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正文開始之前,小嗨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最喜歡哪個國家的恐怖片呢?

對於這個問題,想必一定會出現日本和美國這兩個答案吧。

沒錯,日本和美國的恐怖片,始終憑藉驚悚的形象和過硬的質量深受影迷們的喜愛。

然而告訴你一個出乎意料的消息。

前段時間,《新週刊》對豆瓣上20年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10463部恐怖片進行了綜合分析。

在平均分這一項裡,日本和美國僅僅排在了第7位和第11位。

而中國香港以353部恐怖片、5.83分的成績位列第5名。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其實這個結果並不讓人驚訝。

因為在曾經那個亞洲恐怖片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年代,中國香港恐怖片大放異彩。

誕生了許多經典作品。

今天小嗨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其中之一。

——《office有鬼》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該片可謂是眾星雲集。

陳小春馮德倫莫文蔚舒淇苑瓊丹江美儀,紛紛參演。

影片整體採用了當時比較流行的單元劇的形式。

圍繞著一棟大廈中“每年都要死去九個人”的傳言展開,分別講述了三個故事。

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來看劇情。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第一個故事,《最後一格》

主人公Pat是這棟大廈裡某家公司的新員工。

她發現女同事都不用同層的衛生間,感到很奇怪。

後來,她先後看到兩位女同事和衛生間最後一格里的人聊天、傻笑,還踮著腳走路。

不久,她們便相繼自殺了。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等到警方來調查的時候Pat才知道,原來最後一格是雜物間,根本不可能有人。

某天晚上,Pat親眼看見朋友芭姐被一隻鬼手拖進了衛生間的最後一格里。

救人心切的她,鼓起勇氣用斧頭劈開了門。

卻看見芭姐和其他兩個死去的同事正衝著自己微笑。

第二天,Pat也跳樓自殺了。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第二個故事,《準時上班》

故事的主人公,是這棟大廈裡某家公司的老闆Richard

一次度假後,他回到公司,卻收到了五個員工全部出車禍去世的消息。

但是,他還能看見他們像往常一樣在那裡工作。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為此,他找到一位風水大師尋求幫助,大師給了他牛眼淚以看清鬼魂的真面目。

Richard照做後嚇得趕緊躲進家裡,不知所措。

結果鬼魂們竟然找上門來,並希望他從此以後認真打理公司。

Richard答應後,他們終於安心地離開了人世。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第三個故事,《選擇》

主人公Ken和Pat一樣,也是這棟大廈裡某家公司的新僱員。

在這裡,他認識了阿珊

阿珊告訴Ken,自己有陰陽眼,常常被一個白衣女子糾纏。

只有自己死掉,她才肯罷休。

某天晚上,阿珊跳下了樓,Ken為了救她也跟著跳了下去。

誰知阿珊瞬間消失,Ken則丟掉了性命。

她尋找替身的計劃,已經得逞。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這部上映於2002年的《office有鬼》,距今已經整整過去了17年的時間。

儘管它沒有其他同類型電影那樣有名頭,可還是讓許多小夥伴記憶猶新。

該片巧妙地利用了短片的優勢,成功營造出緊湊的氣氛。

劇情發展頗為明快,有效地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而且影片本身的娛樂性相當豐富。

三個故事風格迥異,有恐怖,有搞笑,也有深情。

看似各講各的,實際上相互之間又有所聯繫。

雖然不是環環相扣,但也算是順暢合理。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比如第一個故事開場,一群員工在大廳裡閒聊著關於大廈的恐怖傳言。

與此同時,第一天上班的Pat和Ken相遇。

後來,Pat在電梯裡遇見了白衣女子。

奇怪的是,白衣女子一直在說著“對不起”,讓人感覺莫名其妙。

而這一橋段在第三個故事最後得到了解釋。

原來那天大廳裡的人,除了Pat和Ken,全都是鬼魂。

並且白衣女子已經看出來,芭姐要找Pat做替身。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再比如那個大廈裡“每年都要死去九個人”的傳言。

Pat和她的兩個同事,Richard的五個員工,加上Ken,剛好九人。

今年的“指標”完成了......

關鍵在於,本片不同於那些單純為了嚇唬人而嚇唬人的恐怖片。

三個故事都不僅僅是單純的鬼故事。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第一個故事,頗有一種日本恐怖片的味道。

導演麥子善嘗試以遠鏡頭、封閉鏡頭和音響效果來營造恐怖感。

很多場面處理得非常不錯,只可惜劇情有些薄弱,創意也有些欠佳。

不過這並不影響故事整體的出色。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Pat是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面對鬼魂的時候驚慌失措。

可她依然強忍著恐懼去救人。

殊不知正是她的好心,讓她落入了鬼魂精心設計的圈套。

好心,卻沒有好報。

仔細想來,現實生活中不是也有這種人嗎?

先和你成為朋友,讓你放下戒備,然後利用你的善良和同情心達到某種目的。

等到你發現時,他們已經大功告成。

“朋友”這兩個字,發揮的空間太大了。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第二個故事,搞笑十足,與全片風格相異。

鬼魂的扮相和Richard的遭遇太惹笑,劇情的發展也讓人忍俊不禁。

誰能想到五個死去的員工停留人世,竟然只是為了讓老闆按時上班、好好打理公司呢?

但整個故事的基調卻是溫暖的。

在搞笑的同時,讓人莫名感受到一種溫情。

鬼魂們的執念,不正是對於Richard的關心和愛嗎?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第三個故事,明顯想要出人意料,不過注意力強的觀眾不免一早就能猜到結局。

即便如此,它傳達出來的思想依然是三個故事裡最為深刻的。

Ken被阿珊的外表所迷惑,從頭到尾都沒有懷疑過她和她說過的話。

堅信白衣女子才是鬼。

結果,恰恰相反。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之前有一個橋段。

Ken、阿珊、白衣女子,三人一同等電梯。

兩間電梯的門同時打開,阿珊和白衣女子各自進入一間電梯。

Ken猶豫了幾秒鐘,最終進入了阿珊所在的電梯裡。

從那時起,他就已經選錯了。

一步錯,步步錯。

我們無須說Ken以貌取人,因為這是人性的“通病”。

如果是你,或許也會相信外表具有迷惑性的阿珊,無條件地信任她。

阿珊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從而達到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大多數恐怖片,都圍繞著恩怨情仇展開。

厲鬼索命,也是因為先冤死,然後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即便過程恐怖,可你會覺得冤有頭債有主,理所應當,並沒有什麼不妥。

然而這部《office有鬼》,三個故事,兩個都是主人公被鬼魂利用了善良和好心。

它所帶來的恐怖,是一種經不起琢磨的恐怖。

因為太過心寒而產生的恐怖。

人的愛,暖不熱鬼的心。

時隔17年,我依然喜歡這部香港恐怖片

《office有鬼》

影片的最後,第二年,Ken也要找人做替身了。

詛咒依然在輪迴。

誰又會變成下一個Pat和Ken呢?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