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解約、高管離職 OYO的故事到頭了?

裁員、解約、高管離職 OYO的故事到頭了?

業主陷入“越做越窮”的循環裡。

石景源經營的客棧在廈門環島路,從客棧步行至海濱浴場大約5分鐘,是一個不愁客源的地方。

2019年9月,他與OYO酒店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成為OYO酒店2.0模式下的合作伙伴。

合作未滿2個月,現在的他正在爭取與OYO解約。原因是他發現跟OYO合作的第二個月,也就是旅遊旺季的10月份,他的酒店收入為6627.54元。不到7000元。

OYO酒店2013年成立於印度,於2017年11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OYO的模式是對中小型單體酒店提供統一的裝修、系統管理和運營推廣等服務。目前OYO已是印度最大的連鎖經濟行酒店集團,估值已達100億美金。

用“瘋狂”兩字還不足以形容OYO在中國的擴張速度。據官方數據顯示,截止至2019年5月30日,OYO已與1萬家酒店合作。這個數字連首旅如家集團都無法與之相比,在首旅如家官網上顯示,截止至2019年9月,公司在國內運營4000多家酒店。這個數字覆蓋了高端、中高端、商旅型、休閒度假等類型。

數字的背後是混亂和瘋狂,合作酒店能隨意撕毀合作,員工貪汙中飽私囊,公司為了簽約房間數不考慮收益,這些令OYO模式備受爭議。2019年5月,公司進而提出2.0模式,想以新的合作方式繼續擴張。該模式給出了“收益保底”這樣誘人的條件,保底是指OYO根據酒店的歷史收入,給業主支付每月保底費用。更簡單說,是給到業主“賺到錢大家一起分,賠的錢有公司幫你出”的誘餌。

但新模式僅過半年,已有不少業主向PingWest品玩表示,他們正爭取與OYO終止合作。他們發現OYO未經商討,單方面修改了保底金額,這令他們措手不及。此外,OYO以低價銷售房源,提升入住率卻不能提升收益,每月賬單上出現各種罰款項目,讓他們陷入“越做越窮”的循環裡。

在PingWest品玩加入的2個OYO業主維權群裡,已經湧入了400多人。他們的訴求一致: 與OYO終止合作,償還未付款項。

與此同時,11月26號OYO宣佈原供給增長部門高級副總裁王平,升任首席供給官(CSO),王平是2.0模式的負責人。OYO聯合創始人Anuj Tejpal在內部信裡表示,在4個月的時間內,王平在核心地區成功建立了2.0模型,每天可售客房數量超過20萬間。

在大批業主尋求解約的時候,OYO決定升任2.0模式負責人,像是在對外宣告對該模式的信心。但另外一方面,OYO卻降低保底和拖延應發款項。一名接近OYO的人士稱,引發此次降低保底的直接原因是資金不到位。

資金短缺誘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PingWest品玩獨家獲悉,OYO首席法務官伍小翠已經正式離職。她於2019年5月加入OYO中國,負責公司的法律業務,包括公司戰略性業務發展、合同管理、風險與合規治理體系及框架建設、政策宣導、糾紛解決和訴訟管理等。她在該崗位上呆了僅僅半年。

同時,OYO已啟動裁員計劃,計劃正在悄悄進行。上海總部員工為此次裁員的重點目標。

OYO,依舊瘋狂和混亂。

強勢的2.0模式

保底吸引了不少業主,但OYO做的畢竟是生意,不是慈善。在這個交易裡,OYO換取的是酒店的運營權,全渠道的定價權和話語權。

在PingWest品玩拿到的合作協議中,OYO的強勢一覽無餘。協議條款中就包括了,OYO代收酒店收入,有權從收入款項中直接扣除服務費;有權根據平臺管理成本變化,隨時調整管理費的收取比例;若業主要轉讓酒店,OYO享有有錢購買權等。

甚至明確了《合作協議表格》一經通過電子郵件或微信形式發送至有效地址,即視為通知已經有效送達;各類文件發送至《合作協議表格》上的聯繫地址,無論是否簽收或是否因各種原因被退回,均視為合法、有效送達,業主對此沒有異議。

新模式讓OYO反被動為主動。過去的合作中,業主幾乎可以隨時撕毀與OYO的合作,但在新模式裡,酒店收入直接進入OYO賬戶,雙方在每月8號進行結算。在OYO和業主的博弈裡,OYO是毫無疑問的強勢一方。

即便協議不合理,仍有不少業主決定簽署。官方稱,目前已與超過9000家酒店建立了2.0合作關係,房間數量超過27萬。

石景源就是被收益保底吸引的,保底可均攤旅遊淡季的損失,同時他也想從日常的經營裡解放自己,有精力去做別的事。

11月,OYO不通知業主直接降低保底,石景源收到賬單才得知,自己10萬的保底,被降了2.5萬,僅剩7.5萬。扣除了各項合作費,和拖延發放的收益後,當月收入為6627.54元,不到7000元。客棧往常收入在12、13萬之間。此次修改保底直接越過運營經理,平日跟業主對接的一線員工也不知總部有此舉動。

石景源向PingWest品玩解釋,部分收益不能按時到賬,這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經營。他的客棧每個月都要花4萬多的房租。不少業主都有相同的問題,如果款項不能按時到賬,他們就難以維持每個月幾萬塊的房租,最壞的結果不是倒閉,就是出售。

業主的抱怨很多。他們都在抱怨OYO降低保底,低價吸引來素質極低的客人,也完全無法理解賬單上出現的各類生僻的條目,比如“調整NRV金額”、“爬坡調整”、“收益洩露審計罰款”等。只要OYO想扣你,就能找出各種名頭。

可以說,業主從自己做老闆,變成了給OYO打工。最初他們想要有跨國企業幫自己提升收益,現在他們只想儘快跟OYO解約。

裁员、解约、高管离职 OYO的故事到头了?

如何“造福”業主

另一位接近OYO人士稱,公司目前付出了一筆款項補償業主,希望冷處理該事,“但還是要強硬改保底,不改就下線。 ”

11月27日,業主們收到了OYO的《終止協議》,協議中甚至要求業主不可向第三方前述協議相關內容,違反將支付OYO人民幣伍萬元。當晚,業主又收到另一份《暫停合作申請書》,這份申請書少了“封口條例”。

裁员、解约、高管离职 OYO的故事到头了?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酒店加入2.0模式1個月後,平均入住率達到80%但入住率並不代表營收。

石景源告訴PingWest品玩,與OYO合作後經常出現深夜訂單。他曾在深夜2點接待客人,客人訂了2間3人間,OYO售價每間35元。石景源計算,“洗1套被品就要十幾塊,3套就三十幾塊沒了,生意越做越虧。”另一位業主夏清也表示,今年10月由於定價過低,她做一單虧一單。

一名OYO運營經理告訴PingWest品玩,他所管理的酒店有一半是虧損的,其中還包含品質稍好的3星酒店。

2019年8月,OYO酒店的創始人李泰熙(Ritesh Agarwal)表示,賺錢這不是他的主要興趣。他的主要興趣在於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讓中國的老百姓擁有更好的生活,以更實惠的價格購買更好的住宿體驗。

看得出來,李泰熙很懂得如何講好一個故事。他所創立的OYO,會用數字來說服外界相信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驕傲和決心,從業者視之為研究對象,業主也相信了相信他所繪製的藍圖。

OYO最喜歡提的,是自己在極短的時間內與數千家酒店達成合作,為酒店帶去極高的入住率,他們甚至把這稱為“OYO速度”。但片面強調數字,而不重視運營和品牌,最終可能除了一堆數字,什麼都不剩。現在這個混亂和瘋狂的外來獨角獸,還一邊用資本市場愛聽的數字故事來催眠看客,一邊悄然收拾自己席捲過後的斷壁殘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