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科技界的里程碑,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當選兩院院士


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信息,這幾天在溫州刷屏。用陳偉俊書記的話說,這是“

對溫州教育界、科技界來說都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里程碑意義的標誌性事件”。


就在上個月,溫州承辦了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來了百位海內外的院士,其中也有不少溫州籍貫的。尷尬的是那麼多人沒有一個在溫州工作生活的。


無論擁有多少溫州籍的院士,還是溫州掛名了多少個院士工作站,只要這些院士平時不怎麼在溫州工作生活,這些院士對溫州的貢獻就是蜻蜓點水的。至於在七都島弄個甌越院士之家,就指望院士來交流、來療養,則是一種自我美好的陶醉。投入那麼多錢,一年會有幾個院士來幾天呢?別讓大好的硬件設施,在灰塵中度日。


不過這次李校堃的當選,緩解了溫州的這種尷尬。溫州也是杭州、寧波、金華之後第四個擁有常駐院士的城市。而且這個院士含金量不低,因為李校堃不是溫州新引進的院士,而是15年前就引進的科研人才,其當選院士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在溫州完成的。這說明溫州提供了他相應的科研土壤。


李校堃的土壤主要就是溫州醫科大學。


溫州科技界的里程碑,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當選兩院院士


李校堃畢業於中山大學醫學院,中山大學肯定也在傳播他的喜訊。這對溫州醫科大學來說也有遺憾,要是李校堃的本碩博有個階段是在溫醫完成的,自然是更好。


溫州醫科大學曾經把第一個院士的期望寄託在前校長瞿佳身上。相比李校堃,瞿佳顯得根正苗紅,溫州人,在溫醫大讀了八年,師從“對數視力表”的開拓者繆天榮,留校工作,一直到擔任溫醫大校長,對視光學領域有著重大貢獻。可惜的是,瞿佳多次候選都沒有如願,包括今年也是在中科院候選名單上,最後一輪遺憾落選。


2015年,執掌溫醫大13年的瞿佳卸任校長職務,坊間以為副校長李校堃會接任。李校堃當年正是被瞿佳引入的,在國際期刊、國家獎項上都成果頗豐。結果出人意料的是,李校堃被調任溫州大學當校長。溫州大學的辦學層次比溫醫低,更重要的是溫大沒有任何醫藥的科系。作為國內頂尖醫藥專家的李校堃去溫大幹嘛呢?


流言四起,有說一些人希望溫醫大仍然由純粹的“自己人”擔任校長,溫醫大培養且最好是在視光領域的集大成者;所以當時也有聲音擔心,“外來人”李校堃會不會走了?


所幸的是,李校堃到了溫大後,重整了跟醫藥有些關聯的材化專業,並搭了個溫州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的平臺,把溫大和溫醫大連接在一起,以方便調用溫醫大的資源。2018年,李校堃終於回到溫州醫科大學,並擔任了校長。要是李校堃在溫大期間獲得院士的榮譽,溫醫大得有多尷尬?


但反過來,院士遴選也有一定平臺的因素。這次工程院院士80%是“國家隊”的,李校堃是惟一一位不在省城、不掛省牌的(源自溫州日報對李校堃的採訪)。在溫州這樣的地級市競選院士何其難,溫醫大在國內細分領域有良好的聲譽,相對溫大有利李校堃的當選。


相互之間的包容,才成就了今天溫州的第一個本土院士。



早些年,溫醫還有傳聞要併入溫州大學,後來在師生校友的壓力下算扛住了,還實現了“溫州醫學院”到“溫州醫科大學”的更名,完成了自我救贖,這是瞿佳校長最大的成果之一。如今,誕生了溫州本土第一個院士後,溫醫大的腰板顯然更挺了。


在大叔的認知裡,也是溫醫大從來不該被合併,因為它具備成為溫州招牌的資本。


醫學、醫院是溫州少數能在省內排第二、力壓寧波的領域,而且從數量看,浙江省醫院系統近70%的醫生都是溫醫畢業的,這樣廣泛的影響力,溫州其它高新領域難出其右。


眼視光也是溫州少數能位於國內前列的科研技術,這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甚至能比肩浙大的。我在浙大讀書的時候,也曾驚訝發現有溫醫視光專業的學生在浙大委培。浙江省眼科醫院也是掛名在溫醫大而非浙大,也足以作為傲嬌的資本。


所以好好的專業性牌子,為什麼要合併稀釋了呢?溫大這幾年發展不錯,但是即使納入溫醫,也是一個相對普通的地方綜合性大學,排名或許會上升,趕超寧波大學也基本無望。還不如不讓溫醫專到底,打造成為國內卓有特色的一流醫科大學。


這次省領導車俊、袁家軍給李校堃的賀信裡,也寄寓了溫州醫科大學要成為“國內一流大學”的期望。


溫州科技界的里程碑,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當選兩院院士


不過作為一個財經觀察人士,大叔也很關注高校科研的產業化。一個好的大學,都有自己好的校辦企業或產業平臺。溫州醫科大學這方面,還有很多的潛力可以挖掘。


大叔上週去一家體檢機構做常規體檢,醫生很自然地說你鏡片度數偏低了,建議去眼視光醫院重新驗光,配個好的眼鏡。對溫醫眼視光的信任,是溫州民眾的普遍心態,眼視光又能與大眾的近視等問題無縫銜接。而溫州自身,還是國內的眼鏡生產基地。


可以說,溫醫在眼科、視光的產業領域本來就可以有很大的作為,這個市場非常的大。不一定是學校自己去做,而是溫醫的校友、溫州的社會,可以藉助溫醫的技術、品牌去做這個事情。


美國小而美的羅徹斯特大學,發揮光學專業的優勢,幫助了博士倫眼鏡、柯達等企業做大做強,走向世界;國內的愛爾眼科也是找了中南大學作為科研支撐,共建二級學院。

愛爾眼科如今1200多億的市值,比溫州全部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還要高


溫醫大有沒有可能培育出愛爾眼科那樣的產業巨無霸?不知道溫醫大和溫州政府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很遺憾的是,溫醫大至今還沒有成功的校辦企業,也沒有將自身的學科優勢與溫州的企業、產業充分結合,散發出光芒來。


溫州科技界的里程碑,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當選兩院院士


回到我們的李校堃院士,他所潛心的“生長因子”,也是能夠廣泛應用在整形美容領域。這個市場是不是也很大?李校堃說,珠海一家企業利用他們的專利,單個產品年產值就達一個億了。可惜這些科研成果,沒有在溫州就地轉化


不過溫醫大這幾年糾纏於一種產業平臺的模式,搭建一個平臺,引入很多企業,聽起來像是孵化器。


2015年,在附一醫南白象院區的邊上,甌海搞了個生命健康小鎮。今年又傳出來要在邊上規劃了100多畝的中國基因藥谷。這兩個項目,都是甌海區和溫醫大共建的。


去年龍灣區也找上了溫醫大,雙方在龍灣那邊做了個“中國眼谷”的項目,規劃佔地更是1000畝之大。



這些光鮮亮麗的項目,到目前還沒有顯著的成果出來。我曾經去過一次生命健康小鎮,剛好也是冷清。可能我這個外行人看不懂吧。但願不要玩虛了,像溫州的很多其他孵化器一樣,套了政策,賺了二房東的錢,卻雷聲大雨點小。


年過六十的溫醫大,在李校堃校長獲得院士的新起點上,如何努力邁向“雙一流大學”?又如何結合溫州、溫商的優勢開展高效的產學研?這是溫醫大、溫州政府和溫州社會各界的共同課題,將深刻影響著溫州高等教育的未來,乃至溫州的產業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