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對標德國豹2,現實卻性能同行墊底,印度的問題坦克"阿瓊"

如果說全世界哪款坦克作戰性能最高,軍迷們估計三天三夜都爭論不完;要說哪款坦克單價最貴,日本10式和韓國K2互不相讓;但要是問什麼坦克爭議最大,大家不約而同地都會指向"阿瓊"。作為開掛國度"自行研發"的"阿瓊"主戰坦克,從1974年正式立項算起,歷經兩個重大改進型號,卻至今未被印度陸軍接納,寧願繼續引進更多的T-90也不要國產"匠心之作"的"阿瓊"。

夢想對標德國豹2,現實卻性能同行墊底,印度的問題坦克

"阿瓊"坦克分別有MK1和MK2兩大型號,其中"阿瓊"MK1型的研發工作開始於1974年。受到國內貧弱工業實力的限制,印度政府決定邀請德國坦克設計領域的大拿——克勞斯·瑪菲公司、發動機巨頭MTU公司和傳動系統的權威倫克公司,三大德國機械巨頭一齊匯聚到了"阿瓊"坦克的研製中。按理說充滿了"天下無敵"德意志科技的"阿瓊"應該成為國際坦克中的佼佼者,結果一直拖到了30年後的2004年才勉強完成了測試。

夢想對標德國豹2,現實卻性能同行墊底,印度的問題坦克

"阿瓊"MK1型的設計對標同時期德國的"豹2",到1983年首輛樣車才下線。由於印度過分強調"阿瓊"子系統的國產化,導致質量低劣的國產零部件與德國產品在整合階段出現了一系列嚴重問題,進而拖累了試驗進度。"阿瓊"MK1有55%的零件完全依賴進口,並且都是高性能、高精密設備,例如MTU公司838千瓦的柴油機、倫克公司半自動變速箱、以色列的車載電臺和觀瞄、火控系統等。

夢想對標德國豹2,現實卻性能同行墊底,印度的問題坦克

在坦克作戰性能的權重排名上,火力始終佔據著最高的位置。為了凸顯"阿瓊"MK1的"國產率",印度自行研製了120mm線膛炮及其備用彈藥。為了生產大口徑主炮,印度從歐洲引進了先進的電渣重熔技術,然而在試驗時卻故障頻出。雖然最後還是通過了考核,不過量產階段這款120mm線膛炮工藝品控根本不過關,多次出現裂紋甚至炸膛等惡劣事故。同時印度自產的穿甲彈、破甲彈性能低劣,火力同引進的T-90S相比差距甚遠。

夢想對標德國豹2,現實卻性能同行墊底,印度的問題坦克

一向反感"阿瓊"的印度陸軍在相關權力部門的脅迫下,不得不在2009年接受了45輛並組成首個"阿瓊"坦克團。截止到2015年,"阿瓊"MK1一共裝備了124輛,未能實現印度國防部讓"阿瓊"成為裝甲突擊核心的期望。經過多年使用後,這些大量依賴進口部件的"阿瓊"MK1由於維護保障渠道不順暢,不得不靠"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維持戰鬥力,結果導致僅有20%的"阿瓊"MK1尚能出動,其餘的80%趴窩,淪為"器官捐獻者"。

夢想對標德國豹2,現實卻性能同行墊底,印度的問題坦克

印度國防部對"阿瓊"MK1落後的現實還是清醒的,在2011年推出了另一款改進型MK2。"阿瓊"MK2對很多原始設計推倒重來,加裝了全新反應裝甲和1500馬力柴油機,安裝了新型電子對抗、光電觀瞄設備,並配備一臺遙控武器站。結果大量堆砌各種先進技術後不僅讓"阿瓊"MK2的造價一度超過1000萬美元,成為了當年全世界單價最高的坦克,還使得整車重量飆升至68噸,以印度國內道路、橋樑的基建水平可謂寸步難行。

夢想對標德國豹2,現實卻性能同行墊底,印度的問題坦克

2014年,印度決定採購118輛"阿瓊"MK2,並強塞給不情願的陸軍。針對"阿瓊"MK2的減重問題,陸軍至今仍在和生產商"撕逼"中,最終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每個"阿瓊"MK2坦克團還需要額外裝備16輛平板拖車,將坦克裝在拖車上然後通過高速公路運往戰區。

夢想對標德國豹2,現實卻性能同行墊底,印度的問題坦克

顯而易見的是,由於印度高標準高速公路屈指可數,這種機動方式相當於直接把自己的行軍路線告訴對方,毫無任何機密可言。今年4月印度陸軍宣佈採購400多輛T-90AM,就是對"阿瓊"MK2實際性能最好的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