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太難,投出的簡歷總是石沉大海?學會用弱關係,工作不用愁

找工作太難,投出的簡歷總是石沉大海?學會用弱關係,工作不用愁

01 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如今經濟緊縮期間,各大公司開啟了裁員自保模式,對於很多人來說,找工作成為讓人頭疼的事情。

一方面是因為找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篩選公司,根據需要修改簡歷,還要到處面試,等待被篩選;另一方面招聘網站信息龐雜,投出去的簡歷大多石沉大海,沒有回應。

我有一個朋友,在幾個招聘網站投了大概一兩百份簡歷,才收到十幾個面試機會,最後竟然一個offer都沒有收到。

有知名公司負責招聘的人曾講過,對於大廠而言,一個普通的崗位經常會收到上千份簡歷,那怎麼篩選簡歷呢?他們會用電風扇去吹一摞簡歷,落在地上的自然就被淘汰。

你要說這也太不公平了吧,完全靠運氣了。

人家又說了,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嘛。

02 什麼是弱關係

1973年,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發表一篇文章《弱紐帶的力量》,在文中提出了弱紐帶理論:傳統社會中,人們最頻繁的是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同事……這是一種十分穩定然而傳播範圍有限的社會認知,是一種強紐帶關係。

然而還存在一種關係相對於前一種社會關係更為廣泛,其重要性往往被大多數人忽略,格蘭諾維特把後者稱為“弱紐帶”。例如,一個被人無意間提到的人,或者朋友經常吐槽的自己公司同事……

在格蘭諾維特看來,強紐帶和弱紐帶的區別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衡量:認識時間的長短、互動的頻率、親密性以及互惠性服務的內容。

強關係紐帶往往雙方認識時間很久,即使在物理距離上相隔較遠,也會通過各種溝通工具進行互動,雙方經常性分享各自的生活動態、想法和計劃,為了這段強關係彼此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維護,幫對方解決一些問題或難題。

強紐帶的形成通常來自父母家族等家庭關係、志同道合的同事或領導等工作場關係,或者僅僅是因為興趣愛好自發聚集的各種組織。強關係讓人們形成了一個個“小圈子”。

而弱關係則恰恰相反,雙方可能都沒見過面,只聽到過這個人,或者只有一面之緣。這段關係不需要你任何的投入或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投入。

雖然弱關係看似可忽略不計,不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維護,但事實上,很多研究卻表明,與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關係最密切的社會關係,並不是強關係,而常常是弱關係。

找工作太難,投出的簡歷總是石沉大海?學會用弱關係,工作不用愁

03 弱關係有什麼用?

有一項採訪調查的內容是,在成功跳槽之前,有關新公司的信息是從何處得來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信息並非來自與自己最親近朋友或親人,而是通過朋友或其他渠道偶然知曉的人。

弱關係之所以比強關係更有用是因為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相對固定且封閉的小圈子,信息來源也限定在一個小範圍,畢竟同一個圈子的人感興趣的內容較為相似,而弱關係卻來自不同的圈子和群體,信息來源差異性夠大,視野更開闊,這讓信息能夠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傳播,且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更有利於個人與外界建立聯繫。

比如你與朋友逛街,偶然聽見朋友公司要找銷售崗的信息,剛好你想起自己的前同事麗麗正在找銷售類公司,而且你覺得麗麗為人仗義,做事靠譜,於是你便把麗麗推薦給朋友公司,結果麗麗面試上了這幾公司,獲得了不錯的薪水。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利用弱關係找工作的場景,我們生活中其實還蠻常見的。

找工作太難,投出的簡歷總是石沉大海?學會用弱關係,工作不用愁

04 如何發展弱關係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怎麼擴展自己弱關係的交際網,讓自己有更多的信息渠道?

我們可以嘗試拋去偏見,去掉防備心,多去跟自己屬於不同領域的人打交道,比如那些自己不太喜歡的人、日常打招呼的鄰居、公司樓下的保安等等,與他們保持寬鬆的聯繫是相當重要的。

畢竟與自己完全合拍的人並不多見,嘗試能跟不同領域的人維持輕鬆的聊天狀態,談話的內容可以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物,只要維持友善的、輕鬆的關係就足夠了。

你永遠想象不到你身邊貌似不起眼的人會給你帶來怎樣的境遇。

找工作太難,投出的簡歷總是石沉大海?學會用弱關係,工作不用愁

【紀年的任意門】文章均為原創,作者系頭條號簽約作者,熱愛閱讀,喜歡從閱讀中汲取養分,向上生長。文章多為結合閱讀引發的思考和觀點,專注個人成長和職場進階,內容80%乾貨+20%觀點,關注我,我們抱團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