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基礎教育的普及,讓我們每個人都接受了達爾文的演化論,也就是人類是從猿演化而來的。但你可能仍有疑惑,猿是怎麼一步步演化出人類呢?

今天,我們就好好聊一聊,人類究竟是怎麼來的。

從森林古猿到地猿

其實,在恐龍稱霸地球時,人類遠古祖先已經出現了,但由於恐龍佔據著食物鏈頂端,因此哺乳類動物只能蝸居在巢穴、山洞、地下以及樹上生存。

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隨著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地面上的生態位被空出,所以哺乳動物適時發展了起來。

隨著時間逐漸推移,在距今2300萬年-1000萬年前,在亞歐非大路上生活著一群森林古猿,但只有生活在非洲的森林古猿才是人類的祖先。

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當時非洲還是一整個大陸,東非大裂谷雖然存在,但由於它剛形成沒多久,因此南方古猿可以在東非大裂谷的兩側進行活動。

後來,隨著地殼運動,東非大裂谷逐漸形成了寬幾十米到200千米,長大約6000千米,深達幾百米到2000米不等的大峽谷。

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道天然的峽谷把非洲大陸一分為二,讓生活在大峽谷兩側的森林古猿產生了地理隔離,因此不能進行基因交流。

再加上東非大裂谷東西兩側的環境差異巨大,東非大裂谷的西部多為樹林,因此森林古猿逐漸演化成了善於攀爬的猿類。

而東非大裂谷的東側由於是熱帶草原氣候,樹木稀少,生活在這裡的森林古猿不得不下樹生活,因此逐漸演化成可以直立行走的地猿。

從地猿到南方古猿

關於地猿是不是“人”,科學界進行過很多次的辯論,但這也恰恰說明,地猿是介於猿與人之間的形態,只是對於人的定義不同,才始終沒能分辨出它是人是猿(目前主流認為是猿)。

地猿雖然已經可以直立行走,但它長時間行走的能力還不具備;雖然地猿還保留著爬樹的技能,但卻不如猿類靈活。

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猿之所以直立行走,可能和食物匱乏有關。地猿的食物匱乏並不是指當時非洲草原上食物匱乏,而是猿類原本生活在樹上,隨著樹林減少,強壯有力的猿類可以佔據樹林,而相對弱勢的猿類會被趕下樹,因此才演化出的地猿。

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地猿由於食物結構還保持著猿類採集果實以及樹葉,所以地猿剛下樹時可供食用的食物不多,所以,那些具有“直立行走”突變型的猿類被自然篩選了出來,這是因為

直立行走相對於四肢行走而言,可以節省大約75%的能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直立行走還帶給當時的地猿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長距離行走,我們知道人類雖然奔跑速度比不上豹子和老虎,但人類幾乎是地球上的長跑冠軍。地猿之後的南方古猿就具備了更合理的直立行走的能力,而且走路的速度已經不算慢了,科學家估算可以達到1秒/s的速度,不過,南方古猿主要還是以四肢行走為主。

1972年,法國地質學家莫里斯·塔伊布在埃塞俄比亞地區挖掘出了一具南方古猿的遺骸——露西少女,她也被稱為所有人類的外祖母。

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科學家對露西研究的比較深入,研究發現露西的直立行走方式和盆骨都已經和現代人類差不多,也就是說,露西已經很靠近人了。

從南方古猿到人類

大概在180萬年前,人科動物的第一個種誕生了,它就是能人。

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阿瑟.基恩提出的人屬標準定義:人屬的腦容量不應少於750毫升,這個數字是區分人與猿的重要標準。

而研究發現,能人的腦容量大概在800毫升左右,因此能人是無可爭議的人科物種。能人之所以稱之為人還有一個標準,那就是能人已經會使用工具了,當時在能人化石旁邊還發現了石片,石錘等。

所以,能人邁過了人與猿的分界線,正式成為人類的一員。

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人類的演化

隨著能人不斷髮展,逐漸又演化出了匠人,匠人與能人的區別就是匠人會使用更先進的器具,而是已經會使用火。

火的使用讓匠人能夠快速獲得食物來源,比如可以驅趕獵物,也可以放火燒山,等到山火熄滅後去撿拾來不及逃跑動物的肉(熟肉),由於食用熟肉,所以匠人消化食物的速度變快,獲得的熱量更高。其實不光是吃肉,當時主要還是以採集為準,很多瓜果通過煮一下,也更容易吞嚥,而且也有助於吸收,獲取更多的能量。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要吞嚥足夠你一天能量的胡蘿蔔,這大概得有幾十根,一根根啃,估計要啃一天,而如果你把胡蘿蔔煮熟,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就吃完,這樣就可以使匠人每天的整天時間都忙於吃飯。所以,對於“火”的使用,在整個人類演化史中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而匠人的腦容量相較於能人也有一個很大幅度的提高。

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之後是直立人,直立人的特點是會製造工具,人類此時已經開始進入石器時代。直立人有很多後代,比如北京人,元謀人,藍田人,但這些人後來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滅絕了,只有智人生存了下來,也就是今天的人類。

如果用演化樹來表示的話,人類的演化路線是下圖這樣:

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總結

目前來說,這個演化方向還存有一定的爭議,這並不是說這個演化路線不對,而是科學家們發掘出的化石實在是太少了,我們只能根據目前的研究材料分析出目前的演化路線。

如果未來有新的化石出土或者新的研究發現,或許這個演化路線還會增刪一些物種。

不過,目前這個演化方式,是科學界較為主流的演化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