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黃浦區政協:推動“夜間經濟”,全力打響黃浦購物品牌

根據上海市委要求,在新時代座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著力構築上海發展的戰略優勢,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黃浦區作為上海的經濟、行政和文化中心所在地,被稱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和名片”,擁有上海國際時尚之都示範區、上海國際消費城市示範區、外灘濱江高端服務業創新發展示範區等。黃浦區應抓住進博會的重大契機,發揮其消費升級、貿易升級、開放升級帶來的溢出效應與輻射效應,圍繞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充分發揮黃浦特色,使黃浦區成為貿易引領、制度創新、信息聚集的中心區域。

總體設想

全力打響黃浦購物品牌是一項事關黃浦長遠發展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建議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緊緊圍繞《黃浦區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加快上海國際消費城市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及任務清單,加強統籌協調力度,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加強探索和優化。

加強商業規劃引導干預

緊緊圍繞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和商務部對高品位步行街建設改造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細化完善《三年行動計劃》,研究編制重要商圈、重要節點的功能規劃、形態規劃、發展規劃,以規劃為先導,加快推動黃浦商業品牌轉型升級。

同時,重點加強對黃浦區商業設施、商業層級、空間佈局、業態導向、物流配送網絡等的規劃設計。加強對重點規模性商業項目方案可行性專家論證制及社會公示,大力發展地標性商圈,瞄準世界一流水平打造南京東路、淮海路等國際級商圈商街,營造體現上海文化底蘊和獨特氣質的商業生態。

優化商業運營環境

充分發揮重點商業結構調整項目定期協調機制的作用,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在升級改造過程中碰到的產權、環保、衛生、消防等老城區、歷史保護建築、老大樓等面臨的共性問題,總結形成相關的制度規範,簡化審批流程。堅持“包容審慎”的原則,從政策鼓勵、企業准入、商標品牌等方面,為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發展提供充分、有序的空間,助力培育黃浦商貿發展新動能,讓黃浦成為最適宜商業創新創造的熱土。依法支持企業尤其是南京路步行街、豫園等商家舉辦商業節慶活動,對每年舉辦的週期性節慶活動採取簡易報批程序。充分發揮商業結構調整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快我區商業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國有商業產權制度改革,促進多種所有制融合,提高商業在我區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和科技含量。

促進“商旅文體會”融合發展

促進商業與旅遊、文化、體育、會展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上海購物節”“上海時裝週”等消費名片的能級,增強國內外消費吸引力;充分挖掘旅遊節、藝術節、電影節、音樂節、體育賽事等項目的潛力,加強節慶、展會與購物消費聯動,打造和支持一批“商旅文體會”聯動示範項目。

引進國際品牌和培育原創品牌兩手抓,著力扶持中華老字號企業注入時代和時尚元素,開展新品首發推介;鼓勵國內潮流年輕品牌和設計師品牌舉辦新品首發。發展“首店經濟”與“首發經濟”,努力成為全國和上海首入店、旗艦店、體驗店的首選地。提升全球時尚潮流引領能力,努力成為上海推進“全球新品首發地”的首選地。大力支持在淮海路、南京路開展新品首發,吸引和集聚更多最新最潮的消費品牌,成為引領國際消費潮流的風向標。

具體建議

推動“夜間經濟”發展

上海市商務委等九部門聯合出臺《關於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圍繞打造“國際範”“上海味”“時尚潮”夜生活集聚區的目標,推動上海“晚7點至次日6點”夜間經濟繁榮發展。黃浦區作為紅色文化的傳承地、海派文化的發源地、江南文化的集聚地,是景城一體的全域旅遊大區,更是“夜間經濟”的資源大區。

要著力盤活存量、做好增量,監管服務並行,提高中高端消費供給,支持智慧發展。要把握重點、抓住關鍵,打造食、住、行、遊、購、娛一體式夜間融合消費集聚區。比如,圍繞“食”,發掘推廣熱門商圈“夜間榜單”,細分消費市場;圍繞“行”,開放更多“分時制步行街”,讓“人流”變“財流”,並完善夜間停車、公共交通配套支持;圍繞“遊”,重點規劃特色線路等。

提升消費經濟貢獻度

促進消費經濟發展需整體謀篇佈局,要以“經營”的理念來改造商業街區,針對各商業街區的特色、不同消費人群的特點採用不同改造思路,採取新形式新手段吸引消費人群、刺激消費。

南京路步行街的升級改造要與“海派文化”高度融合,形成“購物連帶旅遊,旅遊體驗文化,文化促進商務,商務拉動展示,展示引領消費”良性互動格局,實現錯位互補經營,使步行街成為既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上海特點,又充分展示世界各國風情的符合國際大都市形象定位的“國內第一,世界一流”步行街。建議 “主幹和枝葉”並舉,大力推動“智慧商圈”建設。

推進“特殊監管區域”建設

建議進一步擴大位於市中心淮海路商圈蘭生大廈內“中國上海寶玉石交易中心”和“東浩蘭生”公共型保稅倉庫的示範效應,與海關、檢驗檢疫等相關部門繼續融合協作,強化“批次進出、集中申報”便利政策的效用,為企業拓展保稅業務、融資租賃等功能提供更大便利。

促進境外旅客消費落地

目前,全市有406家提供離境退稅服務的百貨和其他類型商店,黃浦佔了近三分之一,但因為宣傳力度不夠等原因,退稅額沒有明顯增加,市場反應不夠明顯。建議加大“即買即退”宣傳力度,讓更多具有上海特色的商品和老字號“亮出來”,吸引更多的境外旅客“買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