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男藝人高以翔錄節目時猝死!這些黃金急救知識不容忽視

27日凌晨,有網友爆料稱高以翔在錄製《追我吧》節目時發生意外,1:45分左右在跑步項目暈倒,心跳驟停3分鐘,現場心肺復甦10分鐘後被送至醫院搶救。



上午10:49分,浙江新聞客戶端發文證實高以翔經三小時搶救後無效去世,年僅35歲!

35歲男藝人高以翔錄節目時猝死!這些黃金急救知識不容忽視


據悉,高以翔此前喜愛健身、打籃球,身體狀況也良好。全網表示不敢相信,無法接受再也見不到王瀝川這個角色本人,紛紛哀痛惋惜:


35歲男藝人高以翔錄節目時猝死!這些黃金急救知識不容忽視


35歲男藝人高以翔錄節目時猝死!這些黃金急救知識不容忽視



心源性猝死,

與心血管脫不開關係


據悉,高以翔在倒地前大呼“我不行了!”工作人員以為是節目效果,直到他倒地後才發覺是人出了狀況,送往醫院搶救無效後被宣佈心源性猝死。而在此之前,現場觀眾人員稱高以翔看起來“狀態不錯”。


其實猝死,就是突然發生、無法自然預測的死亡。WHO規定發病後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導致運動猝死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心理應激、超負荷運動、服用興奮劑、忽視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


心源性猝死,與心血管系統有很大的關係。“過勞死”,是猝死常見的一種原因。死者在死前長時間、高負荷地工作,或長時間經受精神上高壓力的折磨,往往與心血管有很大關係。


高強度地工作,除了要集中精神外,還需要大量額體力來支撐。此時,機體內交感神經一直處在高度興奮的水平,分泌了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質,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心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血液壓打入到已經變細的血管中;而血管也要承受高壓、高速血流所帶來的巨大沖擊力。長時間保持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的狀態,會對心臟和血管造成極大的傷害。


長此以往,心臟持續加力工作,終會導致心臟功能衰竭。衰竭的心臟再也無力將血液打入血管當中。隨後,血壓下降,血流動力學紊亂,會導致患者休克,緊接著會發生組織器官灌注不足、臟器衰竭,最終導致死亡。


35歲男藝人高以翔錄節目時猝死!這些黃金急救知識不容忽視

即使,心臟長期超負荷工作後,並沒有發生衰竭。還可能會發生另一種情況:由於血流速度較快,一些潛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受到血液衝擊而破裂,繼而導致導致血管破裂,造成出血。


因為腦血管的走形中存在很多“大轉彎”,這種血管破裂尤其容易發生在顱內。如果出血量大、速度快,患者會因為顱內壓快速升高,死於腦疝。


心跳驟停,

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


時間就是生命,心臟停跳時間越久,後果就越嚴重!

5—10秒鐘,意識喪失,突然倒地;

30秒,可出現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漸停止;

3分鐘,開始出現腦水腫;

4分鐘,開始出現腦細胞死亡;

8分鐘,“腦死亡”,“植物狀態”。


35歲男藝人高以翔錄節目時猝死!這些黃金急救知識不容忽視


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而經過心肺復甦培訓合格的公眾不到全國人囗的千分之一。遇到心臟停跳的突發狀況,首先要保持冷靜,然後做如下處理:


1.呼叫病人,確認是否有心跳和呼吸,如果沒有呼吸要立即開始心肺復甦,並讓周圍人幫忙撥打120電話;

2.解開衣服,30次胸外按壓。注意在兩乳頭中心點掌根垂直按壓,每秒兩下,按壓深度5-6cm;

3.2次人工呼吸;

4.每次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重複以上操作,直到患者恢復心跳呼吸,或者醫護人員到來。


心跳驟停越早開展心肺復甦效果越好,主要是通過心臟按壓,恢復大腦的供血供氧,如果大腦長時間缺氧,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腦損傷;長期大腦缺氧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甚至腦死亡。


心臟停搏1分鐘內實施,成功率>90%;

心臟停搏4分鐘內實施,心肺復甦成功率約為40%;

心臟停搏6分鐘內實施,心肺復甦成功率約為10%;僥倖活著,可能已經“腦死亡”;

心臟停搏10分鐘內實施,心肺復甦成功率幾乎為0。


運動猝死如何預防?


1、儘早確定運動猝死高危人群


35歲男藝人高以翔錄節目時猝死!這些黃金急救知識不容忽視


國際上把運動猝死的預防分為三級,而一級預防就是在既往“沒有”心臟病的人群中進行,因為有25%的猝死者來源於這一人群。確認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是否有個人病史、家族病史、體格檢查、健康檢查等,著重進行心血管疾病的篩查,如:血壓、血脂、血糖、心電圖等,儘早發現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2、全面體檢,建立健康檔案


經常運動人群應定期進行體檢,瞭解自身健康狀況,有選擇性地參加運動;此外,建立健康檔案,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儘量避免患有潛在疾病人群參加激烈的體育比賽。


35歲男藝人高以翔錄節目時猝死!這些黃金急救知識不容忽視

35歲男藝人高以翔錄節目時猝死!這些黃金急救知識不容忽視

3、觀察猝死前徵兆


據統計,50%的人在猝死前會出現發熱、胸痛、胸悶、胸部壓迫感、頭痛、氣急、腸胃不適、腹瀉、極度疲乏等先兆症狀。但也可能毫無先兆。


在運動前、中、後通過觀察運動者動作是否遲鈍、臉色是否發白或發黃、是否氣喘、是否呼吸困難等,如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去醫院做相關檢查。


4、避免超負荷運動或訓練


運動要與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相結合,有利於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的粘滯性,克服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在運動結束時,進行適當的準備活動補充體內能源物質,和代謝產物的清理 ,有利於血液迴流等。

5、加強運動現場的醫務監督與急救準備


經常參加運動項目或訓練時的人群應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識,在運動中一旦發現有人昏厥或出現不適症狀,立即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35歲男藝人高以翔錄節目時猝死!這些黃金急救知識不容忽視

6、預防冠心病所致運動猝死


大部分冠心病所致運動猝死與心梗有關,在日常中要控制好這9個危險因素:

01)吸菸;02)血脂異常;03)高血壓;04)糖尿病;05)腹部肥胖;06)緊張;07)蔬菜水果攝入不足;08)缺乏運動;09)過度飲酒。


健康你我,從每一個人做起

願逝者安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