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峰”拂人心——鎮賚縣良種繁育場志願者張豔峰的那些故事

他雖然是一個普通的農墾企業幹部,卻總是盡其所能,像一襲風拂去人們心頭的憂鬱;他雖然是一個非親非故的鄰里鄉親,卻始終關愛有加,像雪中炭送來了溫暖的相助。

他就是鎮賚縣良種繁育場二分場黨支部書記張豔峰,48歲的他是場裡有著27年工齡、15年黨齡的老職工,對工作始終抱有一片熱誠,對群眾經常賦予一片熱心。由於他熱衷於愛老助殘等志願服務多年,成了人人豎大拇指稱讚的 “暖風哥”、 “雷鋒哥”。

暖“峰”拂人心——鎮賚縣良種繁育場志願者張豔峰的那些故事

善行之人的暖心行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張豔峰眼中,尊老愛幼是美德,更是責任。他悉心照料84歲的父親,對女兒呵護備至;場裡每個孤寡老人、孱弱的孩子需要幫助時,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為了得到家人的理解,他常說:“人都有年老的時候,殘疾、孤老的人沒有子女照顧,更需要我們的關心。何況,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更得多關心、多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咱農場大家庭的溫暖。”

二分場的李鳳霞老人75歲,兒女不在身邊 ,視力下降、記憶力減弱,有線電視機頂盒遙控這些簡單事都弄不好,看不到電視時就著急。張豔峰到她家幫忙打掃衛生髮現後就和她說:“整不出來動靜就給我打電話吧。”後來,只要老人看不到電視,他就隨叫隨到,直到老人看到喜愛的電視節目笑了,他才放心離開。

前幾年,雨季來臨,張豔峰就惦記幾位住在舊房子裡的老人們。有的泥草房年代久遠,每逢雨天就會漏雨。他就會提前組織幾個人在連雨天之前幫助他們處理好屋頂的裂痕,上屋頂鋪上防水卷材,讓老人們安心居住。這兩年,泥草房改造後,家家都住上了寬敞潔淨的新居後,張豔峰再也不用擔心老人們雨天的安危了。但是,他也沒閒下來,總是不定期的參加打掃庭院衛生、打理庭院種植和養殖方面的一些勞動,幫助這些老人減輕勞動負擔,防止他們在勞動中摔倒碰傷。

時文富是場裡一名高位截癱的工人,兒子不在身邊,妻子劉波艱難扛起重擔。多年來,張豔峰始終和大家一起格外關注這個苦難的家庭,熱心幫助劉波做一些維修房屋、磨米、粉碎飼料等繁雜的家務。一年四季,劉波家裡需要幫把手時,從來都不會感到無助,總是能看到他和大家熱情幫忙的身影。揹著、抱著時文富看病,對於柔弱瘦小的劉波來講,是很難的,但是張豔峰總是連揹帶抱就把時文富放到車上。大家的關心關愛,給予了劉波莫大的動力,讓她感到支撐起這樣一個家三十年了,卻並不覺得孤獨無援,幫助她戰勝了無數的惆悵與憂傷。

張豔峰還是場裡幾名老弱病殘職工汪承江、任啟陽等人家的常客,看到這些六七十歲了的老人病體纏身,常年不能勞動,他就堅持常年為他們服務。只要老人遇難題,他就第一時間趕到解除後顧之憂。泥草房改造期間,他挨家挨戶幫忙張羅物資、吊棚、搬家和整理新居,有時他都幾天顧不上照顧自己的老父親。去年冬天,汪承江家的自來水凍了,他扔下自家活,趕忙去幫助維修。在他看來,老人的事再細微小的事都是大事,必須幫他們做好,才能讓他們感到晚年並不孤單落寞。

暖“峰”拂人心——鎮賚縣良種繁育場志願者張豔峰的那些故事

勤勞之人的引領作用

良種繁育場兩年來危房改造、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工作的推進很快,職工住房條件、村屯道路和環境衛生條件都明顯改善。在這些變化中,張豔峰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做好了許多本職工作以外的志願服務。

在拆除危房和改造危房中,他總是利用休息時間參加扒土房、拆圍牆、建圍欄的勞動,起早貪黑勞動,天天頂著烈日,滿臉土、一身汗,連續工作將近3個多月,直到家家戶戶住上了新房子,他才抽出時間,去醫院看看扭傷的腰。面對家人的嗔怪,他滿不在乎:“年輕!這點傷算啥呀?”。路修上了、新房子住上了,他看著這漂亮的新農場,心裡高興啊,完全忘了累的滋味。天天勞動起來勁頭更足了,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後的時間,帶頭和大家一起栽樹、種花、除草;還抽出別人休息的時間去給道路兩旁的花、草、樹澆水。看著人居環境的變化,和人們幸福指數的上升,他總是甜在心裡頭,忙在工作中。

張豔峰的同學中,有人年收入七八萬元,笑稱他在場裡工作每月的工資還不足兩千元,不該這麼辛苦付出。但是,對於他來講,人生價值不能用擁有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今年夏天,場裡僅用40多天,就出動鉤機、剷車、翻斗車、四輪車20多臺套,清運垃圾800餘立方米,回填土方300立方米。期間,他總是在別人休息時,悄悄地收拾完垃圾,開四輪車運走,上班時間、下班時間,都讓他排的滿滿當當,天天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昔日的場容場貌煥然一新,張豔峰深感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與付出,要遠遠超出金錢所能承載的一切。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