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周杰倫的舉動引狂贊:真正的教養是不讓別人難堪

導語:

古話常講: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無論在工作或是生活上都會表現出良好的品行。常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不動聲色的去化解他人的尷尬。用真誠善良之心去理解他人,不輕易拆穿他人的難堪。

案例1:

周杰倫的教養,在舞臺上隨處可見。在擔任《中國好聲音》導師時,曾與一位16歲的小姑娘合唱《千里之外》,唱到高音部分時,這位小姑娘明顯唱不上去。而在一旁的周杰倫,極其迅速而自然的接過來唱了下一句。

舞臺上,周杰倫的舉動引狂贊:真正的教養是不讓別人難堪

原本會出現的尷尬、窮迫、難堪都在周杰倫溫柔堅定的歌聲中得到化解。事後,周杰倫也從未就此事有過任何的評論,不動聲色的化解她人的尷尬,保全了她人的顏面,或許這就是對選手最大的尊重,也是周杰倫最高級別的教養。

案例2:

同樣是在《中國好聲音》的錄製現場,有一期是聲音非常好聽,但身材卻有些肥胖的李安。當聽到李安動聽的歌聲時,那英還沒轉過來時,就肯定的說:“一定是個帥哥!”

當她轉過來看到李安時,表情甚是浮誇,捂著額頭大笑來化解尷尬,可觀眾依然看到了她的失望。

舞臺上,周杰倫的舉動引狂贊:真正的教養是不讓別人難堪

仔細聽了很久才轉過來的周杰倫,並沒有對李安的身材做過任何評價,只是對他的聲音和唱歌表示讚賞,並誠心邀請他能來自己的戰隊。

同時先聽聲音,後看到李安的那英與周杰倫,反應卻是相差極大。很多網友對那英的反應表示反感,而一致覺得周杰倫很有教養,很尊重選手,願意將心比心,不動聲色的去替他人解圍,從不給別人難堪。

舞臺上,周杰倫的舉動引狂贊:真正的教養是不讓別人難堪

分析:

一個人的成長,受母親的影響巨大;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母親的言傳身教。無論是周杰倫的成功,還是他渾身散發出來的教養,都與母親的教育與付出分不開。熟悉周杰倫的粉絲都知道,他與母親的感情甚是深厚。

周杰倫曾公開表示:自己在最無助、最艱難的時刻,是媽媽用愛的臂膀支撐和保護著他,只要媽媽開心,自己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舞臺上,周杰倫的舉動引狂贊:真正的教養是不讓別人難堪

很難想象,如今的音樂天王,曾經卻是一位真正的“學渣”。除了音樂成績拿得出手,其他的各科成績都亮起了紅燈。一度被老師認為智力有問題,而媽媽並不認為孩子智力有問題,反而認為孩子有音樂天分,要好好培養。

為了培養孩子,並不富裕的媽媽,拿出積蓄為兒子買鋼琴。從周杰倫4歲開始,媽媽就拿著“藤條”,每天站在背後讓孩子練琴。在錄製《鋒味》時,周杰倫就曾當眾感謝媽媽的督促,若是沒有媽媽拿著“藤條”在身後,便不會有如今的周杰倫。

舞臺上,周杰倫的舉動引狂贊:真正的教養是不讓別人難堪

無論是在音樂事業上,還是人際交往上,周杰倫都深受媽媽的影響。據瞭解,周杰倫願意站在他人的立場,為他人著想的良好品德,都是從媽媽身上學到的,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位非常有教養的人。

什麼是教養?

教養,是一個人內在的良好的品格修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有教養的人,常常備受歡迎。

舞臺上,周杰倫的舉動引狂贊:真正的教養是不讓別人難堪

琳琳和強強在同一所幼兒園上學,午飯後,琳琳總是習慣輕輕的將碗放進桶裡,同時將筷子放整齊,漱口以後將小毛巾平鋪好,然後搬著椅子去看繪本,一些列的動作看著讓人暖心;

而強強吃完飯,只聽見哐的一聲,將碗扔進桶裡,筷子隨意一方,象徵性的拿紙擦嘴,把毛巾隨意一放,就去拿繪本看;

看完琳琳與強強的一些列動作後,哪位小朋友的做法會讓你感到暖心呢?我想當然是琳琳。當有教養的孩子與沒有教養的孩子站在一塊時,你才會發現,一個有教養的人到底有多美!

舞臺上,周杰倫的舉動引狂贊:真正的教養是不讓別人難堪

作為父母,該如何教育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呢?

1、多關注孩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不幸的是,很多父母對孩子原始的、樸素的關愛,逐漸加入了一些功利的因素。常常會將自己的孩子與身邊的小朋友進行對比:

“你看琳琳多討人喜歡?”

“你們幼兒園,老師最喜歡誰啊?”

“這次作文比賽,你得了第幾名啊?”

自從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加進了這些社會比較的因素,父母的煩惱就開始增添。老師表揚了孩子,父母就很高興,認為孩子給自己長臉了;一旦孩子被老師責罵批評後,父母就會不高興,甚至打罵孩子。

父母常常以愛之名,以“都是為你好”為由,給孩子灌輸著“不能比別人差”的觀念,讓孩子活在恐懼、壓抑、焦慮之中。其實,父母都應該像周杰倫媽媽學習,多關注孩子身上的優點,對孩子進行鼓勵。

2、多尊重孩子

無論父母還是孩子,從本質上說都是平等的。作為父母,要接受這個觀點,當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的打罵,否則會適得其反。

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在興趣或是道德培養中,父母以身作則,來正確引導孩子。畢竟,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看到父母,會不由自主的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

3、多與孩子溝通

大多數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都停留在生理層面,如關心孩子“餓不餓、冷不冷”,習慣對孩子進行單項發問。

而父母最應該做的是,多與孩子進行心理溝通,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與看法,比如:

“寶貝,你今天跟琳琳一起玩有意思嗎?”

“有意思啊,我喜歡跟琳琳一起玩”

“媽媽小時候也愛跟小朋友玩,那時,我們買不起值錢的玩具,我們就跳橡皮筋、玩彈珠,媽媽現在的好幾個好朋友,都是那時候一起玩的小夥伴”;

“我喜歡跟琳琳、小艾一起玩,她們都很好,會給我分享玩具”

“對啊,媽媽也喜歡跟愛分享的朋友玩”

在這組對話中,媽媽將自己的觀點說出來,同時孩子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說給了媽媽聽。

常言道: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需要一家人的共同努力,父母平時應多給予孩子關心與包容,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孩子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中得到影響。

你覺得父母的言語,對孩子的影響大嗎?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歡迎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讀懂孩子,並同孩子一道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