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在香港電影風起雲湧的輝煌時代,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人。他們大多是年少入行,日夜流連於各個片場。耳濡目染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編、導、演三合一已是家常便飯,橫跨到美術、配樂、剪接、攝影、動作指導等多個專業領域的,才稱得上是“全才”。香港影壇中公認的全才不多,其中的佼佼者當屬陳勳奇。不過,今天要介紹的並不是他,而是另一位“全才”——胡大為。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胡大為

胡大為(英文名:David Wu),1952年生於香港,1995年加入加拿大籍。前香港電視、電臺節目主持人,曾擔任演員、導演、剪接、混音、副導演、編劇、配樂等多種職務。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年輕時的胡大為

1970年,“邵氏”登報招收剪接學徒,胡大為報了名,自此進入“邵氏”。1975年,胡大為由助手升級為主剪,劉家良的第一部導演作品《神打》即是與他合作。70年代末功夫片大行其道,胡大偉未能免俗,以功夫片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不過當時的他形象略猥瑣,出演的多為丑角。之後亦涉及喜劇片、恐怖片等多種類型,成為各種角色信手拈來的金牌綠葉。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胡大為銀幕形象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奇招》

在莊泉利主演的《奇招》中,胡大為客串了一個喜劇人物“排骨”,這大概是他最不願回顧的經歷了。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天羅地網》

在黃志強導演的史詩級動作片《天羅地網》中,胡大為完全擺脫了喜劇色彩,飾演了一個重情重義的失意軍人。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白髮魔女傳》

1976年胡大為加入無線電視,結識了徐克。八十年代後期,胡大為開始涉獵配樂工作。他與徐克、吳宇森、于仁泰等多位知名導演有過密切合作。有些電影他都是剪接、配樂一把抓,比如《刀馬旦》、《倩女幽魂》、《英雄本色》等。同時胡大為也參與編劇工作,《白髮魔女傳》就是他和于仁泰合作的結晶,並以此片獲得了1993年第30屆臺北金馬影展最佳改編劇本獎。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廖偉雄、胡大為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笑星撞地球》

1990年至1992年,胡大為與廖偉雄主持搞笑節目《笑星救地球》,大受歡迎,一連製作了三輯,每輯13集。胡大為還以此節目為藍本,自導自演了喜劇電影《笑星撞地球》。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刀馬旦》

胡大為的最高成就還是體現在剪接方面。憑藉《殺出西營盤》(1983)、《打擂臺》(1984)、《刀馬旦》 (1987)、《笑傲江湖》(1991)、《縱橫四海》(1992)、《白髮魔女傳》(1994)、《夜半歌聲》(1996)、《浪漫風暴》(1997)等優秀影片,胡大為獲得金像獎、金馬獎多次最佳剪接的提名。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辣手神探》

雖然陪跑多年,但胡大為的作品質量始終有口皆碑。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最終獲得了兩次最佳剪接獎。一次是1993年以《辣手神探》獲得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接獎,另一次是吳宇森導演的《赤壁(下)》,在2010年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榮獲最佳剪接。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狼族盟約》

九十年代後期,香港電影陷入了低谷,胡大為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北美。他參與拍攝了許多好萊塢電影及電視劇集,比如《鬼娃新娘》、《五行戰士》、《狼族盟約》、《魔法之王》、《冰雪女王》、《龍之子》、《新縱橫四海》等等。其中由他擔任剪接師的法國電影《狼族盟約》在美國票房成績理想,成為近20年來美國票房第二高的法語片。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金山》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金山》

2009年,胡大為執導了了中國與加拿大合拍的電影《金山》,由孫儷主演;2011年又推出了導演作品《遍地狼煙》。這部電影的失敗讓胡大為重新拾起了剪接的工作,他陸續擔任了《太平輪》、《鍾馗伏魔:雪妖魔靈》、《擺渡人》的剪接師。電影的質量姑且不論,作為一名剪接師,胡大為也算是盡力了。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胡大為

對於年輕的電影人,胡大為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多看電影,到電影院去看。因為可以看到很多能夠啟發你的靈感,給你一個經驗。別人花了幾千萬和很多心思去做的東西,你要看到他們的優點和缺點,然後活學活用。

END

除了陳勳奇,香港影壇還有這一位“全才”——胡大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