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豬”套路萬年不變,為何還會有人當“韭菜”?

“殺豬”套路萬年不變,為何還會有人當“韭菜”?

最近幾年,各種金融詐騙、投資騙局層出不窮,很多人被騙的傾家蕩產,但當一個新的項目一出,就又會有一波又一波的人衝進去,給人當韭菜。

前兩天,在抖音上看到一條視頻說,在深圳又新出了一種金融詐騙的方式叫股票傳銷。

他們是這樣操作的,那些原來做非法集資的人,專門跑到香港去併購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然後把它包裝成一家代表行業未來的公司。

他們通常都會做成高度控盤,以此操縱價格,然後通過對敲的方式,把股價做得很高(因為香港沒有漲跌幅的限制)。

在把股票價格炒高之後,加上一個故事、一個概念,然後以三折的價格,批給做傳銷的、資金盤或返利電商的那些人。

而批進股票的那些人,會加點錢,再“散貨”給他們所謂的會員。

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一地雞毛,然後留下大量的“金融難民”。

其實,從14年開始,就一直有人做這樣的事情,什麼小額貸款、數字貨幣等層出不窮。

而那些掉坑裡的人,其實對金融、上市公司等知識非常缺乏,但他們卻相信那些“投資”會讓他們賺很多很多的錢。最無奈的是,他們還死不聽勸。

最後,只能一群一群的,像韭菜一樣,被一茬又一茬地收割。

就像脫口秀演員呼蘭所說的,“他們前腳剛從菜市場買完韭菜,後腳就踏進金融市場去當韭菜。真是缺什麼就補什麼呀!”

我們在生活中常見到這樣的人,明明不懂、能力又差,卻很固執不聽建議,更有甚者,還有一種虛幻的優越感。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象呢?

那是因為他們陷入了一種認知偏差:鄧寧.克魯格效應。

一、什麼是鄧寧.克魯格效應?

它說的是,“那些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考慮的基礎上得出了錯誤結論,但他們卻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

簡單地說,就是那些能力差的人,認識自己的能力也差。

一位喜劇演員的概括得非常生動,他說:“如果你很蠢,你就發現不了自己的蠢,因為發現自己的蠢,需要相當高的智力。”

二、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們來看下面這張圖就能知道其中的原委:

“殺豬”套路萬年不變,為何還會有人當“韭菜”?

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人的智慧水平是處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水平,即因為自己的認知偏差,他其實是站在“愚昧山峰”。

而要從“愚昧山峰”下來,需要經歷痛苦的“絕望之谷”和艱辛的“開悟之坡”,才能到達“持續平穩高原”,即“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智慧水平。

這段過程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也是很多人選擇站在“愚昧山峰”的原因。

三、如何避免這種認知偏差?

1、無情地面對自己

“殺豬”套路萬年不變,為何還會有人當“韭菜”?

之前,我在一家公司做新媒體主編。一天,一位同事發給了我一篇待發表的文章,並且說“幫我取一個吸引人的標題”。

我心想,完了,標題都不會取,這文章還能看嗎?

果然,打開一看:根本就是流水帳!文章核心立意不清,邏輯混亂、不知所云。

我長嘆一口氣,心想,叫你重寫估計也寫不出來吧!加上時間也來不及了,我自己改一改,能救多少算多少吧!

結果,一知道我要改,她的反應就特別大,過來跟我理論,要求一個字都不能改。

不僅如此,她還不讓美工換掉她選的圖片,還說它是有特殊用意的。

但美工覺得,那張圖片質量不好,和文字又不搭,堅決要換掉。結果,她又和美工吵了一架。

最後,領導出來協調,大家都各退一步就過去了。

我和美工只能無奈地對視了一下,搖搖頭,然後繼續低頭做事。

為何她會有這種過激的舉動呢?

因為她有著一顆一碰就碎一地的“玻璃心”,她接受不了自己不如別人,所以只能用這樣極端的方式來維護自己可憐的自尊心。

而也因為她的這種反應,就不會有人敢在工作中給她建議了,她就這樣繼續待在“愚昧山峰”上,自我感覺良好。

所以,人一定要有勇氣,無情且誠實地面對自己。

如果實在怕被別人說,可以先自嘲,因為李誕說過,“打臉這種事情還是得自己來,至少還能輕點。”


2、建立“反圖書館”

“殺豬”套路萬年不變,為何還會有人當“韭菜”?


我很喜歡買書,看到好書時,會像女孩子看見漂亮衣服那般,忍不住要把它帶回家。每次在網上買書時,我總會忍不住多買幾本系統推薦的書籍。

可我時間有限,買的書有一半以上都沒有時間看。每次看到那些沒看的書,我總感覺到一種緊迫感和焦慮感。

直到有一天,當我聽到“反圖書館”這一概念時,我才明白,這些沒有時間看的書的真正意義。

這個概念是由《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提出的,它指的就是,那些你沒有讀過的書建立起的圖書館。

他說,沒讀過的書,比讀過的書更有價值。一個人的知識越多,反圖書館就應該越大。它的價值在於,時刻提醒著你的無知。

所以,不要以自己讀了多少書為榮。書架上應該擺那些自己沒看過的書,讓自己保持知識上的謙卑。

3、通過自我觀察,提升覺知力

“殺豬”套路萬年不變,為何還會有人當“韭菜”?


一個人會陷入認知偏差,是因為覺知力不夠。而當你通過長期的自我觀察,你將變得客觀和慈悲。

客觀,指的是誠實地看待自己,清晰地瞭解和理解自己,願意對自己所見所感成熟地負起全部責任。而慈悲指的就是停止評判自己,只是去感受當下內在升起的任何東西。

客觀和慈悲會帶來內在角度的轉變,讓你接受真相。

比如,當你被別人所描繪的前景所打動,頭腦中盡是各種對未來的美好想像時,你可以坐下來,對自己頭腦中的畫面和想法進行觀察。

例如,公司的市值漲了多少倍、會有多少的分紅、有了錢之後去一個地方旅遊、去做哪件之前最想做的事情......

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和這些畫面和想法有了一點距離,你像一個旁觀都那樣,看著它們興起和消散..... 不去認同,也不去幹涉它們。

待那個興奮的情緒消散了之後,你會發覺之前的那些想法和想像真有很好笑,根本就是空中樓閱。這樣,你也就變得理性起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不要小看這些小的練習,當你堅持練習了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會發現一些驚人變化:你的一些情緒衝動和非理性的想法減少了。

4、進行反思

待靜下來之後,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比如:

憑什麼這樣的機遇就落到我身上?

既然那麼賺錢,人家為什麼要告訴我?

有什麼事情是怎麼不需要懂,也可以賺到錢的?

......

如果一個人有反思的習慣,也就不那麼容易陷入認知偏差了。

其實,“鄧寧.克魯格效應”是一種很常見的認知偏差,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永遠不會陷入其中。

所以,想要成為一個清醒的明白人,需要要有跌入谷底的勇氣,然後走向“開悟之坡”,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最後才能到達“持續平穩的高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