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的主題是“社區動員同防艾,健康中國我行動”,強調包括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會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社區的優勢和作用,強調個人健康責任意識,凸顯社區和個人的作用。我們已經意識到,只有提高全民參與度,才能讓民眾對艾滋病防治的科學意識跟上相關領域科學進展的腳步。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從1981年發現第一例患者,到如今成功抗病毒治療,艾滋病已經由人們所認為的致死性疾病,逐漸轉變為了類似高血壓、糖尿病的內科慢性疾病。從最開始的談“艾”色變,到臨床治療研究不斷深入,艾滋病防控及診治領域在近三十年實現了巨大飛躍。本期週末講壇,我們邀請李太生教授團隊,講述抗擊艾滋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當艾滋病

不再是絕症

從“超級癌症”到諾貝爾獎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最早報道了一種嚴重的新型傳染病。感染者以嚴重發熱及消瘦為突出表現,伴隨各種嚴重的機會性感染,在患病半年內可迅速進展至死亡。艾滋病從1981年報道直至1996年的十幾年間,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從病毒感染後經歷6~8年的無症狀期,進展至嚴重免疫缺陷併發各種機會性感染,幾乎100%死亡。所以,在當時艾滋病又被稱為超級癌症,不僅會引起患者的死亡,而且還具有傳染性。

人類踏上了對抗艾滋病的征途。1981年,第一例感染者被報道,1983年,人們發現了艾滋病的病原體是一種新的逆轉錄病毒,並命名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法國西諾西和蒙塔尼教授因發現艾滋病病毒的重大貢獻,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4年,科學家們發現了艾滋病病毒主要通過破壞人體免疫系統中的重要成員CD4-T淋巴細胞(簡稱CD4細胞),導致了機體免疫功能不可逆的全面下降,是導致艾滋病發病的主要機制。

“雞尾酒”打開希望之門

隨著對病毒在體內複製和存活機制的不斷了解,1987年,第一個治療艾滋病的抗病毒藥物齊多夫定問世。但起初使用單一藥物抗病毒效果並不好,即便到1993年開始進行兩種藥物聯合治療艾滋病的臨床試驗,效果依然欠佳。患者使用二聯抗艾滋病治療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生命,但與不治療相比,僅能多存活半年到一年左右,沒有實質性改善。

抗病毒治療的轉機發生在1996年。隨著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案出現,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聯合使用三種抗病毒藥物的“雞尾酒療法”,使得艾滋病治療效果大大改善。1997年,李太生和他的法國導師在使用雞尾酒方案治療晚期艾滋病患者隊列當中觀察到,聯合治療不僅能有效控制體內病毒複製,還能使大部分患者的CD4細胞逐步恢復,從而實現免疫功能“重建”。這一發現從理論上證明,經過抗病毒治療,艾滋病晚期被破壞的免疫功能可以完全或者部分恢復,為艾滋病患者長期生存打開希望之門。

從1981年發現第一例患者,到如今成功抗病毒治療,艾滋病已經由人們所認為的致死性疾病,逐漸轉變為了類似高血壓、糖尿病的內科慢性疾病。

艾滋病患者需要終身服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使體內病毒複製處於被抑制的狀態。如此一來,患者可以在長期抗病毒治療過程中逐漸恢復免疫功能,延長生存時間的同時,可以獲得較好的生存質量。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艾滋病已有治癒病例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共有兩位艾滋病患者完全治癒。一個是10年前的“柏林病人”,一個是今年剛剛報道的“倫敦病人”。這兩位患者都是非常特殊的案例,他們在患艾滋病的同時又患上血液系統腫瘤。他們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同時,也需要接受放療/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治療。


這兩例治癒病例的共同點在於患者接受了幹細胞移植治療,而幹細胞捐贈者體內的CCR5受體出現一種罕見變異,造成CCR5缺失。CCR5是艾滋病病毒進入CD4細胞的一個輔助受體,它的缺失可使艾滋病病毒無法成功攻擊CD4細胞,進而阻止艾滋病病毒進入宿主細胞,避免其完成整合以及產生下一代。同時,這兩個患者還接受了放療/化療,研究人員考慮,這些因素可能有助於艾滋病病毒的消滅。

這樣的案例難以複製。雖然其治療方法不能作為治療艾滋病的標準手段,但是為人類攻克艾滋病提供了新希望。

其實,目前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基本都不滿足上述的各項條件,但也不要灰心喪氣。即使艾滋病患者不能大範圍地施行“治癒”治療,但就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來說,艾滋病患者通過服藥已經可以長期存活,並且能夠獲得較好的生存質量,繼而回歸社會,回到工作崗位上,組建家庭,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然而,現在更大的問題是很多人對艾滋病的認識存在誤區。

我們團隊針對1997年到2012年新診斷患者流行病學特點的研究發現,中國艾滋病患者的診斷相對延遲。因此,在臨床上仍然會遇到很多患者來就診的時候已經是艾滋病晚期,救治成功率和難度都會受到影響。

早期抗病毒治療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能夠降低HIV感染後患者的死亡率、促進免疫功能重建、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另一方面還可以降低傳染給他人的風險。

抗病毒治療作為有效的預防策略已經得到很多研究的支持,越來越深入人心。中國的艾滋病診療指南也主張,不管CD4多高都要開始抗病毒治療,這和以前根據CD4計數水平決定何時開始治療有了顯著變化。

對於早期治療的期待,建立在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基礎之上。首先,要知曉自己的感染狀況。在社會層面,倡導公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對艾滋病話題不要視而不見,對性教育、性健康的話題不能避而不談。這就需要每一個人從我做起,多瞭解一些艾滋病知識。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對艾滋病

越瞭解,越坦然

對抗流言 科普先行

科學在不斷進步,但大眾的認知卻遠遠沒有跟上科學的腳步。雖然近40年來,艾滋病治療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在很多公眾眼裡,艾滋病甚至比癌症還可怕。即使眾多科學家努力宣傳,談“艾”色變的氛圍仍難以扭轉。

“比病毒傳播更快的是流言”,很多人認為,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是和患者一起吃飯或通過呼吸道等進行傳播。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在很多相關流言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感染者的血液被打進不同食物裡,進而傳播。用一個比喻來說,即便是將一瓶礦泉水中注入幾萬個艾滋病病毒並喝下去,我們也不會感染艾滋病,因為胃酸會立即將病毒殺死。對抗流言,最好的辦法就是科學普及。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排除高危 患病也能早知道

艾滋病只能通過三種途徑傳播:沒有保護的高危性行為、母嬰、血液,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途徑。艾滋病患者可能存在病毒並能進一步傳播的體液包括: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胸腹水、腦脊液、羊水和乳汁等。

對於所有的普通人來說,首先應該評估其是否屬於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如男男同性性行為者、靜脈注射毒品者、與HIV/AIDS患者有性接觸者、多性伴人群、性傳播感染(STI)群體等。由於目前艾滋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是性傳播,更應該注意在高危性行為之後進行評估。

目前,艾滋病抗體的初篩已非常簡便,我們可以在網絡平臺或線下自行購買快速檢測HIV抗體的試紙,使用自己的血液或者唾液進行初步的檢測,檢測結果15~20分鐘即可查看。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HIV抗體最早可檢測到的時間為感染HIV後兩週,高危行為6周後檢測抗體陰性,基本可以排除感染。如果檢測呈陽性,也不要太恐慌,應立即去正規醫院或者當地疾控中心進一步確診和評估。所以,自行購買試紙並不能在很早期發現病毒感染。

除了自測抗體之外,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都能夠提供基本的檢測服務。除了醫院,各地疾控中心還設立了自願諮詢檢測門診,可以提供免費、保密的諮詢檢測,或可通過社會組織轉介做檢測。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艾滋病的性傳播概率如此高,我們應該怎麼預防呢?

艾滋病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掌握預防知識,拒絕危險行為,做好自身防護才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其中,最簡單的辦法是在不明確對方感染狀況的性行為過程中全程、100%使用安全套。如果沒有使用,如有必要,可在高危行為發生後72小時內,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服藥進行暴露後預防。

暴露後預防是在可能感染的情況下儘早開始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地在病毒產生下一代之前通過藥物進行阻斷。近年來,暴露前預防的概念也被提出,暴露前預防是當人面臨很高的HIV感染風險時,每天服用藥物,以降低被感染概率的措施行為。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的主題是“社區動員同防艾,健康中國我行動”,強調包括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會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社區的優勢和作用,強調個人健康責任意識,凸顯社區和個人的作用。我們已經意識到,只有提高全民參與度,才能讓國家民眾對艾滋病防治的科學意識跟上相關領域科學進展的腳步。

越瞭解,越坦然。通過全民參與防艾,讓每個人都能有足夠的知識,瞭解什麼時候我們需要檢測;在需要的時候能自信地對醫生說出:“我想進行HIV相關的檢測。”讓每個人都能夠放鬆地和HIV感染者一起工作、日常生活,也讓每一個HIV感染者都能勇敢地走進醫院進行治療,這就是我們全民參與艾滋病防治的最大目標。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關於艾滋病

大家都想問

問:和艾滋病患者接觸會傳染嗎?

答:艾滋病的傳播方式只有三種,分別是性傳播,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我們在判斷某個生活方式或者行為的時候可以參照上面提到的三種傳播方式,如果不符合任何一種,那就不是艾滋病的傳播方式。

艾滋病的傳播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帶病毒的體液,二是破損的黏膜。下面舉例來說。

握手是否會傳播艾滋病呢?我們在握手的時候,雙方手部的皮膚、黏膜都是完整的,沒有破損,而且我們飯前便後也會經常洗手,雙手不會主動分泌體液,即兩個條件都不符合。所以,握手並不會傳播艾滋病。

被剛叮咬了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是否會被傳播艾滋病呢?蚊子叮咬雖然會造成局部皮膚黏膜的破損,但沒有包含病毒的體液通過破損進入到人體中。因為蚊子在吸完艾滋病患者的血後,艾滋病病毒並不會在蚊子的體內繁殖,當蚊子在叮咬下一個人的時候,並不會把帶有病毒的上一個患者的血液注入下一個人體內,蚊子吸血的過程是單向性的,所以這個途徑也無法傳播艾滋病病毒。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問:艾滋病患者可不可以生孩子?

答:每個人都有生育的權利,對於艾滋病患者來說也一樣。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之一是母嬰垂直傳播。艾滋病患者更加關心的是,生出的寶寶是否健康。毫無疑問,艾滋病患者完全可以生出健康的寶寶,但是前提是需要在瞭解自身的感染狀態後採取一定的措施。不論是單陽家庭(父母其中一方患有艾滋病),還是雙陽家庭(父母雙方都有艾滋病)都可以通過阻斷的方式來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雖然感染HIV的孕婦有可能在妊娠期間、分娩過程、哺乳三種情況下將病毒傳播給下一代,但提前進行有效干預即可預防。具體的措施包括,孕早期進行產前檢查,明確感染狀態,發現可能存在的無症狀潛伏感染,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並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律隨訪評估;醫生會在分娩時儘量避免會陰側切、人工破膜等方式,儘可能降低該時期的傳播風險。如果孕晚期孕婦體內仍然可檢測到較高的病毒載量,必要時可以考慮剖宮產,同時也會對新生兒及時使用流動溫水清洗、清理口鼻黏膜等,降低感染風險。對於產後者,婦幼保健機構可提供免費的抗病毒藥物,讓嬰兒儘早(6~12小時)服用,進行感染預防,並定期隨訪。另外,應儘量避免母乳餵養。

那麼如果是父親患有艾滋病,母親沒有患病的情況下又如何處理呢?這時候需要準爸媽提前與專科醫生聯繫,表明有要寶寶的想法,這樣女方在受精之前可通過藥物干預進行暴露前預防。有效的預防可以保證孕婦不被感染,自然也就不會傳播給下一代。

問:艾滋病患者通常免疫力差,更容易感染,

那他們可以打流感疫苗麼?

答:艾滋病患者是可以接種流感疫苗的。正是由於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免缺陷,患者因免疫力低,所以更容易獲得機會性感染。而艾滋病患者經過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之後,可以達到免疫重建,免疫功能得到恢復。所以,如果艾滋病患者希望可以接種流感疫苗,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一是患者體內病毒完全抑制已超過半年,二是CD4+T淋巴細胞計數超過200個/μl,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可以接種流感疫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