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公司的假、亂、錯賬,簡直要崩潰了!怎樣一次性解決?


財務人員在新接手一家企業的賬務時,可能會面對錯綜複雜的問題。不同的企業類型,可能面臨的“亂”是不一樣的。如果要說還有“假”,那麼問題就更棘手一些。

看到公司的假、亂、錯賬,簡直要崩潰了!怎樣一次性解決?

假賬的處理



處理假賬的最理想方法,就是在成本沒有顯著增加或者增加可控的範圍內,能夠處理掉企業的“兩套賬”問題,通過各方面的籌劃,讓企業走上正規化的道路。

當然,可能很多情況下,這些籌劃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影響,也會使企業的成本出現顯著的增加,這就需要企業做一個取捨了。

假賬常見思路:

(1)增減變換大法:增,就是增加成本,方法不外是找票、虛開票之類;減,就是減少收入,不外是少報收入,不開票就不報等等;變換就是找票來替換,把不能稅前扣的統統給換了。

(2)一刀兩段法:能夠給人看的,都放到外賬,不能給人看的,都藏到內賬。



解決思路:

根據公司的經營狀況,特點,研究適合公司的節稅方案,並和現在的做法相比較,測算整體成本的上升程度,通過不斷優化方案,將成本控制到老闆可以接受的範圍。然後制定出“兩賬合一”的具體步驟,包括公司結構的調整、稅收優惠的申請、財務制度的規範、人員的協調安排及培訓、時間節點的選擇、整體的進度安排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列出詳細的計劃,再進一步實施。

如果成本是可控的,相信沒有人願意去做高風險的事情。

看到公司的假、亂、錯賬,簡直要崩潰了!怎樣一次性解決?

亂賬的處理



一種是因為需要作假而產生的亂,一種是因為前任水平不夠產生的亂,這兩種亂,處理的方法會有所不同。

(1)因假而亂

做假賬其實是需要非常嚴密的邏輯和很高的財務水平的,大多數情況都會把賬搞亂。對於這種亂,需要循序漸進,有步驟地處理。

一是選擇好今後的解決方案。比如,之前沒有做收入的部分,現在要確認收入,那麼勢必是要多交稅,沒進項票的部分,肯定也要多交稅,如果我們採用的方案是分立這部分業務,並申請核定徵收,那麼我們需要配備相應的人員來處理這些業務。如果我們之前的問題是利潤太高,沒有進項票,那麼就要把進項票分門別類,找到每一類票的解決方案。採取什麼方法來處理。

二是對之前亂的部分集中處理以保證財務工作的連續性。比如庫存有賬實不符,那麼要調整,選擇用什麼方法來調整清理掉賬實的差異,保證後續能夠進行正常的賬務處理。

(2)因專業能力而亂

這個相對簡單。先進行全面清產核資,發現賬實不符的,再進行報批核查和酌情調賬。重點關注一些重要的項目。

看到公司的假、亂、錯賬,簡直要崩潰了!怎樣一次性解決?

涉及個別多計少計、科目不對的,也要進行調整。

以往來賬混亂為例,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梳理:

看到公司的假、亂、錯賬,簡直要崩潰了!怎樣一次性解決?

首先,將往來賬區分客戶、供應商和其他類別。一是可以瞭解每一類往來的數量和規模,二是可以針對不同的問題採取不同的措施。因為對於每一類往來賬,容易發生問題的地方一般是不同的。

客戶類:通常數量比較多。先核對餘額,再核對明細。如果通過之前的資料能做出應收賬款賬齡的,那麼可以優先處理金額大、賬齡長的客戶。當然,很多賬務處理混亂的情況下,可能無法準確劃分出賬齡。比如,很多小企業喜歡用的“先進先出法”,根本不比對發票,導致最後餘額不對的情況下,都不知道是哪些發票沒有銷賬或者對不上。

如果是這樣,建議先對客戶按照應收賬款餘額進行排序,然後逐個跟客戶對賬,先將餘額對上。餘額對不上的,根據情況進行賬務處理。

並且,對於新的應收賬款,一定要按照發票明細來進行核銷,避免後期產生新的問題。

看到公司的假、亂、錯賬,簡直要崩潰了!怎樣一次性解決?

供應商:相對於客戶,供應商企業是能夠掌握主動權的。所以,一般來說付錯款的概率並不大。一般比較大的客戶也會主動發送對賬單,那麼根據對賬單進行核對即可。注意的是,如果跟供應商的對賬單出現差異,一定要檢查之前是否有付過款,避免重複支付。

其他:其他應收應付一般筆數不會太多。大部分應該是跟企業還有關聯的人員,那麼可以進行及時的追回。如果遇到已經離職的員工款項,也可以嘗試追償,或者找相關責任人賠償。除此之外,股東借款之類的問題,可能需要單獨處理。

總之,清理賬目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過程,要幫助企業兩賬合一可能更為困難,對財務人員的精力體力和專業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實務當中還是有可為有可不為,超出能力範圍的,要慎行,必要的時候可以請顧問專家來進行指導,對於挑戰職業底線的,寧可不為。

財務人調賬的5個基本方法,必收!



1

追溯調整法

追溯調整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如同該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就開始採用新的會計政策,並以此對相關項目進行調整。

即,應當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並相應調整變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

追溯調整法的運用:

  • 首先,累計影響數;
  • 第二,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調賬),對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餘公積,法定公益金,任意盈餘公積及未分配利潤,外商投資企業還包括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進行調賬;
  • 第三,調整相關的會計報表,在提供比較會計報表時,要對受影響的各該期間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進行調整;
  • 第四,在表外進行披露,即在財務報告附註中進行說明。

其中,累計影響數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從三種不同角度給出了三種定義:

(1)變更後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項追溯計算的變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應有的金額與現有的金額之間的差額;

(2)指它是假設與會計政策相關的交易或事項在初次發生時即採用新的會計政策,而得出的變更年度期初收益應有的金額與現有額之間的差額;

(3)指它是變更會計政策所導致的對淨損益的累積影響,以及由此導致的對利潤分配及未分配利潤的累積影響金額,不包括分配的利潤或股利。

2

未來適用法

未來適用法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新的會計政策適用於變更當期及未來期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

即,不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也不必調整變更當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變更當年採用新的會計政策。根據披露要求,企業應計算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當期淨利潤的影響數。

3

紅字更正法

紅字更正法又叫赤字衝賬法。它是指記賬憑證的會計分錄或金額髮生錯誤,且已入賬。

更正時,用紅字填制內容相同的記賬憑證,沖銷原有錯誤記錄,並用藍字填制正確的記賬憑證,據以入賬的一種更正錯賬的方法。

4

補充登記法

適用於記賬後發現記賬憑證中應借、應貸的會計科目正確,但所填的金額的金額小於正確金額的情況。

採用補充登記法時,將少填的金額用藍字填制一張記賬憑證,並在“摘要”欄內註明“補充第×號憑證少計數”,並據以登記入賬。這樣便將少記的金額補充登記入賬簿。 

5

不能按錯誤額直接調整的調整方法

稅務檢查中審查出的納稅錯誤數額,有的直接表現為實現的利潤,不需進行計算分攤,直接調整利潤賬戶;有的需經過計算分攤,將錯誤的數額分別攤入相應的有關賬戶內,才能確定應調整的利潤數額。

後一種情況主要是在材料採購成本、原材料成本的結轉、生產成本的核算中發生的錯誤,如果尚未完成一個生產週期,其錯誤額會依次轉入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銷售成本及利潤中,導致虛增利潤,使納稅人多繳當期的所得稅。因此,應將錯誤額根據具體情況在期末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和本期銷售產品成本之間進行合理分攤。則一旦全部調增利潤後就會造成虛增利潤,徵過頭稅。

看到公司的假、亂、錯賬,簡直要崩潰了!怎樣一次性解決?


來源:會計人的網上家園,湖北稅務、會計頭條APP,會計人的網上家園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