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過去一年有近2000萬人在B站學習”、“快手教育短視頻作者超過99萬,累計生產量達2億”、“教育內容已成為抖音內容生態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看到,各家平臺紛紛發力知識教育領域,並進行了相應的變現探索,其中“知識付費”便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隨著各大平臺開始紛紛涉足知識內容賽道,且有不少達人通過知識付費實行變現。在廣告以及電商之外,“知識付費”這陣風正在短視頻領域慢慢吹了起來......



紛紛佈局知識賽道


剛剛宣佈春節前66.6億流量補貼教育的快手,今天又聯合知乎發佈了“快知計劃”,宣稱將陸續引入相關學者、教授等知識教育類賬號入駐快手,為快手的知識教育內容開展更深入的建設。


據快手科技副總裁陳思諾分享的數據顯示:2019年快手平臺上粉絲數超過2000的知識創作者有47萬人,平均每秒誕生4條知識內容短視頻。


目前,快手上有2000多萬條趣味知識類視頻,3800多萬條生活百科類視頻,5900多萬條職業技能類視頻,100多萬學科教育類視頻。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這是快手繼在知識教育領域內又一新動作。


快手宣佈補貼66.6億教育流量之前,在10月17日發佈了《2019快手教育生態報告》。


實際上,越來越多平臺開始瞄準知識教育內容。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今年3月,抖音率先對部分知識科普類賬號開發類5分鐘長視頻權限。在這之後,抖音還推出了“DOU知計劃”短視頻科普知識比賽,其中就出現了“教育榜”。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10月17日,TikTok發佈了Edu Tok項目,旗幟鮮明地進軍知識教育領域。


這些政策從平臺資源、商業變現等各個方面,給予了知識教育創作者大力的扶持。

從教育行業數據來看,行業整體移動端活躍用戶規模已經接近5億,其中K12教育用戶在2019年6月的活躍規模達2.19億人。


在移動端眾多細分領域中,教育工具的月活用戶增長最快,2019年6月同比增長了2.68倍。

進入這樣一個發展成熟的市場,在內容和傳播邏輯基本類似的情況,視頻內容平臺還能提供娛樂、社交等需求。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小紅書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10月中旬,小紅書社區發起的“Vlog我的自律生活”話題,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有1.5萬的參與量和2700萬瀏覽量。



為何押寶知識內容?

平臺自身而言,在實現流量輸出、商業模式探索、品牌生態內容塑造這三個領域的探索上,知識教育領域內容有著很強的優勢。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在9月4日發佈的《今日頭條&抖音文教行業數據報告》中,相關數據表示:今年6月,抖音教育類視頻PUGC原創內容發佈數量超過45萬條;文化教育類萬粉創作者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增長高達330%,累計粉絲數達到54.2億。


此外,字節跳動今年在國內教育市場上動作不斷。

先是5月收購錘子科技開發教育硬件產品,隨後投資早教品牌新升力,收購教育品牌學霸君B端業務。而旗下已經投資有了一起作業、曉羊科技、AIKID等教育公司。

對抖音而言,知識教育內容創作領域呈現的增長為平臺內容帶來活力的同時,整體產生的流量,也能導入到背後成熟的轉化陣地中。


相較於此,B站在知識教育領域的建設帶有更多的商業化探索。

早前在5月,B站公佈數據稱:過去一年已有1827萬人在B站學習,相當於2018年高考人數的2倍。這組數據也奠定了B站上線知識付費課程的基礎。

10月30日,B站發佈《嗶哩嗶哩課堂上線宣傳片》,開啟付費課程內測。在頻道頁新增了“課程”,頁面中包含各類付費課程,涉及職場技能、興趣愛好、學習剛需的一系列付費課程。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其中還有部分獨家課程,活動推廣頁面中推薦了6門課程:《PPT大神上分攻略》、《局座的國際戰略課》、《熊浩:論文求生指南》、《KO大魔王:英語語法通關計劃》、《鏟屎官科學養貓必修課》和《Pr剪輯上分攻略》。

目前數據來看,推薦的6門課程中,付費視頻內容中最高觀看量達2.5萬,最低觀看量也有1365次播放。對比免費視頻觀看播放量,整體付費佔比轉化良好。

從B站今年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B站直播和增值服務業務收入達到4.5億,相較於第二季度的3.3億,實現了36.3%的增長。同時,付費會員數量同比增長129%達到610萬。

這給課程付費帶來用戶基礎的同時,在營收佔比和總體營收貢獻上,也體現出B站需要在商業模式中尋找更為多元的發展。


而快手瞄準知識內容,有著整個內容生態的建設需求。

在《2019快手教育生態報告》中,快手在K12教育、科普健康、知識付費、母嬰親子、學前教育、成人教育、三農等領域,都有著品牌合作伙伴。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這意味著,快手在知識教育領域有著平臺內容生產外,也有外部資源引入,同時也能實現雙向合作的雙贏效果。

在今天聯合知乎發佈的“快知計劃”中,快手再將抽出100億流量扶持內容創作者。同知乎的合作,也會將知乎的用戶群體,和優質的內容導向為品牌效益產生正向的改觀。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根據《2019快手教育生態報告》顯示,2018年6月到2019年8月,快手課堂平均每月付費用戶環比增速超過95%,累計付費用戶已超160萬,用戶覆蓋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


其中,三線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用戶佔比高於行業平均水平9.2%。

這也再一次反映出快手的用戶調性,整體非一二線城市用戶佔優勢。但快手自3億DAU計劃和拒絕佛系內部信發佈以來,一二線城市用戶的爭奪成為首要任務。

知識教育內容能夠讓快手一改以往“土味”印象外,也能抓住一二線用戶碎片化學習時間,滿足其零碎時間下的學習需求,是極為有利的內容生態建設方向。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知識付費”行不行?

眼下,各大平臺針對知識教育類內容在流量和資源上的重視和扶持有目共睹。

那麼,目前它們的情況都發展的如何呢?



我們先來看看幾個具體的知識教育類賬號——


張召忠,B站知識教育類知名賬號之一,賬號粉絲數達340.2萬,日常視頻播放量均達到10萬以上


相對於其他的知識教育類賬號,“張召忠”的賬號主要是圍繞軍事內容來分析講解。


由於張召忠本人曾任海軍少將,具有豐富的實踐經歷,還曾擔任過國防大學教授,學術知識淵博,因此在課程講述上專業性強,同時又生動有趣,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喜愛。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10月30日到11月26日,B站開啟付費課程內測,不僅在首頁上線付費課程活動內測推廣頁面,還為鼓勵用戶購買付費課程準備了拼手氣紅包、周邊獎品、頭像掛件等福利。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在此次活動中,張召忠也開設了自己的付費課程“局座的國際戰略課”。目前,該課程在B站上售價75B幣(摺合人民幣75元),正更新至第八期,總播放量達111.1萬次。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除了課程付費,在變現方式上,張召忠還從電商入手,在微信小程序商城擁有自己的店鋪,售賣產品包括戰術服裝,戰靴,眼睛等多種軍用相關的產品,銷售量較為客觀。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與B站專業性強的調性不同,快手的付費內容則顯得更大眾化。



在近日“快手課堂”發佈的“11月4日至10日視頻課熱銷榜”中,排名第一的達人“阿柴哥數學課堂”的熱銷值達到88.3。


阿柴哥的課程主要針對初高中的學生課程,價格低廉,在其精選區中的兩個課程均只售9元。此外,每天晚上9點還會以直播的形式進行教學,實現了“短視頻+直播+付費”的多元融合。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達人“MrYang楊家成英語”也知識教育類的頭部IP之一,除了在B站上擁有44.97萬的粉絲,他目前在抖音賬號粉絲數已破百萬,高達877.99萬。


作為知識教育領域重點競爭對象之一的“英語類教學”,楊家成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所在。


採用情景劇的模式,誇張的表演,趣味十足的語調,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傳遞“乾貨”,讓用戶在輕鬆的環境下滿足自己學習的需求。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嗎?


在商業變現方面,楊家成也擁有自己的櫥窗。櫥窗上掛置有商品兩件,《另類獨行:楊家成的英語路》和《【湯圓英語】楊家成:搞定出國旅行口語 》,均為他自己出版的書籍。



截止到11月29日,售價47元的《另類獨行:楊家成的英語路》共賣出120本,售價198元的《【湯圓英語】楊家成:搞定出國旅行口語 》共賣出4170本。

伴隨著日益激烈的內容之爭,從美妝、美食到汽車再到如今的知識教育,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各大平臺都紛紛卯足了勁兒,相繼推出一個又一個知識類、教育類的扶持計劃,助力平臺朝著專業領域內容深耕的方向在前進。


據相關MCN機構透露:當前知識教育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不僅平臺很重視,其實各個機構也都在開始嘗試這一類的內容。


長期以來,短視頻行業的變現方式一直以廣告與電商為主,“知識付費”僅是佔據了很小的部分。


一方面,之前的短視頻內容仍以娛樂消費為主,知識類內容佔據的比例並不高,且門檻較高;另一方面,大部分用戶是通過短視頻滿足娛樂需求,對多數內容沒有剛需,因此並沒有養成付費習慣。


然而,隨著各大平臺開始紛紛涉足知識內容賽道,且有不少達人通過知識付費實行變現,這陣風正慢慢吹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