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梅河口: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11月29日,梅河口市委召开八届七次全体会议,市委书记王爱明做了《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工作报告。

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以来,梅河口市坚持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实现全面、科学、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扎实推进“三三四四五五”战略布局,发展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圆满完成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始终领跑全省、蝉联全国百强,历史性获得5个“全国百强县市”荣誉称号。连续6年获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第一位。

梅河口: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贯穿“十三五”发展始终,项目建设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推进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后劲;加快社会事业现代化建设,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名城创建工程,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生态城,国家园林城市已通过验收,城市管理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高起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环境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持续用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得到整体提升。

今年9月,吉林省委省政府赋予梅河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梅河口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部署要求。面对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梅河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精心谋划更加美好蓝图,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

梅河口: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一个目标: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四条主线: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不动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甚至全国平均水平;争创全国先进水平不动摇,一切向现代化对标;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全过程;集中力量兴产业,发展实体经济培育新动能,努力补齐总量不大,产业支撑力不强的短板。

五个翻番: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800亿元;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800亿元;财政收入翻一番,达到8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翻一番,达到60—8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翻一番,达到60—80万人。

五个提升:全国百强县排名提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城镇化水平提升,达到发达地区水平;区域带动能力提升,辐射周边区域人口达到1000万人;城市影响力提升,成为吉林著名、东北闻名、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初步实现现代化。

梅河口: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梅河口市委书记王爱明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先行示范,着力构建具有梅河口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依托工业新城,重点发展医药健康和食品加工产业,打造区域现代产业集聚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医疗教育文体中心,积极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主导产业提档升级、集群集聚发展。

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示范,提升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体量和功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核心,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以农业产业基地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财源建设为保障,让乡镇更强、农民更富,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打造产城融合、林水相间的生态和谐城市。

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先行示范,打造形神兼备的魅力之城。巩固提升名城创建成果,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全力创建国家健康城。

在社会建设上先行示范,让城乡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普惠民生提质、基础民生提档、兜底民生提标、高质量脱贫工程,为区域百姓提供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先行示范,推进乡镇街体制改革,探索经济制度改革,整合现有省级开发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改革创新平台。

记者 吴连祥

总编 孟繁杰 石巍 韩铁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