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綜藝節目越來越“玩命”,可是,這個怪現狀到底該怪誰呢?

現在的綜藝節目越來越“玩命”,可是,這個怪現狀到底該怪誰呢?

現在的綜藝節目越來越“玩命”,可是,這個怪現狀到底該怪誰呢?

高以翔在深夜錄製節目的工作狀態中猝死的消息讓所有人震驚、痛惜,這兩天朋友圈看到最多的感慨就是“人生無常,沒有任何工作值得你以命相拼”“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的確,事情發生以後大家再重新審視現在的綜藝節目(包括但不限於《追我吧》)驚覺:原來我們已經習慣了“挑戰”“驚險”“高能”“刺激”“極限”等一系列其實可能很危險的宣傳元素。甚至不僅是綜藝,延伸到整個娛樂圈,“拼命三娘”“拿生命在演戲”“堅持不用替身”這些title在大家眼裡可都是表示“敬業”的好詞呢!錄個綜藝要這麼“玩命”,而且整個行業有越來越“玩命”的趨勢,這個怪現狀到底該怪誰呢?

高以翔倒下了再沒醒過來,

大家驚覺:現在綜藝都這麼玩命?

11月27日凌晨1點45分,高以翔在奔跑中說了一句“我不行了”,然後突然倒下,然後……再沒醒過來。有人在追責節目組的保障措施,有人在追問高以翔當天的身體狀況,有人在深思整個行業生態。還有很多沒有看過這個節目的網友趕緊去了解了一下這什麼“高能”節目啊?首先《追我吧》的定位是“競技挑戰”類節目,之前在宣傳中的介紹是“在你追我逃的硬核競賽氛圍中突破體能極限,展現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競技精神”。在剛開播的三期節目當中可以看出節目並非“虛假宣傳”:嘉賓要以最快速度向前奔跑並相互追逐,還要越過各種阻礙攀爬、跳躍,節目的要求是“最終環節挑戰70米爬樓和高空速降”,挑戰的是“他們能否克服恐高心理及突破自我極限”。事實上,很多嘉賓都是克服恐高吊在高樓外攀爬。節目字幕打出了“危險動作請勿模仿”,但其實明星也是普通人啊:常駐嘉賓陳偉霆是健身愛好者,身材和體能都是相當不錯的,參加節目也是頻頻喊累,也表示自己雖然熱愛運動“但沒有到這種程度啊”;黃景瑜身體健壯還練過柔術,但也是經常滿頭大汗表情失控。有一期奧運冠軍李小鵬和鄒市明也被邀請來挑戰,李小鵬也坦言自己用力過度爬不動了。鄒市明是專業拳擊手哦,依然也跑到沒有知覺、腿抽筋。錄了兩期的鐘楚曦直言該節目“太累太累了”“心臟真的會受不了”,90後的她甚至吃了三天速效救心丸。

《追我吧》是個例嗎?高以翔是第一個嗎?當然不是。之前跳水節目《中國星跳躍》錄製時釋小龍隨行人員意外溺水身亡,當時引發過爭議;2018跨年演出,陳偉霆表演的舞臺升降臺發生故障,忽然出現大坑,稍不留神就可能掉下去;張傑參與上《王牌對王牌》時粉絲爆料節目連夜錄製到早上五點,期間節目裝置有滑輪意外砸下;還有樂嘉、王寶強、陳楚河、費曼等也都因各種原因在節目中導致意外受傷。

不僅高以翔也不僅綜藝,

一個又一個明星站出來say no!

“感覺身體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十八天沒有卸妝,月拋帶了兩年半作息紊亂,我卻越來越胖”……彩虹合唱團這首《感覺身體被掏空》讓很多“社畜”感同身受。本來以為光鮮亮麗的明星們又美又有錢,不會有這種“身體被掏空”的恐懼,但高以翔的猝死卻讓大家發現“原來明星也不容易,甚至是高危職業”。高以翔去世的消息發佈後,蔡康永、周迅、楊冪、舒淇、姚晨、鄧超、鹿晗、趙又廷、林俊杰等諸多明星都紛紛發文表示悼念,除了懷念感傷外,很多演員也表達了對目前演員所處生態的擔憂和憤怒。

宋佳的發文直截了當:“當熬夜變成敬業,當拼命當成應當,當生命不在的時候,誰來保護誰。高危職業,同行們熱愛的同時請保護自己,愛護自己”,這條留言讓很多明星感同身受,姚晨轉發時表示“太痛心了!真希望別再以生命為代價,來換取對不合理現象的警醒”。郭濤表示心痛的同時,表示“這個行業裡大家都在透支著自己的身體”。藍盈瑩直接表明:“極其反對推崇這種以超時,加班為論調的‘敬業’,像傳染病一樣氾濫的社會焦慮症!不知道到底在被什麼追著跑”。

不拼沒機會?不熬夜不敬業?

行業性“玩命”,誰的焦慮誰的錯?

高以翔的意外離世讓大家震驚反思的同時也有部分網友不解:作為明星,明知道這個工作辛苦甚至危險,可以不接啊!為啥這麼多藝人甚至好多大牌明星都要這麼拼呢?其實主持人張大大的發文可以部分解釋這個問題,他坦言這個行業真的不容易,“看似有選擇又並沒有選擇,一直在等待被挑選被評價被質疑被替換被淘汰,要微笑要謙卑要莫名其妙靠近完美”,他說不敢不拼是因為不拼就沒機會,不敢不熬夜因為不熬夜不敬業,不配合就是耍大牌,不敢表達不滿沒辦法解釋,因為喜歡你的不需要、討厭你的人根本不會相信。他說的現狀“機會越來越少、大家越來越拼、罵人的話越來越難聽、隕落的人越來越年輕”觸目驚心,接下來他說的“肯定要繼續努力繼續拼”又讓人無奈……

張大大所說的當然不能代表所有人所有處境,但至少說明演員很多時候身不由己,並非為了錢拿命去搏。這次高以翔的事情讓很多開始反思:從什麼時候開始,“拼命三娘”“拿生命在演戲”“堅持不用替身”這些title在大家眼裡可都是表示“敬業”的好詞呢?正常邏輯下,如果非專業人士必要的時候用替身是安全的選擇啊,熬了多少個夜就為演好***這是不健康的啊,“拼命三娘”真的能好好享受演戲嗎?但其實這些宣傳的溢美之詞竟然也都被很多人接受了,不久前《奇遇人生》開播楊穎擔任第一期嘉賓,期間楊穎表示因為生理期實在太累了沒辦法跟上徐玉坤老人的騎行,彈幕上很多人挑剔楊穎“不走心”“敗好感”“接受節目規則就不要偷懶”,但其實如果真的身體不舒服發生意外的話,那粉絲肯定是要怪節目組的……所以是要怪觀眾要求太高太苛刻才導致節目和演員越來越拼嗎?可觀眾也很無辜:“流量明星按分鐘拿錢,摳圖念數字,難道我們不能要求他們敬業?”還有粉絲表示:綜藝越來越拼完全是曲解觀眾需求,大家愛看《極限挑戰》和“跑男”是衝著明星之間搞笑互動、鬥智鬥勇去看的,誰會真的想看他們能跑多快、能跳多高啊?

所以在流量焦慮之中,

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明星長期超負荷,觀眾不願意“被代表”,那麼造成演員“高危”的行業畸形是衛視、網站等平臺和製作方的錯嗎?此次高以翔的事故浙江衛視方面已經表示“擔責、反思、全面檢查”,但從數次意外和明星們的“憤怒”可以看出:這不是單獨個案。目前某衛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幕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實我們做後勤、剪後期的工作人員數量龐大,動輒通宵,熬夜是常態,長期超負荷”“沒辦法,競爭激烈,尤其一個類型節目火了蜂擁而上,一個創意火了就要爭分奪秒,有時候早上線一個星期等於省了上百萬千萬的宣傳費”“想順利招商就要請明星,明星多了要敲定所有人和場地的統一檔期特別難,有的明星白天趕商業活動,只有錄製節目的時間可以機動”“熬夜當然不好,但久了生物鐘都亂了,現在讓明星或者讓我們工作人員早起,可能跟熬夜一樣痛苦”。

那到底是誰的錯?網上這兩天大張偉怒批真人秀的一段視頻被贊瘋了,大張偉曾吐槽“他會不會做飯、有沒有cp,他兒子可不可愛,這些跟他業務好不好有什麼關係?我覺得真人秀會毀了藝人”。但說起真人秀的火爆一方面是養活了一幫通告藝人另一方面有的明星也是“被迫營業”,演員演啥像啥,但真人秀中粉絲是可以看到明星自己真實一面的,所以很多時候粉絲也希望偶像多上真人秀。高以翔的宣傳娜娜就在朋友圈哭著寫道:“不再讓你營業了,你不是喜歡戶外和旅遊嗎?你盡情地去玩吧,但求你回來不要再鬧了”,聞者落淚。

有人說一切歸結於收視是萬惡之源,也就是全行業的流量焦慮。其實這種狀況不僅是國內,哪怕是綜藝創意很厲害的韓國也存在這樣的焦慮。最近我看了製作出很多9分以上綜藝的韓國著名製作人羅英石的一本書,他無奈地表示:為了想出更好的點子、更快地做好節目,他自己經常熬夜通宵,回家小女兒居然認不出他。而他的同事加班加到要去看心理醫生,他為了節目哭求同事不要辭職……

《追我吧》開播三週還沒有豆瓣評分,說明大家並不真的想看這種“搏命”啊;近兩年“流量神話”的破滅讓市場更加承認實力;不久前朴樹錄節目錄到一半說“我要回家睡覺了”,大家並沒有覺得他不敬業,而是覺得“好可愛”“他奉獻給大家的音樂已經夠了,其餘的希望他做自己”;越來越多人不認可“拼命三娘”“拿生命去拍戲”……

有句話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那麼就從每個人做起吧。對於演員,希望在做好敬業的本分同時,越來越多人勇於“say no”;作為觀眾和粉絲來說,不催更不獵奇,追劇看綜只看質量不求速度,不要動輒去網絡暴力;那麼,對製作方來說呢,不管節目質量如何,請首先要做到專業吧!不管從安全還是保障方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