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吉林省要做這些大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結合吉林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誌性活動。吉林冰雪資源優勢突出,冰雪運動起步早、基礎好、水平高,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在吉林落地生根。到2022年,我省冰雪運動競技水平全面提升,重點項目奪取金牌,冰雪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全省參與冰雪運動人數超過1000萬,冰雪旅遊人數達到1億人次。到2030年,我省冰雪運動優勢項目整體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構建起完善的冰雪產業體系,成為我省新的支柱產業。

一、提升冰雪競技水平

(一)優化冬奧參賽項目佈局。按照國家“擴面、固點、精兵、衝刺”的部署,突出短道速滑項目整體優勢和速度滑冰、空中技巧、花樣滑冰等項目局部優勢,強化梯隊建設,為國家輸送高水平運動員、教練員,爭金奪銀實現更大突破。著力提升單板滑雪、冰壺等潛優勢項目,力爭取得好成績。積極補強雪上項目,通過跨界跨項選材,大力提高我省運動員在北京冬奧會中國代表團“全項目參賽”中的比例。

(二)改革運動隊組建機制。順應國家隊訓練和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爭取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建跳臺滑雪、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花樣滑冰、冰壺等項目國家隊,利用國家體育資源推動我省競技體育實現“彎道超車”。探索“省隊市辦”建隊機制,加強市州優秀運動隊伍建設。積極引導社會力量以聯合辦隊、高校辦隊、外省聯辦、個體辦隊、冠名贊助等形式,共同組建冰雪項目優秀運動隊及冰雪運動俱樂部等訓練機構,形成多方參與、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提高訓練和保障水平。堅持“三從一大+科學化訓練”原則,引入國外先進的訓練管理模式,構建集訓練、體能、康復、營養、心理諮詢於一體的訓練體系,培養建立複合型教練團隊。制定冰雪運動訓練競賽設施建設整體規劃方案,加大投入,改造提升吉林省速滑館等一批冰上場館,新建北大湖國家綜合訓練基地運動員公寓、訓練館、體能康復中心等雪上運動訓練設施,支持長白山高原冰雪訓練基地等省內滑雪場按照國家和省級專項訓練場地標準進行升級改造。做好長春空港新區綜合訓練基地等設施規劃佈局和建設工作。引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開展體育科研攻關,運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技術,提高訓練質量和水平。

(四)深化冰雪賽事活動交流。發揮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場、北大湖滑雪場、松花湖滑雪場、長白山高原冰雪訓練基地、吉林省滑冰館等世界一流冰雪運動專業資源優勢,密切與國際體育組織、國家體育總局的溝通對接,積極承辦速度滑冰世界青年錦標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盃、越野滑雪和北歐兩項世界錦標賽等國際滑聯、國際雪聯重大賽事。發揮好北京冬奧會訓練場地和熱身賽場功能,承接參賽國家和地區北京冬奧備戰集訓任務。繼續辦好長春瓦薩國際越野滑雪節等精品賽事,邀請國內外優秀運動員、教練員來我省參賽、執教。支持我省優秀運動隊赴先進國家和地區進行集訓和比賽,依法制定符合運動員、教練員境外訓練和參賽實際需要的出國出境管理規定和經費管理辦法。

二、普及群眾冰雪運動

(五)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構建小學到大學全過程冰雪教育培訓機制,培養冬季滑雪健身休閒的吉林特色文化和社會氛圍。開展“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推動中小學校將冰雪運動納入體育課教學內容,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校建設冰雪場地、仿真模擬冰雪運動設施或以購買服務方式使用社會冰雪場地設施,配備冰雪運動(或替代項目)設備器材。支持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和各級各類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運動學校的重點班建設,推進與冰雪場館、冰雪俱樂部合作,開展以冰雪運動為主題的研學實踐和冬令營活動。建立完善青少年學生冰雪運動競賽體系,組織全省青少年學生冰雪賽事。創辦冰雪運動高中聯賽、大學生聯賽,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組建高水平運動隊。支持東北師大、北華大學、吉林體育學院等高校建設冰雪相關專業,編寫校園冰雪運動教學指南。鼓勵優秀退役冰雪運動員從事體育教學工作。

(六)推廣群眾社會化冰雪活動。深入開展“玩冰踏雪健康吉林”活動,推進冰雪運動進機關、進校園、進部隊、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提倡單位工會經費用於職工冰雪運動健身消費,鼓勵利用公園、廣場、社區、商圈及鄉村休閒場所、度假村、湖泊冰面等建設群眾冰雪休閒娛樂設施。推廣民族民俗冰雪項目,打造查干湖馬拉松滑雪賽、長白山雪地汽車拉力賽等群眾性精品賽事活動。豐富群眾冰雪文化活動,組織策劃吉林冰雪主題晚會、旅遊節、冰雪嘉年華、冰雪歡樂周等特色節慶活動,開展冰雪書畫、冰雪雕塑、冰雪攝影、“來吉林過大年”等主題文化交流活動。

(七)完善公共性冰雪場地場所設施。採取政府補貼和購買服務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冰雪場館建設運營,支持學校冰雪運動場館建設並根據相關規定向社會開放。加大體育彩票公益金支持群眾冰雪場館建設力度,建設一批公共滑冰館、室外滑冰場、冰球場、仿真冰場、滑雪場、綜合性冰雪運動中心,場館建成後鼓勵向群眾開放運營。到2022年,全省各級各類滑冰場所達到500個以上,滑雪場達到60座。

(八)培育群眾冰雪運動組織。充分發揮各級體育總會、冰雪運動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作用,開展冰雪運動項目規劃、活動組織、專業培訓、評級定等,組織和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冰雪運動。依託北大湖、松花湖、長白山國際滑雪場和專業機構,加大培訓力度,壯大冰雪運動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冰雪運動培訓機構。鼓勵和支持民間專業體育人才興辦冰雪運動社團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組織開展公益性冰雪體育活動。到2022年,全省各級各類冰雪運動社會組織超過1000個。

三、豐富冰雪旅遊業態

(九)大力開發冰雪景區。開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制定全省滑雪場建設佈局規劃,加快新建一批冰雪小鎮、滑雪度假綜合體等重大項目,加快塑料旱雪項目落地。全面推進冰雪景區開發建設和提檔升級,加強景區直通車運營,促進遊客與旅遊目的地高效銜接,完善旅遊交通標識牌、客服中心、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和配套服務功能。打造5G智慧冰雪景區,推行“冰雪+互聯網+流通+服務”模式,建立冰雪旅遊全鏈條的智慧技術應用和管理體系。到2030年,全省建成300個含有冬季項目的A級旅遊區(點)。

(十)打造吉林特色旅遊產品。全面推進“長通白延吉長避暑冰雪生態旅遊大環線”“長松大白通長河湖草原溼地旅遊大環線”建設,構建五大文旅產品體系。滑雪運動,將大長白山和吉林市冰雪大區建設成世界高端冰雪旅遊目的地;溫泉養生,將環長白山、長(春)吉(林)延(邊)溫泉度假產業帶建設成“滑雪+溫泉”特色旅遊度假綜合體;霧凇觀光,建設松花湖周邊霧凇觀光帶,打造吉林世界霧凇之都,構建沿松花江、鴨綠江霧凇觀光走廊;冬捕漁獵,以查干湖冬捕習俗和撫松露水河狩獵為主線,開發林海雪原木幫文化等冬令文化系列產品;地域特色文化,深度挖掘滿族、朝鮮族村落觀光、飲食、服飾、演藝等少數民族文化,構建關東民俗過大年、滿族習俗等獨具“吉林符號”的特色產品。

(十一)加大品牌宣傳推介力度。講好吉林冰雪故事,鼓勵冰雪文學作品創作,支持攝製高水平的冰雪旅遊廣告片、紀錄片、影視劇,推動吉林冰雪元素納入國家冰雪冬奧宣傳片和冰雪綜藝節目。推廣冰雪演藝產品與娛樂項目,推動冰雪演藝品牌劇(節)目駐場(巡迴)演出。開設吉林衛視冰雪專欄,建立吉林冰雪APP客戶端,利用新媒體加大宣傳推介,舉辦吉林冰雪專題展會,開展冰雪專題營銷、聯盟營銷,實現線上線下良性互動。持續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要客源地投放廣告,全面落實與浙江等主要客源省份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務實推動“千萬遊客互換行動”,打響吉林冰雪旅遊品牌。傳承創新體育文化,弘揚拼搏進取體育精神,規劃建設吉林省體育博物館。

(十二)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快通往重點景區的公路建設,進一步提升景區旅遊公路水平,具備條件的AAA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實現二級以上公路連接、AAA級旅遊景區實現等級公路連接。儘快建成敦化至白河鐵路,加快建設瀋陽至白河鐵路,打通長白山通往長春交通大動脈。加密與國內外冰雪旅遊重點客源地城市的航班航線,加快推進北大湖、蛟河、九臺等冰雪旅遊景區通用機場建設。積極推進吉林市直達北大湖、松花湖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努力實現重點滑雪場通公交。

(十三)加強冰雪旅遊市場管理。建立以“遊客滿意”為中心的冰雪旅遊服務評價體系,推行違法旅遊企業“黑名單”制度,建立旅遊監管和服務對象信用檔案,嚴厲打擊違法違規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的旅遊失信行為。圍繞運動安全、設施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環境衛生、旅遊服務質量等方面,常態化開展景區綜合整治和聯合執法,建立完善景區應急保障體系和應急預案,保障冰雪旅遊市場安全運行和規範經營。

四、發展壯大冰雪產業

(十四)培育冰雪裝備產業體系。實施培育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冰雪裝備生產企業,重點發展壓雪車、造雪機、澆冰車、纜車等重型冰雪場地裝備。瞄準國內外高端冰雪運動輕型裝備產業先進技術,積極引進冬季項目體育器材製造商,加大與省內企業開展合作,重點發展滑雪板、雪杖、冰刀、頭盔等冰雪個人運動器材,支持百凝盾等優勢潛力企業加速提升研發製造能力。推進與歐洲、北美等知名企業合作,重點發展冰鞋雪靴、滑雪服裝等冬季戶外運動服飾。將我省優勢冰雪裝備器材產品納入國家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鼓勵企業成為冰雪賽事和專業運動隊器材供應商。

(十五)提升冰雪科技研發能力。依託社會力量成立冰雪技術研究所,建立產學研用全方位結合的冰雪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冰雪產業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研發平臺,組建科研團隊,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和研發製造,開發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產品。加快建設吉林冰雪裝備產業園、長春新能源冰雪旅遊裝備產業基地、遼源金剛冰雪運動小鎮產業園等園區。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建立冰雪裝備產業創新聯盟。

(十六)強化冰雪產業人力資源保障。加強與國際冰雪運動專業高校、國際冰雪組織交流合作,對標國際標準,培養冰雪關聯產業專業人才隊伍。依託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建設冰雪產業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加強冰雪產業技能人才培養。建立冰雪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和信息定期發佈制度,完善冰雪產業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政策機制,發揮市場在冰雪產業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冰雪人才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冰雪產業人才服務。

五、強化政策措施保障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省委、省政府建立冰雪經濟發展工作協調機制,每年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省冰雪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規劃和政策,協調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建立吉林省冰雪經濟發展專家智庫和諮詢顧問機制,凝聚各方面智慧力量,強化冰雪經濟發展智力支撐。

(十八)加強政策扶持。用地方面:實行“點狀供地”、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預留和差別化供地政策,支持盤活林場林區閒置土地資產。投融資方面:統籌省級現有相關專項資金,加大對冰雪經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發揮省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吸引帶動社會資本設立冰雪產業發展子基金,支持冰雪關聯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加強向金融機構推薦冰雪產業重點企業,積極開展線上對接、線下路演等多種方式融資服務。財稅方面:將符合條件的群眾冬季運動場地設施,納入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補助範圍,並按照體育場館稅收政策規定享受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價格方面:確保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場所用水、用電、用氣、用熱價格不高於一般工業標準。開放合作方面:允許國際知名冰雪裝備製造商以技術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入股。對自主研發的先進冰雪裝備,符合條件的享受國內首臺(套)優惠政策。人才方面:制定出臺我省落實國家《關於優秀運動員及其教練員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完善運動員、教練員及相關人員獎勵政策、退役安置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等激勵機制。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根據自身實際,研究制定針對性強的具體政策措施,共同推動冰雪經濟大發展快發展。

(十九)加強平臺建設。推進中芬合作,落實《中國吉林省人民政府與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關於開展冬季運動及經貿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重點在冰雪場館建設運營、冬季體育教育科研、青少年冰雪運動普及、冰雪運動賽事舉辦、專業運動員和教練員培訓、冰雪旅遊發展、冰雪裝備研發製造等領域開展合作。提檔升級“冰雪產業博覽會”,舉辦各類冰雪節事活動,擴大冰雪產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推動成為全面展示冰雪產業發展成果的國家級、國際性博覽會。建設“吉林·中國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挖掘北大湖冰雪資源優勢,深化與歐洲、北美等區域戰略合作,引進吸收世界先進經驗做法、理念模式,創新發展體制機制,打造國際化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推動上升為國家戰略。

省發改委牽頭做好本實施意見實施效果的定期評估工作,並於2022年底、2025年底、2030年底向省委、省政府報送實施效果評估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