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120救護車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前不久,68歲陳先生心臟驟停,番禺區120急救中心接到電話以後,迅速派出120救護車,在做心肺復甦的過程中,120救護車裝備的電動胸外按壓機發揮了大作用。

自2018年起,番禺區財政每年全額支付購買4輛“120”救護車輛,持續5年,共20輛。而近年,番禺區新車上配備了不少“黑科技”,新救護車成為了流動的搶救室,院前救治病人不斷提質提速。

今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番禺區120急救中心,探訪120救護車身上藏著的“黑科技”。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120調度中心

8輛新救護車配備了電動胸外按壓機

病人因多種因素導致心跳驟停,需要醫護人員馬上進行胸外按壓以心肺復甦。胸外按壓即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一般按壓2分鐘即輪換,且輪換造成的停頓越短越好,否則胸外按壓產生的血壓馬上下跌。車床推行中,還需要醫護人員騎壓在病人身上施行按壓,這樣既不不方便,且容易摔倒。胸外按壓機能顯著提高心肺復甦的效率,減少復甦併發症,降低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能完全替代徒手心肺復甦。要將醫護人員從胸外按壓中解放出來,就必須施行其它同樣迫切的搶救措施,於是番禺區引進了電動胸外按壓機,2018年、2019年購置的共8輛救護車均予配備。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該套設備使用方便、操作簡單、省時省力、按壓幅度準確、可有效按壓,並可降低按壓時造成患者胸部肋骨骨折風險。其按壓深度、頻率符合國際最新醫學指南要求。機內電池充滿電後可續航兩小時,且可接車載電源。它不知疲倦,保證轉運時按壓不間斷。

4輛救護車配備便攜呼吸機

呼吸機即是幫助病人呼吸的機器,用於呼吸微弱或無呼吸的病人。院前急救使用的便攜呼吸機體積小,重量輕,市場上部分便攜呼吸機不能混合氧氣和空氣(只呼吸純氧),或刻板地定期送氣。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2019年,番禺區採購的4輛救護車配備了便攜呼吸機,該設備具有空氣與氧氣混合功能,節約氧氣用量,降低氧中毒風險。還具有感知病人自主呼吸功能,時間窗內檢測到自主呼吸則協助自主呼吸完成,時間窗內未檢測到自主呼吸則定期送氣,顯著改善呼吸微弱者舒適性。

市內率先將視頻喉鏡納入救護車標配

經口氣管插管是院前急救四項基本技術操作之一,是院前救治的難點之一,它的技術難點在於從喉中上提會厭軟骨,暴露聲門,此時可從口中看到聲帶。有些病人頸部較短,又或者口腔、咽喉出血等情況均增加插管難度。如果喉鏡前端增加個攝像頭,在屏幕中實時顯示,則不必從口中直視聲門,顯著降低氣管插管難度,這便是視頻喉鏡。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以往區內部分醫院在急診科、手術室配備視頻喉鏡,2019年番禺區購置的四輛救護車也配備了視頻喉鏡,在廣州市內首次將視頻喉鏡納入救護車標配。

8輛救護車配備先進除顫監護儀

近兩年番禺區購置的8輛救護車配備的除顫監護儀為成年人、兒童、新生兒通用,且具備心臟起搏功能,還具有心肺復甦實時反饋功能,可顯示胸外按壓的深度、頻率。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除顫監護儀既是心電監護儀,又實時顯示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還是心臟除顫儀(是通過釋放較強的脈衝電流通過心臟來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復竇性心律的一種醫療器械),在近兩年的院前救治中發揮了大作用。

4輛救護車已配備可摺疊上車擔架

隨著居民住宅樓越建越高,對電梯的依賴也越來越大,而開發商為節約成本,電梯設計的普遍較小,為高層住戶搶救病人帶來不小的困難。2019年,番禺區採購的4輛救護車已配備可摺疊上車擔架。這款可摺疊上車擔架,往救護車車廂裡推,擔架下部支架自動收縮,變成床。往車廂外拉,支架自動下放,變成車床。當需要進入住宅電梯時,可快速變身為輪椅,以適應電梯相對較小的空間。若不能變身為輪椅,則絕大多數電梯進深不足以容納車床。

“以前急救車裡配備的搬運設備的普通上車擔架,進不了電梯,經常用簡易擔架或輪椅搬運下樓,上車前需轉移到上車擔架,現在用可摺疊上車擔架方便多了。”急救中心護士小趙說。

據瞭解,可摺疊上車擔架的引進對於轉運病人更靈活,更方便。以前用簡易擔架至少需要2人來抬,有時碰到體積重大的甚至需要3-4人,現在只需一人即可輕鬆轉運病人。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為搶救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番禺區在引進可摺疊上車擔架基礎上,還引進鏟式擔架,此款擔架有別於一般的擔架,它可以分別將兩塊板插入到病人身體下面,扣合後抬起。最大限度的減少在搬運過程中對病人造成的二次傷害。最後登場的是脊柱固定板,用於可疑脊柱損傷病人,通過特殊的扣帶、頭部固定器,經過專業手法將病人固定在該板上。其本質也是一具擔架,減少脊柱損傷病人二次傷害。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近兩年採購的8輛救護車配備的鏟式擔架和脊柱固定板均可透X射線和順磁性,可直接上CT機、X光機和核磁共振機的檢查床,避免反覆過床,減少二次傷害。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三峽、黃劉生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燕、肖桂來 通訊員 黃劉生、李桂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