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指南更新:急性缺血性卒中、卒中相關性肺炎、吉蘭-巴雷綜合徵……

導讀

時光荏苒,轉眼間11月份也悄無聲息的過去了。11月神經科領域又發佈了哪些熱門指南/共識?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奉上11月的指南/共識盤點,快來查缺補漏吧~

2019 AHA/ASA指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管理(更新版)

2019年10月,美國心臟協會(AHA)聯合美國卒中協會(ASA)更新發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管理指南,用以替代2013年版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南,是對2018年版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管理指南的更新。主要目的是為臨床醫生在管理成人患者急性動脈缺血性卒中時提供一個最新綜合性的指導建議,主要內容涉及院前卒中管理,急診評估和治療,一般支持性治療和急診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住院管理。

鏈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184

➤ 速遞:《2019 AHA/ASA缺血性卒中指南》更新中文版

➤ 2019年AHA/ASA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溶栓篇

➤ 2019 AHA/ASA缺血性卒中指南(院前&急診篇)

➤ 2019年AHA/ASA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機械取栓篇

➤ 第一視角:2019年AHA/ASA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更新要點解讀

2019 AAN/AHS實踐指南:兒童青少年偏頭痛的緊急治療(概要)

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AN)聯合美國頭痛學會(AHS)共同發佈了兒童青少年偏頭痛的緊急治療指南概要,指南的主要目的時為兒童青少年偏頭痛急性症狀治療提供循證指導建議,內容涉及診斷,急性偏頭痛的治療,相關症狀的治療以及注意事項。

鏈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698

一個單詞輕鬆掌握偏頭痛最新的生活管理方式!

醫生可以通過干預患者的生活方式,從而改變觸發因素,最終減輕偏頭痛患者症狀的嚴重程度和頻率。近日,有學者這回顧了與這些因素相關的循證證據,並提出了最佳的實踐建議——SEEDS,希望通過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來助力偏頭痛的治療,在此與大家共享。

癲癇共患偏頭痛診斷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

偏頭痛是癲癇患者最常見的共患病之一,二者共患增加了診療難度,嚴重影響癲癇患者生活質量。因此中國抗癲癇協會共患病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討論,就癲癇共患偏頭痛的診治相關原則達成此共識,以供臨床醫生參考。

鏈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038

癲癇共患睡眠障礙診斷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

睡眠障礙是癲癇患者常見的共患病之一,癲癇與睡眠障礙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兩者共患會加重癲癇發作和焦慮抑鬱症狀,對於癲癇患兒還會影響其生長髮育,臨床中應予以重視。因此,中國抗癲癇協會共患病專業委員會發布了《癲癇共患睡眠障礙診斷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本文將藥物治療部分進行了簡要的總結。

格林-巴利綜合徵的診療指南:十大步驟一文搞定

格林-巴利綜合徵(GBS)是一種罕見的但可能致命的免疫介導性周圍神經和神經根疾病,常因感染所致。GBS的臨床表現和病程不一,給診斷和管理帶來挑戰。但目前尚無國際臨床指南,有學者基於當前文獻和專家共識,制定了GBS診斷和管理指南,以十步走的方法供臨床實踐使用。

中國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節選版)——腦出血臨床管理

自發性腦出血是指發生在腦實質內的出血,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致死率和致殘率高等特點。中國卒中學會總結近5年國內外研究進展,形成總結及推薦意見稿,組織相關專家編寫本指南,本部分主要適用於腦出血患者的管理。

鏈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341

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9更新版)

卒中相關性肺炎(SAP)的概念由Hi l ker於2003年首先提出,是卒中後致死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並且增加了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既往國內外對SA P這一概念缺乏統一的認知,診斷標準也存在明顯差別,這可能會導致臨床工作中對SAP預防不到位、診斷不及時、抗感染治療不合理,最終患者預後不佳。有鑑於此,神經內科、急診科、呼吸科、感染科及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專家對原共識進行更新和修訂,以適應SAP臨床防治工作的需要。本版共識在2010版的基礎上,經過多次工作會議,確定了整體框架和主要更新內容;結合國內外最新的研究進展和相關指南共識,並儘可能地採用我國SAP防治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數據,經廣泛徵求意見和反覆討論修訂而成,以期為臨床SAP的防治工作。

鏈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383

中國吉蘭-巴雷綜合徵診治指南2019

吉蘭-巴雷綜合徵(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系一類免疫介導的急性炎性周圍神經病。臨床特徵為急性起病,臨床症狀多在2周左右達到高峰,表現為多發神經根及周圍神經損害,常有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現象,多呈單時相自限性病程,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血漿交換治療有效。GBS發病率為(0.4-2.5)/10萬,其中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神經根神經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AIDP)和急性運動軸索性神經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是GBS中最為常見的兩個亞型。另外,較少見的GBS亞型包括急性運動感覺軸索性神經病(acute motor-sensory axonal neuropathy,AMSAN)、Miller-Fisher綜合徵(MFS)、急性泛自主神經病和急性感覺神經病等。本指南對吉蘭-巴雷綜合徵診治進行總結。

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9年修訂版)

目前,我國各地區醫療條件和水平差異較大,AIS-LVO的血管內治療開展情況參差不齊,治療效果同質性差,為進一步規範血管內治療的操作流程,專家組總結了國內外近年來的研究結果,圍繞影響臨床預後的4個主要方面(快速診治流程、適宜患者選擇、成功血管再通、規範術後管理),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2017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進行相關內容的更新。

鏈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389

2019年11月,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發佈了慢性阿片類藥物治療和睡眠的立場聲明,阿片類藥物與睡眠和日間功能之間有著複雜的關係,患者和臨床醫生應該意識到,慢性阿片類藥物治療可以改變睡眠結構和睡眠質量且有助於日間睡眠。此外臨床醫生還應意識到長期應用阿片類藥物還存在其他不良影響。本文主要接受了慢性阿片類藥物治療和睡眠之間的關係。

鏈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391

2019 意大利抗癲癇聯盟意見書:成人癲癇持續狀態的管理

2019年11月,意大利抗癲癇聯盟(Italian League against Epilepsy)發佈了成人癲癇持續狀態的管理意見,上一版成人癲癇持續狀態的治療指南於2006年發佈,本文面向神經病學,癲癇學,神經重症監護以及急診科醫生提供成人癲癇持續狀態管理的最新指導建議,為這類患者的標準化管理提供指導。

鏈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409

2019 意大利共識建議: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基於生物標誌物的病因診斷

生物標誌物支持體內神經認知障礙的病因診斷,本文主要提出了基於生物標誌物的輕度功能障礙患者基因診斷流程。

鏈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2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