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資管日報」實錘!35億私募"大老闆"被刑拘

三季度信託加速“瘦身” 短期兌付壓力不減

11月26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2019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中國信託業協會指出,三季度信託資產規模環比降幅增大,繼續保持穩步下降,其中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持續下降是主要原因。但預計信託明年面對的兌付壓力依然不小,仍需要做好更多防範風險的準備,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兌付壓力。

近三年信託業普惠金融服務規模達1.74萬億元

11月29日,雲南信託發佈信託業普惠金融服務研究報告。該報告是雲南信託牽頭的信託業協會2019年重點課題研究成果《信託參與普惠金融服務研究》的一部分。報告指出,近三年信託業普惠金融服務規模達1.74萬億元。其中,從普惠金融業務模式看,信託公司通過開展消費金融信託、慈善信託、資產證券化信託、供應鏈信託、家族信託、服務信託等為客戶提供服務。

規模一年陡降2萬億:多家信託公司收緊股票質押融資

根據Wind數據統計獲悉,2019年以來,共有54家信託公司開展了448筆股票質押業務,質押股數為374.46億股,質押日參考市值約為1953.07億元,質押股份最新參考市值約為3890.12億元。今年信託公司參與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業務熱度的下降較為明顯。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共有62家信託公司開展了922筆股票質押業務,質押日參考市值約為2462.20億元;2017年,則有64家信託公司開展1323筆股票質押業務,質押日參考市值約為5803.74億元。

建信信託設立全國首單外資全額認購ABN信託

2019年11月26日,建信信託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全國首單外資全額認購的資產支持票據(ABN)——獅橋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一期定向資產支持票據。據悉,建信信託用創新產品搭建平臺,形成“全閉環”、“全球化”、“全服務”的“三全”特色一體化業務平臺。

實錘!35億私募"大老闆"被刑拘

35億票據基金的“大雷”出事了,炸傷三家上市公司。上海洗霸今晚發佈公告透露的信息坐實了華領資管的危機。上海洗霸是怎麼踩雷的呢?拿了2000萬去買私募基金,相當於去年淨利潤的25%,結果延期兌付了,延期就延期吧,反正買的是優先級。這傢俬募涉嫌集資詐騙被立案偵查,實控人兼董事長孫琪被刑事拘留?孫琪老婆親口證實他是被刑事拘留了。

理財還是戰略佈局? 多家上市公司狂買私募

在證券市場上作為被投資方的上市公司,也有極大的投資熱情,尤其是對私募基金。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23家上市公司擬認購或已認購私募基金份額,投資總額超26億元。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私募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大致出於自身理財需求和戰略佈局兩方面的考慮。同時,目前股票市場估值水平低,也是其熱情高漲的原因。

150萬億賽道“變窄” 財富管理開啟資產配置升級模式

資管新規後時代,在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之後,資管監管頻路漸趨補齊,金融機構開始發揮各自優勢轉型財富管理。雖然財富管理競爭賽道“變窄”,但龐大的財富管理市場仍對金融機構充滿吸引力。根據建設銀行和波士頓聯合公佈的《中國私人銀行2019》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總量為147萬億元。2023年這一數據有望達到243萬億元。

越大越好?規模效應在資管業開始失靈

《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要求打破剛性兌付、消除多層嵌套、去通道、禁止資金池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要求堅持保險資管產品私募定位,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費用的下降、客戶轉向低成本被動產品、以及監管的加強,資產管理公司如今面臨一系列挑戰。但先前提出的緩解行業痛苦的方法——通過擴大規模來實現規模經濟,似乎正在失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