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說起山西平遙古城,很多人就聯想到晉商文化,對於晉商文化的瞭解,大多也是從電視劇中得知。例如,《白銀谷》、《喬家大院》等影視劇作品中。其實平遙古城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在偉大的帝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先有潭柘寺,後有紫禁城!”潭柘寺,有著比北京城更古老的歷史。而在平遙古城也可以說“先有尹府,後有平遙古城!”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今天就講講這段走馬平遙,恍如隔世你所不知道的平遙歷史。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瞭解尹府文化之前,先要了解一段平遙的歷史,得從平遙古城最早的雛形開始。早在2700多年前的周宣王時期史料記載,早在2700多年前的周宣王時期,尹吉甫率師北伐時,既“駐兵於此”,營建防禦工事,當屬首要。很顯然,那次浩大的軍事防衛工程為後來的平遙城牆奠定了基礎,平遙城牆的雛形就在“宣王中興”的年代裡告成了。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多數人大概不清楚這位歷史人物,尹吉甫是西周奴隸制王朝的一代宰相、軍事家、詩人、哲學家。直至現在,平遙古城還有尹吉甫廟,還有他的點將臺,平遙2700年曆史就是從當時他在此屯兵築城開始說起的。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平遙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傳說,為了抗擊當時的獫狁,尹吉甫在到達平遙之後,通過屯兵、築成、挖地下通道等軍事防禦手段,防止獫狁入侵。尹吉甫走後,當地百姓為紀念這位得勝而回的尹將軍,再尹將軍經常居住的練兵打仗的地方,經過重新修建和完善,建造了平遙尹府。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平遙尹府,位於現在平遙縣古陶鎮城隍廟街142號。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尹府,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驛雲精品連鎖客棧”。客棧仍然保留著當時尹吉甫抗擊獫狁時期,修築的那段地下軍事防禦通道。客棧在結合明清兩代建築設計風格上,又融入了一些現代的設計理念。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平遙及周邊縣市的尹氏也有一定影響,除平遙的尹村、尹回二村外,以平遙為半徑,向外擴二百公里,有西部鄰縣文水有尹家社村、南部孝義市的尹家沿村、興縣的尹家峁村、北部清徐縣的南尹村、北尹村等。

尹姓尊尹吉甫為尹氏的始祖,而在平遙有著尹臺、尹墓、尹廟的眾多尹吉甫遺蹟,可以說是尹姓後人朝拜先祖的必選之處。由於尹吉甫的功績,使平遙的尹姓也更加歷史悠遠,讓姓氏的歷史與城市的歷史聯繫的更加緊密。

對於平遙人來說,尹吉甫點將臺的威武使歷史更加厚重,尹吉甫墓的凝重使人物更加深刻,尹吉甫廟的氣場使時光更加滄桑,而尹吉甫這個名字早已印刻在每一個平遙人的心中。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縣保”標誌碑】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吉甫墓·明】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吉甫神道碑·明(萬曆二十五年)】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吉甫墓碑?·民國?】

平遙古城及周邊區域遺留著密集的各類歷史文化遺址遺蹟,而每天的遊人也數以百千計,但是卻沒幾個人關注過“尹吉甫墓及廟”,好像也沒有什麼詩人、詞客把這裡當做“詩詞聖地”來祭拜和崇拜,看來這個“中華詩祖”有點寂寞。我本人也去過平遙很多次了,第一次是二十七年前去的;但尹吉甫墓及廟只去過一次,時間是三年前。

現存的尹吉甫墓、點將臺和廟由東向西,呈一字排列在平遙古城東城牆內外:墓在城牆外50米處,點將臺在城牆上,而廟在城牆內50米處。

尹吉甫墓現存墓碑兩塊(一塊殘缺)和封土堆一座:墓碑完好者為神道碑,碑文內容為“周卿士尹吉甫神道”,刻立時間是明萬曆二十五(公元1597)年,另一塊殘碑也在墓園附近,僅存“之墓”兩字。很多資料上都提到民國二十一(公元1932)年,駐守平遙的國軍陸軍第412團團長章極宇,曾在尹吉甫墓前增刻墓碑一通,所以猜想可能就是這塊殘碑,因為除了那塊萬曆神道碑,墓地中沒有其他石刻了。尹吉甫墓封土堆高約三米,直徑約6、7米,是後來堆積的,周圍高約一米的磚牆。

另在墓地的左角,樹立一塊“縣保”標誌碑,此外再無他物遺存。

但是在平遙縣博物館的展室中,陳列著幾件破碎的陶片,說明牌只註明是“尹吉甫墓地出土陶片”,而未註明時代(下圖)。這幾個破碎陶片是尹吉甫墓地(或其範圍內附近)出土的大概不假,因為這幾件展品早就陳列著了,而不是後來“為了爭什麼”才放入的。另外,從陶片的形態看上去,好像也不是晚期的物件。尹吉甫所在是西周時期大致相當於考古學上的“青銅時代”,那時候陶器依然是日常生產生活的主流器物,只是比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更精緻一些,而這些陶片看上去符合這個特徵。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吉甫墓地遺物·時代不明·平遙縣博物館藏】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平遙城牆·東門“點將臺”外觀】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平遙城牆·東門“點將臺”·全景】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平遙城牆·東門“點將臺”內側】

尹吉甫廟在城牆內北側,座北向南,原為二進院落,現僅存山門、前院東西窯洞式廂房各三間,以及三開間五椽進深大殿一座。其中山門和廂房為原來的舊物,正殿是後來搬遷別處的建築修復的,構造一般,應當是清代建築。此外,廟院內殘留各類石刻10餘件,其中只有正殿前廊下一塊明嘉靖十三(公元1534)年的“有周卿士廟記”保存完好,其餘石刻均損毀,有幾塊碑座和碑首也可能是從別處移來的。

還有資料記載,在尹吉甫廟內(或其西側附近)曾有過一座叫做“卿士書院”的文化建築也是用來紀念尹吉甫的,但現在已經遺蹟全無了。

所謂尹吉甫點將臺,其實是東城牆上一塊寬闊的平臺,左右兩側均突出城牆外而形成一座方形高臺。據傳,這就是尹吉甫“點將臺”原址,原是一座荒蕪的土臺,明代修築城牆時按照原址把這座“點將臺”與城牆建在了一起。從現存規模和狀況來看,這座巨大的平臺確實可以在防守作戰時,用來設立臨時指揮所調兵遣將。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吉甫廟·清·外觀】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吉甫廟·正殿及樑架·清】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吉甫廟·右、左廂房·清】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吉甫廟·殘留柱礎·明以前】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吉甫廟·殘留碑碣殘件·清?】

平遙古城內有關尹吉甫的遺蹟就是這些,從文物本身來看,這些都屬於價值一般的普通文物,所以並未引起旅遊開發者和遊人的注意。即使在今天,平遙古城內的遊人每天數以萬計,但是沒幾個人知道這些遺址的存在。

關於尹吉甫在平遙的傳說,早已是耳熟能詳了。甚至有人乾脆把平遙城牆的歷史讓尹吉甫牽引到了西周時期,主要是說,平遙城牆是尹吉甫修造的。稍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天方夜譚,之所以津津有味地咀嚼,那是為了增加平遙城牆作為旅遊目標物對遊人的吸引,充其量也就是導遊的一段口禪而已。

不過,既然流傳了這麼多年,只要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為自己的長篇大論找個“理由”--- 這傳說恐怕不是空穴來風。這也是我們常常唸叨的一句是非難定、若有若無的歷史“猜想定律”。

這個傳說不是今天產生的,與我們現代人無關,至少也是明代“好事者”給我們留下的“故事”。不過今天也有“好事者”願意沿著明代人的“想法”走下去,把這個故事發揚光大,於是千方百計找論據來證明這事是真的。但是,尹吉甫離我們實在是太遠了,連周武王我們都知之甚少,更何況還是尹吉甫這樣的一個“小人物”,西周哪來的那麼多資料供我們採用啊!

故而找來找去,無非就是《詩經·小雅·彤弓之什·六月》詩中的那麼一句“薄伐獫狁,至於大原”。古漢語中“大”和“太”是相通的,因此“大原”這個詞也可以解釋為“太原”。哈哈!這下好了,西周很遠,但是太原很近啊,假如尹吉甫要是在“太原”打仗的話,那麼在平遙駐軍,雖然不敢說肯定,但也很有可能啊!於是,尹吉甫修造平遙城的傳說就有了“歷史依據”......

不過,話又說回來,故事歸故事,傳說歸傳說,平遙人只講“故事傳說”,至少我本人從未聽見平遙人講“尹吉甫是平遙人”。

反倒是有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一直在挑唆(平遙)“爭奪”尹吉甫--- 什麼曹操諸葛亮,什麼羅貫中,甚至孫悟空這樣杜撰的猴子,還有潘金蓮、西門慶這樣的貨色都爭的鼻青臉腫,你們有這樣高尚的人物,為何不爭呢?看看吧,這個時代的人就是這麼不要臉。經過一番挑唆,果然有地方蠢蠢欲動了,關於“爭奪”尹吉甫而參與群毆的先後有什麼河北南皮、四川瀘州、湖北十堰等等。

其中,湖北十堰嗓門最高,長篇大論中列舉了一大堆“理由”,大多是從諸如清代的縣誌一類可靠性很有疑問的文獻中摘抄的字句,自己看看都站不穩,哪能服人?於是搬出了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一段,頗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口氣說,酈道元可不是湖北人,他的話是有說服力的。可憐酈公那樣嚴謹的科學家,以實際見聞客觀地描述的當時情景,卻被他們用來幹這個勾當,悲哀啊......

不過,如果他們一定要認為距離尹吉甫已經至少兩千多年以後的“明清資料”有說服力的話,平遙古城尹吉甫廟內的這塊《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廟記》(下圖)倒是一個相當有力的“證據”,不過,這個證據不是指向湖北,而是四川--- 在該碑文中,明代人以“堅定的語氣”說“吉甫江陽(四川瀘州)人”。呵呵,但願蜀國人抓住這根稻草。


「尹氏歷史」平遙古城,平遙尹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尹吉甫廟·“有周卿士廟記”---《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廟記》】

【尹吉甫廟·“有周卿士廟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