展飛行執照培訓

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做大做強航空製造。圍繞教練機、無人機、通用飛機以及大飛機等四大飛機項目,深入對接、承接航空工業、中國商飛佈局調整,積極參與全球航空製造業分工合作,大力吸引航空發動機製造和維修、航空配套企業落戶南昌,逐步健全飛機研發設計、生產試飛、大飛機部件、航空轉包和零部件加工一體化的航空製造產業鏈,推動形成產業集聚,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建立整機制造與航空配套產業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延伸發展航空服務。發揮我市航空資源優勢,建設以航空旅遊、航空教育、航空金融、航空物流為重點,航空會展、航空地產、航空信息服務等產業協同發展的航空服務體系。支持通航企業開展飛行執照培訓,拓展通航培訓業務。鼓勵院校和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培訓設備、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飛行、機務、航務等關鍵技術人才培養。

(南昌晚報·愛南昌客戶端 首席記者 高小茜 文 馬悅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