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傳輸的第一個單詞是lo,原因竟然是字沒打全?


互聯網傳輸的第一個單詞是lo,原因竟然是字沒打全?

2019年10月29日,是世界互聯網的50大壽。1969年的10月29日,互聯網上“成功”傳輸了第一個單詞,99%的人不知道它是什麼,為什麼是它。

1969年10月29日,UCLA一間沒有窗戶的房子裡,一臺巨大而又笨重的機器向斯坦福研究中心發去了一條信息,這被認為是世界互聯網的開始。這個名為阿帕網的項目始於1968年10月,當時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局和BBN公司簽訂合同,研製適合計算機通信的網絡,這也成了後來認為的互聯網的正式開端。

這條證明了互聯是可行的信息,短小到只有兩個字母:lo。

互聯網傳輸的第一個單詞是lo,原因竟然是字沒打全?

這兩個字母本身並沒有特別的含義,因為這條信息並沒有輸入完整。消息發送人員最開始想要輸入的是登錄的單詞:log in,但在輸入字母“g”的時候,連接中斷了。

因此,世界上的第一條互聯網消息就成了“lo”。很像美國人的口頭俚語“Lo and behold”,你瞧,真想不到。

互聯網傳輸的第一個單詞是lo,原因竟然是字沒打全?

見證首次互聯網連接實驗的工作日誌

有趣的是,第一次“握手”的兩臺大型主機,使用的卻是不同的系統語言。一臺使用的是ASCII碼,另一臺卻使用著EBCDIC。好在團隊人員大腦裡“儲存”著兩部字符編碼詞典,能快速地把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

不久後的11月,第三臺機器抵達阿帕網第三節點,12月,最後一臺供試驗的機器在阿帕網第四節點安裝成功。於是,具有4個節點的阿帕網(ARPANet)正式啟用,人類社會從此跨進了網絡時代。

互聯網傳輸的第一個單詞是lo,原因竟然是字沒打全?

50年過去了,當初那個沒有窗戶的房間現在成為了互聯網歷史中心,互聯網的發明者之一的Leonard Kleinrock教授也從壯年走到了耄耋之年。

這個曾經參與發明互聯網的老人,對現在的互聯網卻異常失望。

我發明了互聯網,但它現在為什麼變成了這樣?

對Kleinrock而言,互聯網就像他的孩子。對發明互聯網並使用、貢獻、完善它的那最初一批“Nerd”來說,對互聯網的感情純潔而又神聖。

事實上,互聯網的最初發展歷程也的確可以用純淨來形容。

前 25 年,互聯網成長非常快,用戶社區遵守著和科學家們一樣的積極原則。科學家也沒有對互聯網尋求任何專利或私人擁有權。

我們是一群書呆子,只是忙著應對挑戰、創造新的能夠造福世界的技術。

1994年開始,Everything changed。

1994年,.com上線,互聯網鉅變由此發生。網絡通道提升到了千兆比特的速度,萬維網成為家用通用配置。同年,亞馬遜建立,第一個商用網絡瀏覽器Netscape也問世了。

鉅變發生的內在原因,在於人們終於發現了互聯網背後所蘊藏的巨大商業價值。

1994年4月12日,這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就像1969年10月29日是互聯網第一次傳輸信息成功一樣,這一天,人類互聯網史上第一封廣泛傳播的垃圾郵件問世了。

“書呆子”們非常憤怒,我們這麼努力地造物,研究出的網絡,居然被他們拿來賣洗滌劑?

但資本的力量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到1995年,互聯網用戶數突破了5000萬,各種各樣現在看來稀鬆平常,而在當時稀奇古怪的商業創意噴湧而出,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商業神話。

再沒有在意,最初的互聯網是一個“Moonshot”項目,為了解決那些瘋狂、不可能的問題。

Leonard Kleinrock們失望了。

後來的故事

如今,互聯網已經整整50歲了,這股革命性的力量真正地改變了世界,從好的和壞的兩個方面,皆是如此。互聯網風潮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也鼓吹起了一個又一個美麗卻脆弱的泡沫。

“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這個曾引發無數人遐想的問題,在 1995 年中關村的一塊廣告牌上,世人得到了一個另類的答案——“向北 1500 米”。

互聯網傳輸的第一個單詞是lo,原因竟然是字沒打全?

這塊廣告牌所指的地方,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接入服務商“瀛海威”。十年時間,它裹挾未來氣息而來,又因經營不善而倒閉。

如今的這個互聯網,仍舊在繼續著財富的故事、暴雷的事故,陰暗角落裡有那些黑灰產們虎視眈眈,陽光下也沒有多少新鮮事可言。

也許Leonard Kleinrock們最開始想要的互聯網是純潔、神聖、利他的,但顯然未能如願。某種程度上也正是拜這種不確定性所賜,互聯網的發展才有如今的蓬勃生機。

未來,也許可能更壞,但為何不能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