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談副業剛需,我為什麼勸你要謹慎?

一、何為“副業剛需”?

最近,有個流行的新詞,叫“副業剛需”。大概意思是說,副業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硬性需求,甚至已然是成年人該有的自覺。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和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做的副業是你工資的幾倍。

如今,搞副業的人喜歡自稱“兩棲青年”,這和之前流行的“斜槓青年”有不一樣的地方。

相比之下,前者擁有一份穩定的主業,更強調主副業之間的主次有別和互相平衡。後者則不滿足於單一的職業狀態,而更傾向於同時擁有多重職業身份。

人人都在談副業剛需,我為什麼勸你要謹慎?

二、大家為什麼熱衷發展副業?

對“副業剛需”的概念有所瞭解後,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熱衷發展副業呢?細細分析之下,大概原因如下:

1、承擔責任

比如顏寧除了擔任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從事學術研究以外,還擔任科普公眾號主編、論壇發起人。對此,她解釋道:

我覺得每個人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到了一定程度,你會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我把這當成我實現社會責任的一個平臺。

很多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和貢獻的牛人大咖,之所以開展副業,都是出於自身的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2、實現夢想

比如著名作家劉慈欣,當年就是在電廠工作之餘,堅持寫作,筆耕不輟,最終創作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自小對科幻有濃厚興趣,電廠的工作顯然不能滿足他所追求的科幻夢想。他之所以開啟寫作這一副業,就是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

生活中,也不乏這類希望通過副業來實現自身夢想的人。

3、改善生活

在當下這個時代,僅靠一份固定工資來養活自己、養活家庭已然很難。前人那種單一的勞動收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所以,正式工作之外,通過發展副業來獲得更多收入,變得尤為重要。

前不久,網上流傳著靈魂三拷問:

① 放下手上的工作你還有其他收入來源嗎?

②去掉每個月的開銷,你可以剩下5000塊嗎?

② 如果突然急需一筆錢,你手上的存款可以應對嗎?

網友看到後,紛紛表示扎心了。

在這個高消費時代,面對重重生活壓力比如高昂的生活成本,越來越多人選擇了另闢蹊徑,大搞副業,讓賺錢的速度趕上花錢的速度,讓未來的生活多一分保證。這大概也是當下大家發展副業的最主要、最普遍的原因。

人人都在談副業剛需,我為什麼勸你要謹慎?

三、你是否適合發展副業?

瞭解了大家發展副業的主要原因之後,不少人在心裡畫起了問號,想著自己是不是也應該發展一下副業呢?

畢竟,翻翻朋友圈就會發現,不少朋友做著微商,輕輕鬆鬆月入上萬;還有朋友經營著自媒體,已然成為某個領域的KOL,事業做得風生水起;還有朋友下了班做幾個小時代購,收入也比你多得多。

頓時感覺滿腹焦慮,想到自己天天無所事事,僅靠基本工資維持基本需求,一點生活質量也談不上,恨不得馬上開啟自己的副業生涯。

但是,副業真的那麼容易發展嗎?做副業的人,真的可以輕輕鬆鬆日進斗金嗎?

在決定是否開啟副業之前,我們最好考慮清楚以下幾點:

1、你的主業是否還有發展空間?

很多副業做得好的人,是在主業的職場已經到達天花板,地位不可撼動。他們的主業薪酬已然很高,生活中處於不缺錢狀態。

之所以還要利用業餘時間發展副業,更多是為了追求一種境界,讓人生更加豐富多樣。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捎帶手賺到了更多的錢。

比如喜馬拉雅上有位熱門播主,他的本職工作是心理醫生,副業就錄一下心理學音頻節目,向大眾普及心理知識之餘也賺點外快。

這樣的人,是在精進主業的同時發展副業。這樣的副業,可以說是本職工作和個人價值的二次延伸,保持著足夠的發展空間,又不會耗費你太多精力,也不會讓你感覺疲倦。

如果你的主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那麼,不妨先專心打好一份工,把主業做精做細之後,業餘時間再考慮拓展副業也不遲。

2、你的興趣是否與你的副業相匹配?

很多人發展副業只是出於衝動,全然不考慮自己的興趣是否與這一副業匹配。

在微商盛行那會兒,有位朋友加入了某品牌美容護膚品的微商行列。天天在朋友圈發各種複製粘貼的文案,一遍遍在群裡宣傳推廣做活動。可是她本身性格內向,不擅交際,對銷售一竅不通,甚至對美容護膚也沒有那麼感興趣,只是一頭熱地想賺到第一桶金。結果可想而知,幾個月後,全線垮掉,連成本都沒收回。

其實,做這類銷售工作,你需要具備一定的帶貨能力,或者起碼你渴望增強自身的帶貨與銷售能力,你平日裡也應該多關注美容護膚的相關信息。如果你志不在此,又非要涉足其中,那麼你收穫的只會是心累,而不是金錢。

人人都在談副業剛需,我為什麼勸你要謹慎?

3、你是否有足夠的專注與堅持來維持你的副業?

很多人上班早出晚歸,回到家吃個飯,刷會手機,躺一會時間就過去了,根本沒什麼時間和心思去研究和發展副業。這樣的人,大概率是無法經營好副業的。

有朋友想做自媒體,對寫作也感興趣,可每天就是抽不出時間來寫文章。憋了好多天,終於寫出一篇文章來,可發佈後發現沒什麼反響,就氣餒了,想放棄了。

事實上,那些做自媒體很厲害的人,往往是最懂得長期主義的人。他們為了寫好一篇文章,會花很長時間來打磨,還會起多個標題來選出最合適的那個。

很多賺錢的買賣看上去很多人在做,可真正盈利的永遠是那些懂得專注和堅持的人。做副業也一樣,不僅要有興趣,還要有足夠的專注,足夠的堅持。

在當今這個時代,人人都想多一個plan B,多一條收入渠道,多一分抗風險能力,多一種生活保障。有一份副業,似乎可以輕鬆滿足人們的這些願望與需求。

然而,事實證明,並非人人都適合發展副業,副業也不像眾人想象的那樣輕鬆簡單多金。

一言以蔽之,副業有風險,入手需謹慎,大家量力而行為好。

葉小魚跑跑跑:《文案變現》《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在這個賬號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訓練營的小夥伴為大家寫作。歡迎關注賬號,瞭解更多職場成長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