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今天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故宫彩妆,这么美的故宫彩妆都体现了哪些中国的传统工艺

呢?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点翠眼影——点翠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买椟还珠”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我们真的误会那个“椟”了,当它“辑以羽翠”之后,它的价值并不亚于其中的珠宝。“辑以羽翠”,说的就是点翠工艺。而这次故宫淘宝推出的“点翠眼影”,以朱红色为底色,搭配蓝色的翠羽纹路,体现着皇家的华美与雍容。同时,眼影盒上的细节也描画得非常到位,很好地致敬了这一流传千年的工艺。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点翠最早诞生于汉代,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银等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的羽毛仔细地镶嵌上去,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翠羽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其中尤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在乾隆时期,点翠工艺发展到了巅峰,到了清末民初开始在民间流行,深受女子喜爱。在很多宫廷剧中,我们都能看到点翠的身影。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然而,这份美丽的背后却是残忍,点翠工艺所使用的羽毛,需要在翠鸟活着的时候剪取,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拒绝点翠工艺。1933年,随着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关闭,真正的点翠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点翠工艺并未失传,如今见到的“点翠”,大多数都是染色鹅毛或丝带作为翠鸟羽毛的替代品。

螺钿系列——螺钿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一名甸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

——《髹饰录》

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将蚌壳镶嵌在漆器上作装饰了,至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明代是古代漆器的发展和繁荣时期。清代,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备受清朝宫廷青睐。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螺钿主要取材于蚌壳,将其珠光层加以磨薄磨光加工成薄片后,制成花纹、鸟兽、人物形象,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之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就制成了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故宫彩妆中螺钿系列的灵感来源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

黑漆嵌螺钿花鸟罗汉床,由此可见,螺钿工艺一般多施于珍贵的家具或漆器上,并经常掺在其他镶嵌物之间,如翠玉、象牙、彩石、珊瑚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百宝嵌"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螺钿的镶嵌工艺技法非常丰富,通常可分为硬钿、软钿与镌钿

三大类。"硬螺钿"是选用厚的贝壳片,如将螺贝制成薄如纸,则为"软螺钿"。软螺钿中最著名的是"点螺",就是把螺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并切割成点、丝、片等各种不同形状,一点一点地镶嵌于黑色的漆底上,在光线下能产生绚丽的艺术效果。

仙鹤系列——描金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描金,一名泥金画漆,即纯金花文也。朱地、黑质共宜焉。其文以山水、翎毛、花果、人物故事等;而细钩为阳,疏理为阴,或黑里,或彩金像。"

——《髹饰录》

描金起源于战国时期,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常以黑漆作底,也有少数以朱漆为底。"沈福文《漆工资料》中具体描述了描金工艺的过程:"将打磨完的素胎涂漆,再髹涂红色漆或黑漆,这层漆叫上涂漆。干燥打磨平滑后……推光达到光亮后,用斗透明漆调彩漆。薄描花纹在漆器面上,然后放入温室,待漆将要干燥时,用丝棉球着最细的金粉或银粉,刷在花纹上,花纹则成为金银色。"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再看看我们的故宫仙鹤系列彩妆,以黑色为底色,其上勾勒出金色的仙鹤和祥云,和描金漆器是不是极其相似呢?

当然,中华传统工艺绝不仅限于此,不过既然说到这儿了,宝石君就再跟大家说说其他的中国传统首饰制作工艺。

景泰蓝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景泰蓝在

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简单来说就是用紫铜做胎,在铜胎上用铜丝粘上各种图案,然后在铜丝粘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内填上色彩,经过炼焊、打磨等工序,最后入窑烧制而成。旧时的景泰蓝艺术品是专供皇宫贵族享用,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烧蓝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烧蓝兴盛于清代。烧蓝工艺首先是在银质胎面上通过磨压、勾与抬、镂空和焊接掐制银花丝等技术制成图案,而后在图案中点蓝、烧蓝,最后形成颜色艳丽的透明银蓝。在我国北方地区,花丝、烧蓝相结合的工艺已被用在制作各类首饰和立体银摆件中。

花丝镶嵌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被称为"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是中国古代皇家首饰镶嵌技艺,明孝庄皇后凤冠、清代金步摇、唐代李倕公主墓冠饰等诸多皇家首饰中均有应用。它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然后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等八大工艺,将细丝打造成首饰或者艺术品。2008年6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錾刻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纯银丝巾果盘《和美》

錾刻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錾活”是錾刻工艺的核心,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成套錾子,这些錾子都是自制的。除了常用的几种錾子之外,通常还要根据加工对象不同,随手打制一些其他种类的錾子。APEC上作为国礼送出的工艺品《和美》,就是经过了百万次的手工錾刻而成。

金银错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汉代金银错青铜器

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这种工艺的操作有两种:镶嵌法和涂画法。镶嵌法是以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

涂画法是是汉代金银错的主要装饰手法,它是把黄金和汞溶解成液体,涂抹在青铜器上最后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青铜器表面。这种方法,今天也称作"鎏金"

玉雕

还在惦记故宫彩妆?你知道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工艺吗?

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工艺了吧。中国玉雕工艺有长达七千余年持续发展的悠久历史。它发源于中国本土,成熟、昌盛于封建社会。时至今日,玉雕工艺仍然备受追捧,玉雕样式更加新颖,风格也更加多样,成为了传承至今依旧热度不减的传统工艺。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摘于:G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