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錢君匋(1907-1998),浙江桐鄉人,著名書法家、畫家、篆刻家、書籍裝幀家、收藏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文藝出版社編審,上海市政協委員等職。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錢君匋一生收藏宏偉豐富,且以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自撰文章為例:“我的實力已經稍稍充裕,才開始了買畫的生涯。一出手就買到明代徐天池、陳白陽、文徵明、張宏等人的作品,接著又收得沈石田、陳老蓮、仇十洲等作品,往後又收得龔半千以及清代石濤、新羅山人、王石谷、王麓臺、金冬心、李方膺、鄭板橋、伊秉綬、趙之謙、吳讓之,近代吳昌碩、黃牧甫、任伯年、虛谷、齊白石等作品。”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1928年,錢君匋和友人於西泠橋上留影。右起:錢君匋、潘天壽、吳剛、陶元慶、陳嘯空、秦雪卿、戴望舒,坐者為汪曼之。

他還談到:“經過若干年節衣縮食不斷收求,到六十年代前期,已收到古人作品不下數千件,七十年代起,繼續收得黃賓虹、潘天壽、朱屺瞻、劉海粟、謝稚柳、豐子愷等作品,其中於右任書法就有一百件,豐子愷漫畫也是一百件,朱屺瞻山水、花卉超過一百件,吳昌碩刻印二百件,趙之謙刻印一百多件,黃牧甫刻印一百五十餘件,華新羅百件,齊白石和任伯年合為一百多件,逐漸形成了我買畫藏畫的陣容。”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劉墉 行書 《唐人詩》 錢君匋藏

財力充裕,眼力過人,學養豐厚,加上當機立斷的魄力和鍥而不捨的毅力,促使錢君匋遂成收藏大家。在長達70餘年的收藏之路中,也不乏一些有趣而坎坷的收藏故事。

1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賀天健 中國畫 《西湖手卷》 錢君匋藏

1937年抗戰爆發後,30歲的錢君匋逃難途中經過湖州,在地攤上見到吳昌碩為于右任刻的兩方昌化雞血石印章,立刻駐足問價,攤主索價80元,這讓錢君匋猶豫不決——亂世年頭,以後的生活該如何繼續?只得“硬著心腸揮手而去”。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于右任 草書 《橫笛長歌聯》 錢君匋藏

這件事讓錢君匋後悔了一輩子,直到晚年還記憶猶新,他在《古鐵篆刻遺珠》一文中說:“我在抗戰開始的一年,避日寇撤退到湖州,有一天在街頭的地攤上見到吳昌碩為于右任刻的兩方上等雞血昌化,一刻‘於’,一刻‘右任’,都是朱文,當時索價為銀幣八十元,我身邊雖帶有不少現金,但我想到今後過的是流浪生活,經濟來源已經斷絕,靠身邊的錢能維持多久不得而知,本來想買這兩方名人為名人刻的印,只好硬著心腸揮手而去,不敢染指了。抗戰勝利後,我在上海見到於老,談起這件事,他頓足長嘆不已。”

2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陸儼少 中國畫 《六和塔手卷》 錢君匋藏

齊白石《紅蓮鳴蟬》,在錢君匋在心裡、夢裡縈繞了四年。晚年他回憶道:“齊白石的一幅四尺整張《紅蓮鳴蟬》,1949年我經過北京,在琉璃廠一家畫店中見到,這幅畫懸掛在極顯著的進門處,問價100元連框,我嫌價太高沒有買,1950年我又至北京,見此畫仍舊掛在這書畫店門前,我問價仍要100元,不肯讓一分一釐,我還是不肯下手,1951年再去北京,見此畫還是高懸著,仍舊要100元,不能還價,我是好望望然而去之,直到1954年我再從那家畫店經過,想想還是依他們的高價吧,用100元買了回來,重裱後掛在我上海客廳裡……”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吳昌碩 行書 《自作詩手卷》 錢君匋藏

牽掛、糾結,等待四年才買到的齊白石的畫,這種牽掛、糾結與最後的釋懷、快意,只有錢君匋體味最深。

3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清代華嵒冊頁之一 錢君匋藏

1955年2月,有人告訴錢君匋,有個書畫商手裡有八本新羅山人的冊頁(共九十六開)。新羅山人即華嵒,其畫風清新秀動,灑脫疏宕。錢君匋聽後欽羨不已,便去畫商家裡一探究竟。一看,錢君匋便認定這是華喦的真跡。書畫商看到錢君匋是個懂行的收藏家,開口要價2000元,這價格著實讓錢君匋吃了一驚。此時的錢君匋收入不多開支卻不少,手頭的積蓄眼看就要花盡,只好與畫商協商,希望他能夠讓些價。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華喦中國畫《桃柳鳴禽》 錢君匋舊藏

後來,錢君匋花費1800元巨資買回這八本冊頁,為此他賣掉了查士標、吳昌碩、徐悲鴻的作品。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畫商在賣冊頁時動了手腳,從一本冊頁中抽出幾開,這對真正懂行的收藏家來說,無疑是一種缺憾,於是總想著千方百計收全。1957年春天,榮寶齋的一位朋友寫信告訴錢君匋,說他們那裡有一開新羅山人的冊頁,據說是從那八本冊頁裡取下來的,如果要,請寄200元來。錢君匋知道書畫買賣的潛規則,只好再花200元買回那開冊頁。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4

買新羅山人冊頁時那樣的遭遇,錢君匋不止一次碰到。一次,錢君匋從一個書畫掮客手裡以每開50元的價格,購得金冬心的水墨花卉冊頁五開。過了些時日,那個掮客又送來四開同樣大小的金冬心水墨花卉冊頁,但要價翻了一番,每開100元。收藏講求完整,錢君匋只好忍痛買下。當時錢君匋還對那個掮客開玩笑:“你是不是還有第三次送來?”掮客拍著胸脯保證,“就這一次,不會再有了!”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張大千 中國畫 山水 錢君匋藏

後來,錢君匋在另一位收藏大家錢鏡塘家裡,發現了一開金冬心冊頁,畫的是梅花,那正是錢君匋收藏的冊頁的最後一開。錢君匋想讓錢鏡塘出讓,錢鏡塘要價150元,相當於初次購進時的3倍。錢君匋明知這是掮客和出讓者在玩花招,欺詐收藏者,也只好如數付給。

5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沈曾植 行草書 《杜甫詩》 錢君匋藏

這種破財買真品的經歷,錢君匋尚能承受,讓他真正感到窩囊的,是把贗品當真跡買進來。有一次,黃賓虹知道錢君匋收藏甚豐,便向他推薦一幅徐文長的條幅。既然是藝術大師真誠推薦,自己看後也覺得是徐文長的佳作,便出資購回,掛在自家的客廳裡不時欣賞,亦處處留心徐文長的作品。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於非闇 中國畫 《牡丹飛蝶扇面》 錢君匋藏

一次,錢君匋在吳湖帆先生家看到徐文長的真跡,借回來研究,發現黃賓虹老先生推薦自己買的徐文長條幅是贗品。原來掮客藉著黃賓虹老先生年歲已高,欺騙了他。錢君匋只好記住這次失誤,專門將這幅贗品燒掉。自此,錢君匋發憤研究名家大師作品,失手走眼的情況相對就少了許多。

6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錢君匋藏趙之謙印

  1955年冬,錢君匋得知天津有一批趙之謙印章要賣,不顧五寸厚的雪,急赴天津勸業場,因為價高沒能談成。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協商,年底回到上海後,終於談成。儘管印章還沒到手,錢君匋已經是欣喜若狂,酒量陡增,痛飲了5斤花雕。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錢君匋收藏趙之謙書《漢饒歌三章》

至上世紀60年代初,共收得趙之謙印100多件、黃士陵印159件、吳昌碩印200件,而且取三人的別號(無悶趙之謙、倦叟黃士陵、苦鐵吳昌碩)為自己的書齋命名為“無倦苦齋”。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錢君匋坦言:“我收藏的名跡,原是為了一己的學習而收藏的,是有的放矢。”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錢君匋 書畫作品

  他視藝術為“第二母親”,曾真誠地說:“藝術哺育了我,我也有義務為藝術的發展盡一點人子的微力。”他一生以弘揚民族藝術為己任,獎掖後學,不遺餘力。1985年,經過認真考慮,全家同意,錢君匋決定將4000餘件珍藏捐獻給桐鄉人民,其中,一級藏品十幾件,桐鄉市政府因此新建了君陶藝術院。

錢君匋70年的收藏之路,坎坷又有趣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

  1996年,錢君匋先生把自己最後收藏的明、清、近現代書畫、文物,以及自己創作的書畫篆刻精品共千餘件全部捐贈給故鄉海寧。海寧市人民政府特為此建造以錢君匋先生名字命名的藝術研究館,1998年,錢君匋藝術研究館正式對外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