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臍,江蘇丹陽人偏愛的樸實記憶

京江臍,也稱老虎腳爪,是江蘇省丹陽市有名的傳統茶食點心之一。京江臍有六個角,蠟黃色。新出爐的京江臍芳香四溢,吃到嘴裡皮脆肉粘,滿口生津;冷京江臍要慢嚼細嚥,才有滋有味。俗話說的“丹陽京江臍熱吃脆香、冷吃滋味”就是這個意思。

京江臍,江蘇丹陽人偏愛的樸實記憶

味不鮮,貌不美,“六爪”的京江臍實在是平凡得有些“寒磣”和“土氣”。然而,就這麼一團或微甜或微鹹的“麵疙瘩”,卻惹得一些中意質樸滋味的品真者遍尋四方,只為覓得一兩口脆香滋味,安撫躁動太久的“舊時”饞蟲。
從前,熱爐子推著上街,鏟子一個個“撬”下爐壁上的“六爪麵糰”,遠飄的香味便吸引了食客集聚而來。如今,寬闊整潔的街道已然覓不到這些走街串巷的移動售賣點,所以,尋到“不常見”的京江臍,自然少不得一番打聽、尋訪。

京江臍,江蘇丹陽人偏愛的樸實記憶

在丹陽南門大街上就有一家做京江臍的店。店主陳師傅原籍安徽馬鞍山,2007年來到江蘇省丹陽市,2010年在南門大街租了小店面做老本行“糕點”,而京江臍算是他的新業務。“我們老家沒有京江臍,到丹陽做了幾年糕點小生意後,發現總有人來問有沒有京江臍賣。後來,我就出去找了個老師傅學,學會後便自個兒回來研究著做,沒想到買的人越來越多了。”陳師傅直言,原先他也弄不懂為什麼丹陽人愛吃這個純是麵疙瘩的京江臍,後來隨著生意漸漸好起來以及接觸的本地人越來越多,他也逐漸領悟到,京江臍的“熱銷”昭示著丹陽人對“老味道”的鐘愛。

京江臍,江蘇丹陽人偏愛的樸實記憶

京江臍的訣竅全在手藝和火工上,發麵、揉麵、放鹼、抹油拉角、貼爐烘烤……起爐後還得抹一次油,各道工序均不能馬虎。京江臍的最大特點是鹼性,對胃酸過高的人,食用後有調理養胃的作用。京江臍是碳爐烘烤而成,保存時間比一般食品相對較長。京江臍吃法上也多種多樣,適合各類人群:

喜歡上茶館喝茶的人,泡上一壺茶,邊聊天邊喝茶邊慢嚼細嚥京江臍,兩隻京江臍下去,肚子也就飽了。急著出工幹活的人,盛一碗大麥粥,拿兩隻京江臍對付一下,一頓早飯就解決了。出遠門的人多備幾隻京江臍,想吃時冷嚼、水泡都可以,一路不愁餓肚子。

過去的丹陽城鄉,女人生孩子坐月子,多用紅糖泡饊子、紅糖泡京江臍,作為營養品供產婦食用。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更多的人是在冬季喝羊湯時,才覺得這可解油飽腹的京江臍實在恰到好處,因此京江臍和羊湯也是絕佳搭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