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味道老酒 盡在君興雙橋—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中國是文明古國,是酒的故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土有別,秉性各異。山、水、土壤、空氣、糧食,不同的風土造就了不同的風俗人情,造就了風格各異的豫酒文化和豫酒品牌。

每一座城都有屬於自己的味道,探一座老城,尋一方滋味。百城百味,豫在鄭州。悠久的文化,賦予了鄭州雙橋酒豐富的內涵;古老的工藝,造就了雙橋酒完美的品質;淳樸的民風,創造了雙橋酒良好的聲譽;而400年的傳承,則鑄就了幾代鄭州人記憶深處刻骨銘心的專屬味道。

隨著市場經濟時期到來,作為集體企業的雙橋酒業面臨轉型,上世紀9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君興雙橋酒廠陷入困境。作為雙橋酒第21代傳承人王玉欣"重整行裝再出發",讓沉寂了20多年的古溫系列酒再度贏得了市場認可。季冬時節,記者走進君興雙橋酒廠,探尋酒廠的"前世今生",帶您細細品味"中原貢品"之美酒。

鄭州味道“雙橋酒”重煥光彩

提起鄭州味道,外地朋友首先想起鄭州的大碗燴麵,而老鄭州人的記憶和味道,首先提到的是“雙橋酒”。“雙橋酒”也被鄭州人親切的稱為鄭州“茅臺”。

據悉,此酒始於唐初,盛於明清。在明清時期曾被作為貢酒長期供奉朝廷,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雙橋酒”是被《鄭縣誌》唯一被列為地產酒的產品。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提起‘雙橋酒’,難禁口水流。”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農曆十月,光緒皇帝偕慈禧太后一行由西安返京,途經鄭州時,知州以“雙橋酒”做為貢品獻給皇帝和太后,使“雙橋酒”一時名聲大噪,此後“雙橋酒”做為貢酒曾風行於北京和南京,流行中原地區,堪稱一絕。

雙橋大麴曾是老鄭州人民心中的共同印記,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家鼓勵興辦村辦企業,“雙橋酒”逐漸興起,開始風行河南省內外,當時用兩張酒票才能買到一瓶雙橋大麴。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實行酒類專賣,雙橋村的酒坊紛紛停業,“雙橋酒”就此銷聲匿跡,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做為紅極一時的“老字號”,雙橋成了老鄭州人津津樂道、揮之不去的記憶。

2003年,雙橋村的長者們找到了王玉欣說,“雙橋酒”不能在他們手中丟了,不然對不起雙橋村,對不起雙橋人。為傳承老祖宗留下的釀酒技藝,2004年10月,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成立,王玉欣毅然挑起了振興和發揚雙橋酒的重任,立志要讓綿延千年的“雙橋酒”重煥光彩。這些年,“雙橋酒”第21代傳承人王玉欣帶領大家經過艱苦努力,使“雙橋酒”發展進入快車道。

“雙橋酒廠,曾是鄭州乃至河南的特產標籤之一。讓雙橋酒廠‘起死回生’‘雄風再起’,讓‘雙橋酒’重新走上消費者的餐桌,為振興豫酒作貢獻,這是雙橋酒廠投資的初心。”王玉欣深情地說。

把雙橋“釀成”一壺好酒

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位於鄭州市惠濟區江山路辦事處雙橋村,在惠濟區的一家街邊超市,記者看到一款“君興雙橋”光瓶酒,售價50元,超市工作人員說道,“這是本地酒,賣得不錯!”

記者漫步酒廠,一口口富有"年代氣息"的貯酒窖池和"現代氣息"的生產車間交融在一起,和諧共生。在生產車間,一陣酒香味撲鼻而來,放眼望去,800平方米的車間裡有36個釀酒的窖池,蒸好的高粱就是要在這裡釀成醇香美酒。

該公司董事長王帥介紹,為了更好地傳承雙橋釀酒工藝,打造歷史名牌“雙橋酒”品牌,公司引進了一系列生產、化驗、檢測設備,並高薪聘用一部分高級技術人員。堅持嚴格篩選糧食原料、規範古法釀造工藝環節,嚴格按照國家酒類衛生安全生產標準,注重科學管理,提升企業品位。

王帥是一個大學畢業生,30多歲,帶著一副眼鏡,鏡片背後透著精明。由於他是聞著酒香長大的,子承父業,就潛下心來傳承釀酒技藝,發誓把家鄉瀕臨失傳的“雙橋酒”釀成一壺好酒。目前,他已在創業之路上打拼近10年。

“這是高粱,已經用機器粉碎過了,每一粒高粱粉碎成5塊,然後拌上酒糟上鍋蒸熟。”王帥說,“經過兩個月的自然發酵週期,就可以進入第二輪蒸酒、出酒了。每個窖池大概能出250~300公斤的原酒。”

在鄭州,國內一線、二線的酒類品牌以及省內強勢酒類品牌少說也有幾百個,當時的君興雙橋既沒有很好的品牌認知度,也沒有高額的市場推廣費用,要立足市場,只能靠品質、靠口碑,王帥說:“就一輛麵包車,一個業務員。在沒有品牌,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前期就是一家一家白送,甚至有些老闆都不要,那就送第二次,送第三次。”

紮根惠濟,放眼全市,精準的市場定位很快就讓“君興雙橋酒”被消費者認可。2008年,王帥在惠濟區開了第一家公司直營店,他說:“四年時間,從最開始的幾十家店,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家店,最近三年每年都是30%的增速。”

據介紹,“雙橋酒”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酒,釀製技藝主要包括選料、制曲、發酵、蒸酒、貯酒、調製、檢測、包裝等工序。“君興雙橋酒”以精選優於國標的糯高粱、大米、小麥和天然泉水為原料,自然接種,適時制曲;泥池老窖,長期發酵;緩火蒸餾,量質摘酒;分區窖藏,長期貯陳;以酒兌酒,精心調製而成。

在公司原酒窖藏倉庫,公司技術總工李林說:“白酒酒質與窖藏調味老酒的品質有密切關係,新釀白酒裡兌上幾滴調味老酒,酒的味道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酒廠的窖藏老酒是無價之寶,這些陳年老酒,是源源不斷地造出好酒的源泉。”

記者採訪時看到,在公司的勾調車間,王帥與調酒師交流工藝,確保酒的精度;在公司的化驗室,技術人員正在精心檢測酒的酸鹼滴定,保證酒的品質。

王帥說:“有德高望重的老專家指導,有優質的窖池和生產工藝作保證,我們有信心把古溫酒廠做大、做強、做長久,為重塑白酒行業形象、造福家鄉人民作出貢獻。”

近兩年來,省市有關領導多次走訪調研該公司,瞭解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用地、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公司重振發展信心,增強發展活力。堅持純糧釀造、固態發酵,公司自建廠以來,所有酒品全是純正的雙輪底酒,口感綿柔、香味飽滿、陳香四溢,產品一度供不應求。

酒香不怕巷子深。憑藉獨有的口感、優惠的價格和優質的服務,如今,很多雙橋村民都在王帥的公司實現就業。公司已經設計研發出十幾個品類,36個窖池也遠遠跟不上酒廠的發展速度,擁有280個窖池的生產車間已經建成。王帥說,“他想把‘雙橋酒’釀成一壺真正的好酒,讓外地的朋友到鄭州不只喝胡辣湯,吃燴麵,同樣也喝‘雙橋酒’,將‘雙橋酒’做成鄭州的一張名片。”

傳承非遺釀酒技藝

近年來,該公司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為中心,著力自主創新,彙集各方力量和智慧,勵精圖治,將精湛的傳統工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開發出無色透明,窖香優雅,圓潤適口,香味協調,餘味爽淨,秉承傳統技藝的“雙橋味道”正在被不斷喚起,2013年君興雙橋酒釀造技藝被列入“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3~2016年“君興”和“君興雙橋”雙雙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公司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理念,堅定鄭州區域強勢白酒品牌目標,全力打造鄭州的城市名片。

“雙橋酒”作為鄭州唯一的地產酒,無論從歷史傳承的角度,還是從區域市場品牌的角度,我都有責任把‘雙橋酒’做大做強!”王玉欣說,“雙橋酒”在他小時候就住進了他的內心,小時候他是“雙橋酒”的觀眾,長大後他是“雙橋酒”的消費者,到最後,他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雙橋釀酒技藝的21代傳承人,一切看似偶然,但其中又透露了必然,全因為他內心有一份對“雙橋酒”無法割捨的感情。

做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雙橋酒”帶著原始古風,帶著情懷回味,帶著殷切期盼,帶著厚重底韻,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走進了老百姓的生活。在豫酒振興背景下,鄭州市惠濟區政府相關領導曾多次前往君興雙橋酒廠視察指導,政府的支持為提升品牌知名度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印證“君興雙橋酒”過硬的品質保障。

在傳承歷史技藝的同時,公司不斷與時俱進,積極促進白酒釀造技術創新,2017年該公司釀酒實驗室被河南省發改委確定為“河南省白酒工程實驗室”和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實習基地,通過產、學、研相結合,持續提升“君興雙橋酒”產品品質。承載歷史記憶的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正在不斷走出深巷,讓更多人重新回味鄭州記憶中的味道。

鄭州味道老酒 盡在君興雙橋—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公司董事長王帥

鄭州味道老酒 盡在君興雙橋—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鄭州味道老酒 盡在君興雙橋—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鄭州味道老酒 盡在君興雙橋—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鄭州味道老酒 盡在君興雙橋—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鄭州味道老酒 盡在君興雙橋—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鄭州味道老酒 盡在君興雙橋—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鄭州味道老酒 盡在君興雙橋—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鄭州味道老酒 盡在君興雙橋—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本報全媒體記者 張傳勝 餘昌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